「人是猴子變的」純屬無知瞎話,現代綜合進化論涉及學科知多少?

時空通訊 發佈 2020-02-03T02:10:47+00:00

如果稍微對進化論有些了解的人,就知道達爾文從來也沒有說過人是猴子變來的這種蠢話。現在的進化論已經今非昔比,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從宇宙最宏觀層面和分子最隱秘層面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宇宙生命演化鏈條,在這樣一個文明時代,如若在提什麼「人是猴子變過來的」這樣的話題,未免太落伍了。

網絡上常見一些關於猴子變人的問題,不少人還老是追問:既然進化論認為人是猴子變的,那猴子怎麼還是猴子呢?

這些人自以為找到了進化論的一個重大BUG,由此來莫名其妙的反對進化論。

其實這些人對進化論的基本概念都沒弄懂,完全是一種把淺薄無知當聰明的扯淡。如果稍微對進化論有些了解的人,就知道達爾文從來也沒有說過人是猴子變來的這種蠢話。

達爾文物種進化最核心的內容是適者生存物競天擇,認為現在所有的物種都是在漫長的生存進化中,為了適應環境和競爭,變成這個樣子的。而且進化永遠在路上,不會停止。

這個意思就是說,現在的人不是過去的人,現在的猴子也不是過去的猴子。

過去時空通訊對這類話題已經多有討論,為了表明觀點以正視聽,就再系統的說一說。

為了弄清什麼是進化論,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些進化論的鼻祖達爾文其人。

達爾文從小就是一個不太安分的人,正是這種追求真理的不安分,註定他脫離平庸,成為了一個偉人。

達爾文全名為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國小城施魯斯伯里(Shrewsbury)。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醫生,父親一直希望其子承父業,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

但達爾文卻無心學醫,更喜歡野外沾花惹草招蜂引蝶(研究生物),父親一怒之下把他送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當時最受人尊重的牧師,但達爾文再次背叛了父親。

他更熱衷鑽研地質學和植物學等科學知識,結交的師友都是植物和地質方面的著名學者。

1831年,達爾文在劍橋畢業後,參加了英國海軍「小獵犬號」艦環繞世界的科學考察活動。歷時5年,從南美的東西海岸,穿越太平洋到達大洋洲,又穿越印度洋到達南非,繞過好望角經過大西洋到巴西,於1936年回到了英國。

這次航海考察對他的一生影響重大。在考察中,他對生物的習性和變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感悟到神創論充滿了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

達爾文發現,地質考察證明地球的年齡遠比《聖經》所闡述的要古老得多,世界也並非是神在一周內創造出來的,所有的動植物並不是從古到今都是這個樣子,而是在不斷的改變中,而人類也可能是由某種動物轉變而成的。

所以他認為,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只能是個神話。

經過20多年的研究醞釀和思考,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終於在1859年出版了,這是一篇石破天驚之作,驚醒了世人。

進化論的核心思想是生存競爭、物競天擇。就是說生物界由於動植物的個體差異,在生存競爭的壓力下,適應者就生存下來,不適應者就被淘汰。物種就是在生存競爭中,保留了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而不斷修飾不利的一面,在不斷的淘汰和變異過程中成了今天的樣子。

達爾文進化論的最大領悟和功績,就是發現人類和一切生物都是進化過來的,而不是上帝造的。這就把人類從愚昧中解放出來,從此生物學的研究摒棄了神創論,納入了科學的軌道。

這個驚世駭俗的理論震動了整個學術界,強烈衝擊了《聖經》中的上帝創世論,當然就得罪了宗教界,由此,自從《物種起源》問世以來,一直就為宗教界所不容,不斷地受到污衊和打壓。

《物種起源》問世160多年來,進化論在爭議中越來越被社會所接受,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廣泛認同的生物科學認識,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的基礎。

當然,在達爾文時代由於科學技術和認知與今天完全不在一個層面,當時的進化論還比較粗糙,有一定的缺陷。

但這些瑕疵掩蓋不了這個偉大理論的光芒,達爾文被科學界認為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牛頓、愛因斯坦等並肩的極少幾位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現代科學的發展,各學科相互聯繫互相促進的關係越來越明顯,現代幾乎所有的科學都不可避免的與生命科學相關聯,很多科學發現和研究,無不支持著生物是從進化演化中走到今天。

尤其宇宙學、分子生物學、基因遺傳學、考古學等學科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對生命及其進化的探索,使整個生命脈絡越來越清晰,證據越來越充分。

現在我們從以上幾個學科進展,簡單討論一下這些學科與進化論的關係。

現代宇宙學標準模型認為,宇宙起源與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爆炸之初,整個宇宙是一鍋濃密的能量湯,連光也無法溢出(脫耦)。

一直到了38萬年以後,宇宙已經冷卻到了3000度以下,第一縷光線才開始出現,中性原子開始形成。

隨後宇宙漸漸形成以氫為主,以氦為輔的宇宙元素,這些元素漸漸聚集成了原始星雲,在引力作用下,星雲的收縮坍縮,產生了星系和恆星。

原始恆星質量都比較大,壽命較短,大質量恆星演化後期會發生超新星大爆炸。超新星大爆炸可以產生1000億度以上的高溫高壓,是生成更多重元素的主要來源。

宇宙元素從最初的氫氮及少量的鋰,到如今有了118種元素。我們太陽系就是在超新星大爆炸後,飄散在太空的第二代甚至第三四代次生星雲坍縮形成的。

生命就是這些元素組成的,如果宇宙中沒有這些元素,生命就不可能出現。

而且據現代科學研究,宇宙膨脹在前半部分受到質量密度的控制,後半部分到現在受到能量密度的控制。

前半部分受質量密度控制,延緩了宇宙膨脹的速度;後半部分受能量密度控制加速了宇宙膨脹的速度。

正是這種天衣無縫的平衡,為生命誕生創造了條件。研究發現,如果質量密度出現1/10^60,或者能量密度出現1/10^120的偏差,生命就不可能出現。

太陽系誕生於50億年前,太陽是我們太陽系唯一的主恆星,八大行星以及所有的矮行星、衛星、小行星等天體都是在太陽引力下,圍繞著太陽公轉。

太陽占據了太陽系整體質量的99.86%,其他所有的天體只占有太陽系質量的0.14%。

而太陽只是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之一,而宇宙中有上萬億乃至10萬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

地球形成於45億年前,質量約太陽的33萬分之一。地球像其他行星一樣,是太陽形成後在吸積盤裡剩下的一些渣滓聚集而成,開始時是熔融狀態的高溫火球,因此是沒有生命的。

如果一直這樣,或許地球上永遠也不會誕生生命。

但偏偏有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與地球來了一次親密接觸,驚天動地的大碰撞,完全改變了地球的運行狀態和質量,這顆被科學家們叫做「忒伊亞」的行星大部分融入了地球,極小一部分與地球撞上太空的熔岩混合形成了月球。

地球從此歪著脖子圍繞太陽公轉,形成了66.34度的地軸傾角,有了一年四季,才為生命的出現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現在發現太空中存在許多有機大分子,而生命是從有機大分子演化而來。因此地球生命是來自太空有機大分子,還是來自地球本身的小分子到大分子再到有機大分子演化而來,還存在爭議。

因此生命的出現與宇宙的形成、太陽系的形成以及地球的形成充滿密切的聯繫和巧合,形成了與生命進化演化一個完美的對接。

開創分子生物學的一代宗師是偉大的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的艾爾溫·薛丁格。

這位一生成就斐然的大科學家有許多驚人的發現和成果,但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卻是「薛丁格的貓」這個思維實驗,而它另一個石破天驚之作《生命是什麼》卻很少為人所知。

當然這個很少為人所知,說的只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在科學界,他的《生命是什麼》可是如雷貫耳。

其實正是這部書,開創了生命與分子的聯繫,使得人類從更隱秘的微小之處開始注意生命科學的問題,引導人們用物理、化學的方法去研究生命的本質,從而薛丁格除了前面說的那些桂冠,還戴上了一頂分子生物學先驅的帽子。

《生命是什麼》一書里提出的理論,試圖用熱力學、量子力學、化學理論等來解釋生命的本性,結合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形成了現代綜合的進化論。

他實際上提出的是「生命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什麼?」

這是世界上首次就生命問題提出的跨學科對話,使生命研究具有了更為廣闊的意義。

書中,薛丁格提出了一系列天才而大膽的猜想,如:物理學和化學可以詮釋生命現象;突變是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躍遷導致;基因的持久性和遺傳模式可以用量子理論加以說明;染色體是遺傳的密碼本等等。這些觀念振聾發瞶,令人耳目一新,且引人入勝。

他的這些理論引發了分子生物學的蓬勃發展,派生了現代遺傳學和基因學,對進化論加入了科學量化的元素,使進化論趨於綜合現代化。

現代綜合進化論實際上是以達爾文進化論為指導、薛丁格的《生命是什麼》為主題方向的一門科學,這是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

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學子在學習生物這門學科時,進化論是一道跨不過去的門檻和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會對生命一無所知,就會繼續停留在中世紀的愚昧中。

實際上,基因遺傳學是分子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有了這個武器,為生物進化進程和生物的親緣關係提供了確鑿的深層次證據。

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能夠利用構成生命的各種分支,來研究生物的親緣關係。這些分支包括RNA(核酸)、DNA(脫氧核糖核酸)、蛋白質與糖體等。

科學家們利用機器和電腦,將這些分支的鹼基序列、胺基酸序列排序。

上世紀影響深遠的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就是人類基因組計劃,這項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等六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了這項工程。

這個計劃由美國科學家1985年率先提出,1990年啟動,經歷了10年6國科學家浩繁精細的工作,投入資金30億美元,目的是將人體2.5萬個基因、30億個鹼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密碼全部解開,同時繪製出了人類基因圖譜。

2000年6月26日,6國科學家共同發布,人類基因組草圖繪製工作已經完成。正式圖於2003年完成,比原計劃2005年完成提前了兩年。

以這項偉大工程為契機,大大推進了人類基因及其生物基因的相關研究,人類對生命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科學家們通過脫氧核糖核酸序列的比較,建立起了與生物進化大致符合的種系發生樹,並且使其他進化演化證據的漏洞得到了修補或者修正,讓整個生物進化史變得更科學量化。

比如經過人類與一些動物DNA序列比較,得出人類的DNA序列與黑猩猩相似率達到98.8%,與大猩猩相似率為98.4%,與狒狒相似率為93.4%,從而能夠推斷和量化人類與猿類的親緣關係。

基因研究為物種進化學說提供了內在本質的證據,而考古發現則能夠從宏觀角度,更直觀的反映物種的進化演化史。

研究認為,不管是猴子、大樹、小草、蚯蚓、寄生蟲、細菌、病毒、螞蟻、大象、鯊魚等萬物,還是人類,都是從一個最原始的單細胞,經歷了幾十億年的進化變異演化才走到今天。

考古發現早在38億年前,地球就有了最原始的生命。

根據《自然地球科學》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在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砂岩層中發現了一種微化石,西澳大利亞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這種微化石進行了3D圖像重建修復,通過對重建截面研究,揭示了古老細胞的球狀特徵。

研究認為,這種微化石存在於35億年前。

微化石實際上是眼睛看不見的化石,世界科學家們對這種最早出現的生命充滿了興趣。當然也有爭議。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證據越來越充分,反對者終於偃旗息鼓。

最新研究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古生物教授威廉姆·斯科普,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地球科學教授約翰·瓦雷領導的研究團隊做出的。他們使用二次離子質譜儀(SIMS),從每個微化石中的碳-13分離出碳-12,並測出了C-13/C-12的比例,瓦雷指出,這種比例特徵是生物學代謝特有的現象。

據此,他們得出了生命早在35億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的結論,這塊化石就是直接證據。瓦雷團隊另一項研究認為,地球早在43億年前就有液態水存在,那時地球剛剛誕生2.5億年。

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在格陵蘭島發現了一組可以追溯到約37億年前的岩石,內部含有可能是疊層石,由藍細菌等微生物黏結堆砌而成的結構。由此,科學家認為最早的原始生命可以追溯到38億年前。

但生命的大爆發一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在這之前的前寒武紀幾十億年時間裡,生命在幹什麼?

從38億年前的生命遺蹟,到35億年前的原核單細胞生物,再到22億年前真核單細胞生物藍綠菌,一直到6億年前才出現藻類和軟體無脊椎動物。

生物經過了漫長時間的醞釀和漸進變化,終於在距今5.4億年前大爆發了,雖然迄今為止,科學界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其中的機制和原因,但物種從這個時候開始豐富起來,是無可置疑的。

時空通訊只能認為,在前寒武紀幾十億年時間裡,生命一直處於醞釀發酵狀態,小心翼翼的等待著爆發的機緣。而寒武紀某些特別的環境氣候因素,誘發了積蓄幾十億年力量的生命大爆發。

之後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水中到兩棲,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分化越來越明顯,森林開始出現,爬行動物開始發展。生命的繁榮順理成章的到來。

這以後,生命又經歷了幾次殘酷的洗禮。4.49億年前奧陶紀和2.5億年前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使生物進化發生了中斷和轉折,每次滅絕事件都會對生物進化走向發生重大改變。

二疊紀大滅絕使90%以上的生物滅種,象徵著古生代的結束。

中生代的興起,標誌是爬行動物成為了地球的主宰,恐龍橫行在地球的陸地、天空和海洋。白堊紀大滅絕使恐龍退出了歷史舞台,為哺乳動物的登場創造了條件。

考古發掘發現了最早的哺乳動物化石,距今1.6億年。

這是一隻像現代老鼠的動物化石,2009年在中國遼寧被挖掘出土,科學界認為這隻像老鼠的動物很可能是哺乳動物最早始祖。

人類是哺乳綱動物,這位老鼠媽媽也被認為可能是人類最早的祖先,因此科學界把它命名為「中華侏羅紀媽媽」。

那時候的哺乳動物在恐龍類爬行動物的霸權下,只能可憐兮兮的蟄伏著,如果不是恐龍時代的滅亡,哪有今天的人類?

所以,如果說人類是這隻「中華侏羅紀媽媽」的後代,比說人類是猴子變的靠譜多了。

哺乳動物分化出靈長類後,人類和猴子、猩猩們都在其中一起進化,當然那時候的人類也和猩猩的樣子差不多,都屬於猿類。

基因研究證明,人類與黑猩猩時最親密的近親,遠古的祖先是兄弟或堂兄弟。只不過人類更幸運一些而已,發生了基因的一再突變,就變得越來越聰明,終於與黑猩猩們分道揚鑣看,走出了叢林,開始作為「人」的生活。

開始有17個人種,其中有16種滅絕了。

滅絕的人種根據年代由遠至近分別為:LD 350-1人、能人、魯道夫人、喬治亞人、匠人、樹居人、直立人、先驅人、西布蘭諾人、羅德西亞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佛羅勒斯人、澎湖原人、丹尼索瓦人、馬鹿洞人。

以上滅絕的人種最早在275萬年前滅絕,最遲的滅絕只有1.15年,它就是在我們中國廣西發現的馬鹿洞人。

而我們現代人是17個人種中唯一倖存的人種~智人。

過去小學課本中周口店猿人頭蓋骨的那個「北京人」,被認為是中國人的「老祖宗」,實際上並不是,而是屬於滅絕了的直立人。這是基因給出的鐵證。

現代人都是古代智人的後代,全世界的現代智人都來自非洲。

這個結論絕非空穴來風信口開河,而是有嚴密的基因證據。

在IBM贊助下,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利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果,進行了一項具有重大實際意義的工作,他們從2005年4月開始,在世界各地開始了一項名為「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的計劃。

這個計劃由美國著名的群體遺傳學家斯賓塞·韋爾斯(Spencer Wells)博士領導,計劃歷時5年,採集全球10萬份DNA樣品,通過研究,找到現代人類祖先的定居歷史及其遷徙路線。

我們的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也加入了這項計劃,承擔了遠東地區及其東南亞地區人類DNA的取樣研究。

隨著研究的深入,一張清晰完整的人類遷徙路線圖逐漸顯示出來。根據女性線粒體DNA遺傳鏈和男性Y染色體突變分析,科學家們把現代人類的發源地不約而同地指向了非洲。

現在這項研究成果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學界的廣泛共識,也就是世界已經公認現代人類從非洲走出。

研究表明,人類最後一次大的基因突變發生在15~20萬年前,延續更加聰明的後代重任落在了一位「線粒體夏娃」母親的身上,她不負眾望,誕下的後代經過十幾萬年的繁衍生息開枝散葉到了世界各地。

基因分析證明,現在遍布世界各地人類都是這位「線粒體夏娃」媽媽後代的後代。而所有的後代又都源自她的36位後代「宗族母親」後代,也就是「線粒體夏娃」媽媽之後,十幾萬倖存下來的36位母親後代的後代。

英國牛津大學遺傳學教授布萊恩·西基斯經過十幾年DNA研究認為,這36位「宗族母親」,分布在非洲的有13位,印度、澳大利亞、中亞有7位,歐洲有7位,還有9位分布在除以上地區之外的世界各地。

西基斯教授研究發現,現代歐洲人97%都是冰河時代7位女人的後代,而這7位「宗族母親」都是「線粒體夏娃」母親的後代。

西基斯教授甚至列出了這7位「宗族母親」的名字和年代,她們是:烏蘇拉(Ursula),生活在45000年前的希臘地區;謝妮亞(Xenia),生活在25000年前的高加索地區;海倫娜(Helena),生活在20000年前的目前屬於法國南部地區;維達(Velda),生活在17000年的白西班牙地區;塔拉(Tara),生活在17000年前的義大利托斯卡地區;凱特琳(Katrine),生活在15000年前的威尼斯地區;賈斯敏(Jasmine),生活在10000年前的敘利亞境內。

也就是說在距現在10000年前~45000年的時間裡,這7位母親繁衍了整個歐洲7億多人口。而最年輕的那位媽媽距今只有10000年。

我不知道西基斯教授是如何命名這些「宗族母親」的名字的,但我相信他一定做了大量的精細研究,才能夠得出上述結論。

他為此成立了一個叫「牛津祖先」的項目,宣稱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如果要認祖歸宗,知道自己是哪位「宗族母親」的後代,就去找「牛津祖先」,它幫助你達成心愿。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在百度搜索「牛津祖先」,這個網站就會跳出來。請諒解因發文要求不能發送網站連結。

有人可能好奇,全世界怎麼可能只有一個「夏娃線粒」媽媽和36位「宗族母親」呢?她們一直這麼傳續下來,不是太冷清了嗎?

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我們應該這樣理解,20萬年來,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媽媽,她們的後代也延續了很多很多代,但最終沒有延續到今天,研究發現留下的只有這36為媽媽的後代。

以後會不會發現有新的媽媽後代呢?可以拭目以待。

現在,時空通訊覺得有必要說一說中國人的來歷了。

以前一直有個錯誤的認識,認為中國人是周口店出土的「北京人」的後代。

所謂「北京人」是基於1921年,在北京周口店考古發掘出來一個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復原的產物。研究認為,這群「北京人」生活在20~70萬年前,過著群居生活,已經能夠製造簡單的石器工具,但還保留著某些猿的特徵,因此又叫「北京猿人」。

但基因和考古分析讓很多人失望,結論是否定了中國人是「北京人」後代的觀點。

考古挖掘出現一個斷層,在中國大地上,沒有發現4萬年前到10萬年之間的人類化石。這個結果這也從反證角度,支持了人類遷徙路線圖中,中國及其東南亞的現代人同樣發源於非洲的證據。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李輝博士認為,DNA遺傳密碼研究讓亞當夏娃離開了神話世界,變成了有血有肉的非洲人,而且他們是包括中國人在內所有現代人類的祖先。

中國科學家根據現代人類遷徙路線圖研究,得出了中華民族人種的遷徙和分化脈絡。

研究表明,中國族群起源於3、4萬年前,一支帶有M122圖標基因的南亞語人群,從東南亞緬甸一帶進入。這些先民進入中國區域的入口開始有兩個,一個在雲南,一個在珠江流域;後來的雲南入口又分化出兩條路線,因此中國的先民們主要從三條路徑進入中國區域。

而且中華各民族中,漢族和藏族基因是最近的,一直到5000年前才開始分化為兩個民族(見上面基因分化圖)。

這就是生命和人類進化的大致脈絡。現在的進化論已經今非昔比,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從宇宙最宏觀層面和分子最隱秘層面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宇宙生命演化鏈條,在這樣一個文明時代,如若在提什麼「人是猴子變過來的」這樣的話題,未免太落伍了。

相信科學,科學生活,才更幸福。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謝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行為將會受到法律責任追究,敬請理解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