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究竟發生什麼了?280萬民眾請求中國出手,稱只有中國能幫

good歲月如梭 發佈 2020-06-13T10:11:11+00:00

我國擁有萬里河山,無數的美景,眾多詩人更是「寓情於景」,一邊描述廣闊的景象,一邊抒發自己的情感。也正是因為能源問題,蒙古國曾經有280萬民眾懇請中國出手,並且聲稱只有中國能幫他們。

引言:

我國擁有萬里河山,無數的美景,眾多詩人更是「寓情於景」,一邊描述廣闊的景象,一邊抒發自己的情感。羅隱在《登夏州城樓》中寫道:萬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詩人在抒發對英雄們的敬重,然而這「萬里山河」,也是對當時國家的描述。雖然我們曾經將不少土地割讓給其他國家,導致國土面積縮減,但如今我們的國土面積依舊十分廣闊,並且擁有很多資源。

我國之所以能夠在建國之後快速發展,也源於國內的豐富資源。然而,並非所有的資源都夠無限期供人類使用。隨著技術的提高,人們的看法改變,很多「取之不竭」的資源,卻是「不可再生」。有些有些資源一旦被用光就無法挽回。因此,世界各國為獲得更長久發展,也在努力尋求新資源,來代替這些不可再生資源。


與此同時,我國也在有計劃開採國內的珍貴資源,並在不斷尋求可代替能源。也正是因為能源問題,蒙古國曾經有280萬民眾懇請中國出手,並且聲稱只有中國能幫他們。在這背後,蒙古國究竟遭受到什麼樣的委屈?

蒙古國究竟怎麼了?280萬民眾懇請中國出手

人要想維持自己的生命,就離不開飲食與飲水。與此同時,在人類的整體發展之中,也離不開各種豐富的物產資源。其中水、電更是便利了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煤、炭、石油等珍貴的資源,也在我們生活中起到重大的作用,然而有些珍貴資源卻不可再生。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在加劇對於資源的消耗,尤其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們對於各項資源的需求急速增加。


當然,伴隨各項資源快速減少,經濟發展更是遇到種種瓶頸,使得資源短缺成為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因此「珍惜資源」已成為人人皆知的口號。我們的老祖宗也曾經警示過人們,要珍惜資源。孟子曾經就提出過「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告訴人們農、田等並不是取之不竭。荀子也曾告訴人們,如果違背自然規律發展,必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只有順應自然,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孟子和荀子的說法已經得到印證,「可持續發展」更成為各國的理念。與此同時,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也成為各國爭相搶奪的對象。當然,如果人類不珍惜這些這些資源,用不了多久,地球上的珍貴資源就將被人類消耗,也會使我們的社會走向落後。因此,為了社會的發展、為了地球的發展、為了後代的生存,我們必須合理利用資源,控制人口增長,保護珍貴的自然環境等。


然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有些國家卻並不以為然,甚至走出一條與當下想法完全相反的道路,蒙古國就沒有合理開採本國的資源。蒙古國的面積廣闊,人口也很少,並且有著珍貴的石油資源,但是蒙古卻並沒有合理的開採資源。為能夠快速的發展,蒙古將本國的石油資源賣給其他的國家。與此同時,由於蒙古本國技術落後,也給其造成很大的環境污染。


當蒙古的石油資源被消耗殆盡之後,失去石油經濟作為支撐的蒙古,經濟一下被打回原形,國家經濟也是落入谷底,人們的生活更困難,因此蒙古280萬民眾請求中國出手,稱只有中國能幫,他們也是希望得到中國的幫助和支撐。《敕勒歌》中曾寫道: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詩中描繪出草原的美景。蒙古在茫茫的草原中,本該有豐富的資源,卻因為其開採不當,讓他們走上落後的道路。

「珍惜寶貴資源」,是我們的責任

當下,各個國家都已經能夠正視資源短缺的問題,各國不僅用各種政策保護環境,也在用各種方法解決資源短缺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都不應該為自己的手頭利益而破壞環境,浪費珍貴的資源。地球不分國界,為能夠更好的發展,我們需要一同守護著地球村,保護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可持續發展」是一條很長的道路,需要各國人民共同合作,一同保護我們的地球。曾經蒙古國肆意浪費掉本國的珍貴資源,失去寶貴的資源,成為各國的教訓。在未來的道路中,我們應該吸取蒙古的教訓,不為眼前的利益而浪費資源。「珍惜寶貴資源」,是我們的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