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古早風,尋味老西鎮——青島小嫚兒帶你吃西鎮

在芒果街上的小屋 發佈 2020-06-14T10:48:34+00:00

前幾天,弟弟送我想買卻一直缺貨的《 台北 小吃札記》,讓我有了寫一篇 青島 小吃札記的想法。那是的 台東 還叫東鎮,西鎮與它對應,是 青島 最老的街區之一。

關於食物

你為了什麼開始一段旅行呢?攝影、文化、一段感情,還有食物。我喜歡旅行,更喜歡在旅行中吃當地美食。北京 後海老店吃所有人都下不了第二筷子的麻豆腐。跟著朋友在 蘇州 走街串巷找不知何時出攤的潘玉麟糖粥攤。坐在 上海 某小區後院的蒼蠅館分食傳聞中的大腸面。循著地圖吃 台北 的各大夜市。寧願趕不上火車也要排隊 花蓮 的炸蛋蔥油餅。站在築地街頭呼嚕呼嚕吃立食拉麵。大中午排隊高田馬場只為一份豬排。說起吃,好像就變得比誰都執著了。比起端坐在名店聽音樂慢慢享受,我更偏愛當地人排隊的小攤子蒼蠅館。前幾天,弟弟送我想買卻一直缺貨的《 台北 小吃札記》,讓我有了寫一篇 青島 小吃札記的想法。正好之前寫過一些文章,又有一些探店,結合一下,決定從我最熟悉的 青島 西鎮寫起。本篇推薦的大多為我從小吃到大的老味道,因為有情節所以對這味道格外珍重。個人口味千差萬別,抱太大期待可能也會失望啦~但這些現在也都是老西鎮的網紅店,是我覺得就算第一次嘗試也會覺得特別,而不會難吃的~

我是青島人,我是西鎮小嫚兒

外地人問我你是哪裡的?我會說 青島 人。本地人問我你是哪裡的?我會說西鎮小嫚兒。那是的 台東 還叫東鎮,西鎮與它對應,是 青島 最老的街區之一。火車站、棧橋、團島,這就是西鎮了。西鎮,鐵路 青島 站以西全部地段,包括團島,系 青島 市內的最西端。兒時的記憶是什麼呢?有學校、考卷、同桌的你有男孩兒的小汽車、女孩兒的洋娃娃有能讓人嘻嘻哈哈一整天的雞毛蒜皮兒當然,還有那些「就是這個味兒」的食物如果說不可複製的味道除了媽媽菜,想來就是從小吃到大的那些小店像是我家哥哥,在外地工作定居,每次回家的第一個早晨,準是找不見人的,因為他得去那條街上的那個連招牌都沒有的小店去吃那一碗麵。兒時我家的老房子在西鎮,靠海很近,踩著拖鞋披上大毛巾,撒丫子跑上三分鐘,雙腳就可以浸在清涼的海水中。駝著背的鄰居奶奶們,跟兒時的我一邊兒高,在我風一般跑過她們身邊的時候,會親切地喚著我的小名兒。如今老城改造,高樓拔起,我也搬離了老房子,可還是會時常專門坐車去一趟,在熟悉的老店坐一會兒,裝滿胃填滿心,再力量滿滿地離開。如果你也來到 青島 ,來到西部老區,那麼跟我一起來嘗嘗這些老味道吧~

西鎮臭豆腐——劃分屬性的神奇存在

西鎮臭豆腐: 汶上 路15甲我不記得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迷戀西鎮臭豆腐的,只記得初三放學每日路過,都要跟朋友一起來上一碗。

西鎮臭豆腐

臭豆腐可以把人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類:對它視若至寶的和對它深惡痛絕的。和天底下所有的臭豆腐相同,西鎮的臭豆腐聞著臭,吃到嘴裡卻臭味盡消,只余酥香。

西鎮臭豆腐

切成方塊的豆腐入油炸得金黃酥脆,澆上醋和蒜蓉辣醬,通紅油亮。細竹籤兩根,插進去不費任何力氣,厚厚的外殼浸著湯汁一口咬下,豆腐的嫩和外殼的脆形成鮮明對比,辣醬的刺激隨後趕到,再喝一口湯,辣辣的醋入口卻是柔順不太嗆喉的,眼睛會不由自主滿足地眯起來。

西鎮臭豆腐

浸滿湯汁的豆腐不久就會軟掉,味道也打了折扣,所以品嘗美味還得手腳麻利,小心湯汁髒了衣服。

西鎮電烤肉——得一次點足量的烤肉

西鎮電烤肉: 汶上 路摩爾街市旁西鎮臭豆腐必然得配西鎮電烤肉,現在兩家店比鄰而居,場面更是火爆。中間的羊肉湯店顯得有點尷尬。上午開始就客流不斷,許多食客專門開車趕來,車輛毫不客氣地把店門口細長的馬路占滿,長長的隊伍排出了小小的鋪子,「站著解決」也算是小小的特色了。

其實兩家店本來不是挨在一起,記憶中,電烤肉的小店藏在二路總站的三角地,小小的店面和現在一樣,總是熱熱鬧鬧。有時候嘴饞了,我盼著媽媽不回家吃飯,因為這樣爸爸必會帶我擠到電烤肉的店裡來,幾串肉筋,外加只加鹽和蛋連蔥 花都 沒有的蛋炒飯,雖然簡簡單單,卻是心中不變的絕配。

電烤肉,顧名思義,不是明火烤成,而是插入架子推入烤爐烤制。烤肉的師傅來回抽動架子確認烤肉是否熟透,每抽一次,我就不自覺墊腳伸頭巴望著,想想倒也是美麗的煎熬。

烤肉終於上桌,帶著焦焦的「鐵簽子味兒」,烤肉外表微焦,肉是大塊的,表面粘滿五香或辣椒麵,撕下一口,不柴不老,含著肉汁,最喜歡特色的肉筋,嚼勁十足。

咽下好久,充滿口腔的還是滿滿的焦香。這時候饞蟲沒被餵飽想再點兩串兒,那可得再次面對長長的隊伍了,所以得記住,一次點個過癮才好。

青島大包——浸滿肉汁的麵皮是最大滿足

大邱 大包: 汶上 路3號乙(近 青島 一中)山東 是吃麵食的好地方,宣軟的饅頭、包子熱氣騰騰,是填飽肚子的好選擇。在慶豐包子聞名全國的今天, 青島 人的記憶中,留著永遠的「 青島 大包」。 青島 大包,曾連續十年被列入 青島 十大小吃名單,老店在火車站旁邊,招牌是三鮮大肉包。現在,老的 青島 大包早已不在,但或是名字相同的加盟 新店 或是傳承過手藝的其他牌子還可找到,排隊吃上一個熱氣騰騰的,也是心理慰藉。這家 大邱 大包就是有名的,除了三鮮大肉包,還有特色的海菜排骨包子,配碗甜沫更佳。

大邱大包店

肉餡剁碎攪打上勁兒,蒸好的大包,表面雪白柔軟,咬一口,裡面是大大的一個肉丸子。剁碎的木耳加在餡兒里,嚼起來咯吱咯吱,最喜歡邊吃邊找尋它的蹤跡。被包子餡兒湯汁浸潤的那一層內皮,變得軟軟的又有滋味,小時候貪吃又吃不下那麼多,便耍小聰明只吃包子皮,剩下的統統扔給爸爸。

大邱大包店

西鎮辣雞架——雞架街沒了雞架仍在

如意香辣雞架: 青銅峽 路和 貴州 路交叉口火車站旁邊有一條 廣州 路,曾經是浩浩蕩蕩一排辣雞架店鋪的「雞架一條街」,現在因為城區改造,老店們早已分散,有開連鎖的,有獨守一間的,我喜歡的是還存於西鎮的一家老店——如意香辣雞架。雞架曾被評價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端上這一份,這句話可以被拋之腦後了。甜辣口味的濃郁湯汁包裹著還留著大塊肉的雞架子,入口是咸甜,再嘬一口,辣感侵襲。舀一勺油油的湯汁澆在米飯上,任憑再淑女,堆尖的一碗飯也能吃得下。

如意香辣雞架

哦對了,別忘了配上一份油潑豆腐皮,還有紅燒土豆片!嘬啃雞架子,可能還得吮吮手指,提醒你去之前可要腦補一下這幅吃相,想想看是否可以讓約去坐在對面的同伴看到。

如意香辣雞架

如意香辣雞架

炸串兒——甜鮮咸辣匯集一串兒

建明炸串:觀城路49號(近火車站)小時候我挺懂事,被媽媽打過的次數不多,記得很清楚的一次是因為吃。我偷偷把午餐錢省下來,一個人在樓下炸串店排隊,結果被臨時有事回家的媽媽逮個正著。炸串兒啊炸串兒,媽媽嘴裡不算乾淨的垃圾食品,對於我這一代人,卻是致命的誘惑。去年,那家兒時排隊的小店關了門,看來現在的小朋友,對它好像不是那麼熱衷。好在很多老店還是保留下來,每個人心中都有偏愛的那一家。隨便走進一家路邊的炸串兒店,裡面必然有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大家吃的是好味道,更是老記憶。建明炸串是西鎮很有名的一家,門頭小賣部進去內有乾坤。味道不錯,但是不讓自己刷醬對我來說有點失落啦。

西鎮建明炸串

以前的炸串兒店,連門頭都沒有,經常是小推車推到哪裡算哪裡,用玻璃做成一個個方格子的小柜子,大肉、小肉、雞心、烤腸、鵪鶉蛋、蘑菇、素雞、捲心菜,全都串好了碼在那裡任君挑選,一目了然。選好了一盤交給店主,裹上麵漿,連著簽子一起丟入油鍋,再出現在眼前,酥得掉渣,像是串好的日式天婦羅。之後等待的便是最終的變裝——刷醬。

西鎮建明炸串

吃炸串,必刷醬,這醬還不是一種,調料盒子插上小刷子一字排開,常見的有甜麵醬、辣醬、五香醬、果醬等等,每家店調味各有不同,都是店主不可言傳的秘密。像我這樣貪心,必是要求每種醬都刷一遍,尤其是果醬,得特批一整面單獨刷上以示專寵。看起來奇怪,入口則會發現,果醬的甜可以中和其他醬料的咸和辣,產生奇妙的口感。

西鎮建明炸串

團島油炸糕——燙手燙口燙手脖

酥皮油炸糕:市南區團島四路(團島早市內)——進門右拐再左拐

你知道,什麼是好炸糕嗎……不知道那你肯定沒看過這部電影,《兔俠傳奇》里,范偉配音的兔爺兒這樣念叨「好炸糕就得啥都好,油好面好手藝好,得剁得好還得切得好,得轉得好還得揉得好,好炸糕就得炸得好,炸得好就賣得好,賣得好我就心情好。」

我很小就吃這家的炸糕了,對於那時的我來說團島算是遠地方,讓我願意勤快一下跑趟腿的原因就包括團島早市裡的炸糕。金黃酥脆,咬一口掉渣,對小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吃食。

團島早市這家炸糕只有兩種口味,白糖&豆沙,豆沙不很甜,但我最愛還是白糖,有些地方的炸糕更像是糖皮,咬開只覺甜味,找不到糖之所在,那算什麼炸糕呢。這裡的白糖炸糕是「溏心」的,糖汁可以在裡面流動。聽說吃糖包會燙脊樑,吃這樣的炸糕也會吧~

來買的大多是周圍的老顧客,十幾二十個裝了滿袋,價格是1.5兩個,要注意的是就算燙著也不可冷吃,冷了之後酥脆不見,油味被無限放大,糖汁浸在皮里,完全不是一個味道了。

炸五花肉——有一次,我買過800塊的

同和誠肉食:市南區台西四路18甲-2我知道這家店的第一次買了60塊的,後來每次去,都在微信群讓同事報名我給捎帶,有一次甚至買了800多塊的。這是一家最熟悉的陌生店,熟悉是說這店旁邊就有我最喜歡的一家百貨,小時候總愛層層跑下來,到最底層買文具,也無數次在對面買小浣熊乾脆面,收畫卡;而陌生的是我幾乎從來沒有注意過這家肉食店。台西幾路有點摸不清,但是上初中時天天走這幾條路讓我第一次真正了解「殊途同歸」這詞兒。每天早上選擇不同的路線,看看哪條到的快,每天都在新的路口轉彎,變化排列組合,不會遲到的日子裡,這樣走路是一天開始的樂趣所在。而,快要遲到的日子,我會從台西四路一路小跑過去,扇形的這一塊區域,這條最最近。

同和誠炸貨

同和誠炸貨

開始說炸肉,這是跟我年紀差不多大的炸肉店,主營炸貨,最受歡迎的是炸五花,五花炸到酥脆,又不似 青島 傳統的脂渣,它留住的豬油更多些,軟一點,一口滿嘴生香。

同和誠炸貨

同和誠炸貨

炸裡脊是瘦瘦的,更適合不愛肥油的人,但不像五花酥脆,冷吃稍有點哏的。

同和誠炸貨

同和誠炸貨

兩種肉都拌了鹽,白嘴當零食吃很合適,40一斤的價格也是良心的~炸大辣椒,辣椒辣味足,滿滿的肉餡釀在裡面,這樣的「大件兒」就得論個稱量付錢了。此外,還有炸丸子炸茄子炸土豆,個個硬貨,我還沒全部試過。

同和誠炸貨

同和誠炸貨

需要提示的是,這裡只收現金,習慣手機支付的食客需要提前準備錢包,想要大量買可以提前兩小時電話預訂再直接去提。熱賣的飯點,窗口排起長隊,大量買等著裝就費不少時間。再說了,你把盤裡的肉都包了,排你後面準備買肉給小孫孫香香嘴兒的 青島 大姨可怎麼辦呀?

同和誠炸貨

私味牛肉麵——我是黑六你是誰

私味牛肉麵: 南陽 路1號(與汶水路交界口)雖然我曾住在附近20多年,聽這家的名號卻是這幾年的事情,大概因為我不是一中人?近幾年超級火爆的一家牛肉麵。和前面的幾家老店不同,店主年輕,剛娶了老闆娘,每日自己準備,營業不過4小時,賣完了就關店看看電影陪陪媳婦,個性十足。

私味牛肉麵

私味牛肉麵

中午11點5分到達,進店已是滿人需要拼桌,可見火爆。點了最有名的牛腩面,落座觀察,裝飾偏清新但沒有太多風格,不過重點在於吃麵嘛!最有意思的是撲克牌叫號,於是在這裡,我們成了「黑J」「紅七」頗有點道上的風範,這一次我叫「黑六」

私味牛肉麵

私味牛肉麵

面上桌,小碗也有16cm+,女孩子吃一碗足夠了。牛腩量比較多,兩顆小青菜,半顆溏心蛋,湯上浮一點黃色油花,是燉牛肉特有的。喝口湯,味道是有點家常燉牛腩的感覺,微甜偏咸,牛腩不算肥,所以沒有完全燉爛不過還挺好咬。面是自製的那種感覺。我更喜歡吃拌面,所以對這裡感覺還好,不過這樣滿滿的一碗下肚還是滿足的!

私味牛肉麵

私味牛肉麵

私味牛肉麵

酸豆角一塊錢要點哦,下次還想要試試蹄筋和肥腸,聽說拌牛肉同樣不錯。P.S.一定要注意營業時間,早點來,晚了會賣光。找不到地址打車到 青島 一中然後就非常好找了~

私味牛肉麵

私味牛肉麵

趙家牛肉砂鍋——牛氣沖天

趙家牛肉砂鍋:台西三路31號西鎮趙家牛肉砂鍋,也是西鎮的一家老字號了。雖然現在網上一搜有好多連鎖,但是最老的當然還是如其名的西鎮店了。牛肉砂鍋出名的時間不長,但幾年來已經是西鎮小吃必打卡之一了。選了周末的中午去,雖然已經是下午1點左右了,但是店裡滿!滿!當!當!站不下站不下……要注意的是點單後其實上得挺快的,所以店家會要求你一定找到位置坐下再去前面點啊,不然,熱氣騰騰的砂鍋來了,給你放哪能端著吃啊

主打的牛肉砂鍋其實分了好多種類食材任選,牛肉、牛筋、牛舌、牛肚等等,可以單點小鍋也可以兩人吃雙拼大鍋。小鍋男生吃差不多,女生可能吃不完。我和我媽兩個人吃大鍋完全夠了,大鍋價格也會更划算一些,所以推薦兩人以上來更划算啊。我們點的是牛舌拼牛筋。

所有的食材都是鹵過冷卻再切所以非常得薄,連 牛津 都薄薄的真是不常吃這樣的。雖然薄,但是各有特點,牛舌還有一些脆度不過當然不如後切的脆。牛筋真的表揚他,不愧是我的愛!雖然切得薄薄的,但是該有的都有,入口是黏黏的膠質感,因為切得薄也會比較好咬,點讚!

砂鍋打底的還有白菜、鵪鶉蛋等等素菜食材,保證你一鍋吃到飽!

山東 人來說,口味還是偏鹹的,不吃鹹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味道有點重,不過很下飯,要配飯吃哦!

未完待續……

食物的力量,永遠不可被小瞧。想來真是神奇,它和記憶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聞到那個味道,記憶便會自動解碼被過往時間和忙碌生活鎖住的那些零碎片段一瞬間洶湧而至恍如昨日滿足地咽下一口抬起來說不定還會偶遇一位兒時同伴相視一笑原來,你也在這裡原來,你也還沒忘記如果下次再去,不知從未謀面的你會不會,也在那裡?

註:此文章來自於馬蜂窩博主——嵐小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