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死後手上還剩多少兵力?德國真的打不贏了嗎?

讀史十二年 發佈 2020-06-14T10:52:12+00:00

1939年,德國率先在歐洲燃燒起來了戰火,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軍隊以閃擊戰突襲了歐洲列國,使得歐洲大半領土在短時間內被德軍所占據。為什麼德國人選擇投降?

1939年,德國率先在歐洲燃燒起來了戰火,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軍隊以閃擊戰突襲了歐洲列國,使得歐洲大半領土在短時間內被德軍所占據。在德國領土不斷擴大的同時,德軍人數也在不斷上漲。在波蘭戰場時,德國投入的兵力是一百二十萬。


而到了法國,德軍人數就上漲到了二百五十萬人。等到德軍準備入侵巴巴羅薩的時候,德軍人數達到了五百五十萬,而這才是德軍一半的兵力。德軍的總兵力數在一千萬左右。儘管德軍人數眾多但卻架不住正義國家的聯合反擊,德軍在東線和西線戰場上連連失利。尤其是在東線戰場,儘管德軍打的非常頑強,但是卻怎麼也戰勝不了強大的蘇軍部隊。


畢竟,蘇軍的抵抗意志實在是太強了,他們根本不畏懼死亡。據當時有人統計說蘇軍士兵的生存時間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而軍官的生存時間僅有七十二個小時。視死如歸的蘇軍士兵把德意志軍隊長久以來的那種榮譽感和士氣都被打得蕩然無存,所以德軍只得是連連後撤。


1945年,蘇軍一路高歌猛進打到了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窮途末路的希特勒還想負隅頑抗。柏林每一處建築都成為了德軍抵抗的堡壘,每天都有人死在慘烈的戰爭之中。


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去世,這更加堅定了希特勒堅守柏林的信念。只不過自負的希特勒他沒有想到,羅斯福的逝世對於柏林戰事其實並沒有任何影響,柏林最終還是陷落了。希特勒不願意接受審判,在安排完後事以後希特勒選擇自殺。


希特勒雖死,但德軍至少還有三百多萬部隊枕戈待旦,對盟軍來說這依然是個很大的威脅。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三百多萬人卻放棄抵抗,直接投降了盟軍。為什麼德國人選擇投降?他們難道真的打不贏了嗎?


事實上德國能夠堅持到1945年已經是強弩之末,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其打贏的機會是微乎其微,幾乎是沒有勝算的。


首先德軍的兵力還是不足。要知道在戰爭後期盟軍的數量是德軍的兩倍還多,也就是說每一個德軍士兵需要面對兩個以上的敵人。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這怎麼能打得贏?


退一步講德軍雖然還有三百多萬的部隊,但是他們也都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按照希特勒的指示被分散在各個地方。希特勒之所以採用分兵策略是因為他想的只是德國怎麼樣去占領和掠奪別的國家,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國土會被敵人所占據。


分兵是兵家大忌,弄不好就會被敵方分而治之。這就像人的五根手指一樣,五根手指聚攏在一起才能形成鐵拳,要不然就只能等待對手來給你一根根折斷。


所以說即使德軍還有三百萬人那也沒用,因為此時的他們已經處在了盟軍的各個包圍圈內,如果不投降,等待他們的就是被消滅。而在二戰後期有關於盟軍和德軍的對峙態勢也能夠有力地印證德軍分兵給己方造成的影響無疑是災難性的。


其次,德軍面臨著的不僅僅是人員的問題,還有後勤上的問題。在戰爭後期德軍的後勤補給已經很緊張了,前線的軍需官不得不一次次地降低德國士兵的供給標準。德國後勤緊張的原因不在於沒有糧食,相反德國的糧食產量足夠供給平民和士兵使用,但麻煩的地方在於德國境內糟糕的道路狀況。除此以外,德軍素來喜歡閃擊戰。


閃擊戰講求速度,故而在後勤上德軍是能少帶就少帶。對自己的盲目自信使得前線德軍將士缺衣少穿,而運輸補給又不能及時到位,所以德軍在東線是一敗再敗。到了後期盟軍轉而攻入德國境內,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隨之也淪陷了。作為德國工業的支柱地區,它的淪陷標誌著德國軍工體系的崩潰,前線的將士們將無法得到正常的彈藥補給。


所以說在德國後期子彈是非常緊俏的,他們使用槍枝的時候都要特別注意節約子彈。而戰爭往往就是打消耗的,德國既然消耗不起了那就註定了其戰爭最後失敗的命運。所以當盟軍的飛機大炮在狂轟濫炸之時,德國士兵只有挨炮彈的份兒。


最後,我們都知道希特勒是德意志帝國的精神支柱。在德國士兵的眼中希特勒是不可戰勝的,元首必將引領他們走向勝利的遠方。所以說只有希特勒才能夠將全體德軍士兵聚攏在鷹旗下。隨著希特勒的死去德國士兵心目中的神被擊垮了,德國士兵已經沒有了鬥志,再戰鬥下去也只是無用功。


此外我們要知道的是德國民眾在希特勒死後已經不願意抵抗了,這是典型的財聚人聚,財散人散。當初希特勒也正是依靠戰爭當中掠奪來的財富才換取到民眾的支持。在二戰期間,德國人的生活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有了升高,帝國內部百業興盛。


據說當蘇聯軍隊抵達柏林近郊的時候,仍能夠看到不少的酒吧仍在營業之中。而現如今帝國的戰爭只能夠帶給德國民眾以災難,他們的生活質量已經大不如從前,故而他們也就不想打下去了。所以說當希特勒死亡的喪鐘敲響之時,德國民眾這時候才從睡夢之中被喚醒,故而這場戰爭也隨著德國民眾的覺醒戛然而止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