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決戰完勝脫貧攻堅大打易地扶貧搬遷拆除復墾硬仗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發佈 2020-06-14T12:46:47+00:00

進入5月份以來,臨縣舉全縣之力大打易地扶貧搬遷拆除復墾硬仗,截至目前,157個整村搬遷村、110個插花搬遷村完成11707戶的拆除復墾任務,重點保護村落16個村完成639戶的收歸任務,戶拆除率99.5%、復墾率98.9%、收歸率100%。

「感謝黨的好政策,俺老兩口做夢也沒有想到如今挪出窮窩在城北的移民新區住上環境舒適的高樓,生活得幸福快樂!」6月13日,正在臨縣城北湫水柏林苑澆灌園林的高德明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進入5月份以來,臨縣舉全縣之力大打易地扶貧搬遷拆除復墾硬仗,截至目前,157個整村搬遷村、110個插花搬遷村完成11707戶的拆除復墾任務,重點保護村落16個村完成639戶的收歸任務,戶拆除率99.5%、復墾率98.9%、收歸率100%。復墾面積7000餘畝,決戰完勝脫貧攻堅按下「快捷鍵」。

堅強領導、精心指導、嚴格督導。省委樓陽生書記4月份呂梁調研時指出,「舊房拆除復墾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除具有文物旅遊價值的村落應保護開發外,必須做到對舊村落應拆盡拆、應復盡復」。「十三五」期間,臨縣累計搬遷13337戶400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444戶23495人,同步搬遷人口4893戶16509人。涉及整村搬遷村166個,插花搬遷村117個。搬遷人口占全省的百分之九、呂梁市的三分之一。這當中,拆除復墾涉及12346戶,任務最重、難度最大、困難最多。在決戰決勝關鍵時刻,圍繞貫徹落實樓陽生書記呂梁調研精神以及省決勝「十個清零」百日攻堅行動安排,市委、市政府為臨縣派駐了決戰決勝臨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6月7日,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李正印親自出席臨縣易地搬遷拆除復墾調度會。連日來,圍繞啃下硬骨頭,統籌調度抓領導,雷打不動堅持「一周一匯報、一排名、一通報、一調度、一約談」,壓實了縣鄉村各級幹部的責任。一線調研抓指導,領導小組深入23個鄉鎮149個村組調查研究,及時指導基層分類施策、壓茬推進。積極協調上級部門,幫助臨縣爭取資金、推動工作。獎懲並舉抓督導,堅持督戰一體,對基層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及時總結表彰、弘揚推廣。對發現的不作為、慢作為幹部,責令在大會上深刻檢討。累計下達督辦通知10件次。通過獎優罰劣,激勵幹部在一線擔當作為、攻堅克難。

四大戰區領導帶頭、單位包村、幹部包戶。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硬舉措啃硬骨頭、硬作風完硬任務。全縣有搬遷任務的22個鄉鎮按片區組成「四大戰區」作戰。縣級領導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任戰區總指揮,鄉鎮黨委第一書記任副總指揮。帶頭包重點村、駐重點村。帶頭白天在現場督促指導,晚上在鄉鎮研究工作。縣直單位全員出動、盡銳出戰。除值班人員外,全體人員奔赴一線,駐村蹲點,不厭其煩入戶與群眾算經濟帳,確保「一戶一宅」「住新必須拆舊」「不能兩頭占房」等政策規定在群眾中形成共識。幫扶幹部用心幫扶、用情幫扶。有的發動各種關係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有的幫助銷售農副產品,有的幫助介紹就業崗位,還有的利用曾擔任過鄉鎮幹部、熟悉農村工作的優勢,積極出謀劃策、主動攻堅克難。攻堅啃硬最後階段,不少幹部不顧疲憊、不計困難,只要哪個鄉鎮有需要,就轉戰到哪個鄉鎮幫扶。

鄉村兩級擔當作為、創新推進、攻堅克難。鄉村兩級發揮熟悉村情民意、善於做群眾工作的優勢,切實當好一線施工隊。充分發揮基層幹部主力軍作用。鄉鎮幹部堅守在村、吃住在村,冒著酷暑、晝夜奮戰。有的幹部前後30多次上門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有的幹部因長期不回家,被愛人拉進微信黑名單。還有的幹部帶病工作,累倒在拆除復墾一線。以幹部的辛苦,換來群眾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充分發揮基層戰鬥堡壘作用,堅持村幹部、農村黨員帶頭拆除復墾。村與村之間組成互助小組,先進村帶落後村,強村帶弱村,形成了拆除一戶、帶動一片,拆除一村、多村跟進的攻堅態勢。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有的成立了搬家服務隊,設立了集中服務點,幫助群眾解決騰退搬離、臨時吃住問題。有的統一規劃建設養殖園區,為養殖戶提供養殖便利。有的組織造林專業合作社進行拆除復墾。還有的引進市場主體對搬遷村土地統一託管,解決群眾生產難題。

推進工作分類施策、及時獎補、嚴格標準。拆舊復墾政策性強、牽涉面廣、情況複雜。對此,堅持分類施策,允許每村保留200—600平方米公用房,騰退並簽訂收歸協議後,按拆除復墾對待。對磧口景區範圍內16個傳統村落,組織專家考察論證,申請省林草局批覆,納入保護名錄,村集體統一收歸開發。鋪開實施了生態搬遷,確保整村搬遷村應搬盡搬、應復盡復。及時兌現獎補,積極向上爭取,省市縣農發行半個月內就為臨縣籌措到位資金6億元。工作過程中,堅持拆除一戶、驗收一戶,復墾一戶、補助一戶,舊房拆除獎補資金易地扶貧搬遷發放5.79億元、生態治理搬遷發放8000餘萬元。嚴格檢查驗收,各戰區逐村逐戶自查,全縣抽調28名技術人員組成四個驗收組逐村逐戶驗收,市領導小組從外縣抽調40名專業人員,每鄉鎮3個村、每村至少10戶抽查,確保拆除復墾質量。

後續扶持全面跟進、精準到人、保障到位。易地搬遷不僅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消除搬遷群眾顧慮,後續幫扶是根本、是保障。強化產業就業幫扶,18個安置點建成11個產業園區、10個扶貧車間,設置3000多個公益崗位,確保了貧困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組織開展了幹部到移民社區「七報到、五幫扶」活動,一對一為搬遷群眾排憂解難。強化社區管理服務,各安置點均設立了黨群服務中心、就業服務站,建成了基層醫療機構進駐服務的衛生室。建成7所幼兒園,在建3所幼兒園、2所小學,為搬遷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強化舊村開發利用,積極推進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跨省交易,已交易1514畝,交易額3.29億元全部到位。對舊村資源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旅遊則旅遊。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1.5萬畝,增加了搬遷群眾的資產性收益。(劉生鋒 高翠峰)

呂梁日報

[編輯:張晶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