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獎300萬元!摘取各省科技突出貢獻獎的多為院士

長江直播 發佈 2020-06-14T18:06:19+00:00

6月12日,2019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200萬元。

(圖為劉經南院士。資料圖)

6月12日,2019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200萬元。今年以來,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河南、湖南、廣東等十餘地都已公布2019年度省級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名單。獲得者分別是誰?獎金又是如何分配?主要貢獻是什麼?一起來看。

獲獎者多為院士,年齡最大者87歲

據不完全統計,多數省份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獎者名額為1至2人,也有地方是3人,如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分別頒給了楊紹卿、安芷生、郝躍三位院士。

從年齡分布上來看,獲獎者主要集中在54歲到79歲,80歲以上的有3人。其中遼寧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李依依已87歲,上海市科技功臣獎獲得者陳亞珠84歲,湖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周宏灝81歲。

值得注意的是,獲獎者多為院士。遼寧省的李依依、劉中民,上海市的田禾、陳亞珠,江蘇省的宣益民、祝世寧,湖北省的劉經南,湖南省的周宏灝,廣東省的王迎軍、張偲,陝西省的楊紹卿、安芷生、郝躍,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獎金方面,各省份標準也不一樣。從可查到的信息來看,河南、廣東等地獎金標準為300萬元,上海、湖北、湖南、陝西的獎金標準為200萬元,貴州、西藏、青海獎金數額均為100萬元。

他們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一般來說,省級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或最高獎是各省份科技的最高獎項,獲獎者也必然在各自的研究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從技術領域看,這些獲獎者涉及物理、醫學、化學、國防、農業、環境和大氣、生態環境、生物學等多個領域。

王新東 2019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從事鋼鐵行業科研及產業化工作38年,主持完成了高端產品研發、行業前沿關鍵共性技術與裝備研發及產業化、「一帶一路」樣板工程建設等多項「不可能實現」的創新科研項目。

李依依、劉中民 2019年度遼寧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

李依依是冶金與金屬材料科學家,致力於發展可視化鑄造技術,突破了我國裝備製造業中大型關鍵鑄鍛件生產的瓶頸。劉中民長期從事應用催化研究,在應用催化領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烴技術方面取得傑出成就。

田禾、陳亞珠 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獎

田禾主要從事精細化工尤其是功能染料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其中,光變色濃縮液、光變色樹脂等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於變色鏡領域,支撐民族企業占領全球市場60%以上的份額。陳亞珠是我國跨領域從事醫學工程創新研究和產業轉化的開拓者之一,成功研製我國液電效應體外粉碎腎結石技術與裝置,實現國產替代進口的零突破,實現我國泌尿外科史上無創傷治療法。

宣益民、祝世寧 2019年度江蘇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獲得者

宣益民是我國工程熱物理領域的著名專家,在能量高效傳遞、利用與控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學術成果。祝世寧長期從事微結構功能材料研究,對非線性光學和雷射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雷振生、魏世忠 2019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雷振生和他的團隊育成多個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為河南乃至黃淮麥區小麥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改善提供了科技支撐。魏世忠主持研究的高釩高耐磨合金及其系列複合技術,大大延長了機械裝備的使用壽命,提高了作業效率。

劉經南  2019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長期從事大地測量理論及應用研究與教學工作,在大地測量坐標系理論、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軟體開發和重大工程應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

周宏灝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我國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證實藥物反應種族差異。

王迎軍、張偲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獎者

王迎軍從事生物材料研究與工程化工作35年,相關研究可避免截肢保住病患肢體。張偲投身海洋事業近40年,他積極推動熱帶海洋生態工程技術在廣東落地應用,為廣東海洋科技趕超全國作出巨大貢獻。

梁繁榮、陳代文 2019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梁繁榮用超5000例臨床研究,向世界證明針灸的有效性。陳代文主要從事豬的營養研究,他的成果——「豬抗病營養原理和技術體系」,為全國生豬養殖產業創造了百億級的經濟效益。

周少奇、陳肖虎 2019年度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周少奇針對貴州及我國西部地區環境污染現狀,開展環境污染治理重大科技攻關,在環保科技引進創新、工程推廣應用工作,取得系列創新成果。陳肖虎首創磷礦伴生碘資源回收產業化新技術,使極度缺碘的貴州成為我國的碘資源大省,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磷礦伴生極低品位碘資源工業化回收的國家。

王保海 2019年度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對西藏昆蟲做了長達40多年的考察,開啟了西藏昆蟲歷史新紀元。

楊紹卿、安芷生、郝躍 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楊紹卿長期從事外彈道學與靈巧(智能)彈藥武器系統的理論和工程技術工作,主持研製成功我軍第一個火箭末敏彈裝備和炮射末敏彈裝備。安芷生創新性提出環境變化的季風控制論,開闢了第四紀科學與全球變化相融合的研究方向。郝躍開拓和引領我國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發展,使我國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導體電子器件步入國際領先行列。

趙新全 2019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獲得者

從事草地生態學研究,在高原代表性土著動物的進化與適應、高寒草甸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及高寒草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記者李玉瑩 綜合自農業部官網、新華日報、三秦都市報等)

【編輯:丁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