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航空母艦憑什麼淘汰海上霸主戰列艦?

勇哥讀史 發佈 2020-06-14T22:25:21+00:00

戰列艦的射程,最遠不過20000米,這在重艦巨炮時代已經夠用了,可在航空母艦面前,連人家的邊都沾不到,怎麼去與人家對打?

如果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百年里,戰列艦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那麼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就無情地淘汰了戰列艦。

在航空母艦面前,戰列艦幾乎沒有反手之力。

航空母艦第一次大顯身手,是在塔蘭托海戰中。

1940年6月11日夜間,英國海軍上將安德魯·坎寧安爵士率領光輝號航空母艦,以及8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從埃及亞歷山大港出發,對義大利海軍基地塔蘭托進行偷襲。英國軍艦到達塔蘭托後,出動了20架艦載飛機,進行了5次攻擊,就擊沉了義大利2艘戰列艦,重創1艘戰列艦,自己卻只損失2架飛機。

航空母艦的威力初次現象出來了。

在1941年5月打響的丹麥海戰中,航空母艦再次讓世人吃了一驚。

在這場海戰里,英國海軍調集了包括2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巡洋艦和5艘戰列艦在內的42艘戰艦,對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進行圍追堵截。2艘航空母艦為擊沉俾斯麥號戰列艦作出了最大的貢獻。因為,正是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在茫茫的大西洋里發現了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蹤影,又在圍殲戰中給予俾斯麥號戰列艦以致命傷。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俾斯麥號戰列艦雖然火力兇猛(四座雙聯裝380毫米口徑主炮),裝甲保護也很厚實(裝甲厚度最多達到350毫米),但由於沒有制空權,只能成為英國軍艦的「移動靶子」。

如果說塔蘭托海戰中,航空母艦擊沉戰列艦,還僅僅是使用了偷襲戰術,但在丹麥海戰里,航空母艦便是在光明正大的對戰中擊沉了德國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戰列艦。

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戰,是將航空母艦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經典戰例。

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軍事基地。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有戰列艦9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28艘、潛水艇5艘停泊在珍珠港內。日軍在遠離本土的情況下,大膽地使用了6艘航空母艦,載著423架飛機,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珍珠港,對軍事基地內的美國軍艦實施了兩波進攻。

在日軍艦載飛機的進攻面前,美國軍艦處於被動挨打的場面。最終,美國9艘戰列艦中,有4艘被擊沉,1艘擱淺,其餘全部遭到重創。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國海軍的一半「家當」,被日軍航空母艦給端了。在那以後,長達半年的時間裡,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

航空母艦在二戰中出現後,改變了海戰的形態。

在這之前,海戰都是雙方艦隊面對面的炮轟。誰的火力更猛,炮彈射程最遠,裝甲更厚,速度更快,誰就能夠取得先機。當年,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說:「真理只在大炮射程範圍內。」可是,當航空母艦出現後,戰列艦上的大炮就顯得不太重要了。

很簡單,航空母艦上有艦載機。艦載機從航空母艦起飛後,能夠在航程範圍內攻擊敵人的軍艦。飛機的航程能夠輕輕鬆鬆達到幾百公里,這等於是延長了航空母艦的射程。

至於戰列艦,主炮的口徑再大,射程再遠,你看不到航空母艦有什麼用?戰列艦的射程,最遠不過20000米,這在重艦巨炮時代已經夠用了,可在航空母艦面前,連人家的邊都沾不到,怎麼去與人家對打?

所以,當戰列艦遇到航空母艦後,這註定是一場不對稱戰鬥。

交戰雙方逐漸意識到航空母艦的作用,不斷製造出航空母艦,適應新的海戰。美國憑藉其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在二戰中像「下餃子」一樣生產了140多艘航空母艦(包括113艘輕型護航航母),為打贏太平洋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5年4月7日,隨著世界上最大的大和號戰列艦在沖繩島戰役中被美國航空母艦「群毆」而沉沒於太平洋,宣告了戰列艦時代的結束,航空母艦時代的到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