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螳螂交配後,母螳螂都會吃掉公螳螂!為什麼公螳螂還不跑?

素與簡l 發佈 2020-06-15T07:09:34+00:00

自然界生物之間的同類相食其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甚至包括一些哺乳動物在內,但一般僅限於幼崽或者在特定的食物匱乏年代,不過這在昆蟲界確實已經成了常態,比如黑寡婦蜘蛛和螳螂,大家對於蜘蛛交配與相食很少見到,但螳螂見得就多了!

自然界生物之間的同類相食其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甚至包括一些哺乳動物在內,但一般僅限於幼崽或者在特定的食物匱乏年代,不過這在昆蟲界確實已經成了常態,比如黑寡婦蜘蛛和螳螂,大家對於蜘蛛交配與相食很少見到,但螳螂見得就多了!

這就是昆蟲之間的性食同類的現象,意思是交配前後雄性會被雌性吃掉,都是下半生動物的雄螳螂,是真心愿意的嗎?為什麼螳螂還不跑?

雌螳螂交配時吃雄螳螂,有幾種可能:

儘管雄螳螂和雌螳螂都是捕獵界的好手,那大刀一樣前足直接能將獵戶置於死地!不過兩者的體型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一般雌螳螂大約要比雄螳螂大2-3倍,甚至還可能更大,按昆蟲界體型優勢來看,如果真要決一雌雄的話,那麼雄性除了跑以外,連1%的勝算都沒有,體型決定了輸贏,那麼其他因素呢?

螳螂的雌蟲和雄蟲提醒差異巨大

更容易受精

有一種說法是雄螳螂唧唧哇哇,必須一刀砍掉雄螳螂的腦袋才能讓雄性的精子進入雌性的體內,這種可能性存在嗎?確實非常有道理,螳螂這類節肢動物的神經抑制中心在頭部,腦袋掉了後受精機率會大大增加,但顯然雌螳螂並不只是這個目的,因為這樣的話砍掉腦袋就可以了!

為產卵提供更多的能量

螳螂的卵鞘很大個,與螳螂體型相比,卵鞘甚至比螳螂身體還要龐大,但顯然這個不是一次性排出的,而是有一個複雜的建造過程(過程可以參考去冰淇淋機做一個冰淇淋的過程,只是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即使卵鞘的結構是空泡(類似泡沫)結構,這也將消耗雌螳螂大量的營養和能量,所以吃掉這送上門的食物明顯最經濟實惠!

螳螂的卵鞘和其體型相比是相當巨大的

雌螳螂餓了

生物學家做過一個組實驗,分別將剛餵食過,和半飢餓以及飢餓狀態的雌螳螂三組分別與雄螳螂交配,果然飢餓狀態的雌螳螂還沒讓雄螳螂靠近,一刀就將雄螳螂給結果了,而半飢餓狀態的雌螳螂則完成交配後有部分被雌螳螂絕殺了,有部分成功逃脫!剛投餵過的雌螳螂則對雄螳螂一點感覺都沒有,交配完成後雄螳螂揚長而去!

所以從實驗角度來看,雌螳螂是否飢餓是決定雄螳螂被吃的關鍵,因此雄性在雌性看來並不是能傳宗接代的對象,而是和其他獵物一樣,只要飢餓就會毫不猶豫被吃!

雄螳螂會被雌螳螂吃光嗎?

螳螂與蜚蠊(蟑螂學名)目同屬於網翅總目中的其中一員,據最早發現的西伯利亞螳螂化石來看,它們存在的歷史至少已經超過1.35億年,很難確定螳螂是什麼時候演化出這個性食同類的現象(最早羅瑟·馮·盧森霍夫在其著作《有趣的昆蟲》中描述了螳螂及其同類相食行為),有生物學家認為這可能是演化過程中的一次突變而已,比如在食物匱乏時期的一個亞種變異出了這個本能,而它們倖存了下來,那麼後期將會持續保持這種演化!當然螳螂能存在那麼久,顯然雄性螳螂並沒成為雌螳螂的主食,要不然吃完了大家都得玩完!

在巴西東北部發現的1億1千萬年前的螳螂化石

但同樣有生物學家持反對意見,因為螳螂的武器裝備相當可以,那把大刀的獵殺範圍內,雄螳螂的體型與身體特性,都和螳螂的傳統獵物非常相似,所以雌螳螂不過是執行了列示本能而已,根本無關與演化和所謂的突變!

這是根據化石復原出的史前螳螂圖。

更有化石資料顯示,遠古的螳螂和現代螳螂身體結構上差異並不大,這表示這種昆蟲可能和蟑螂類似,其體型已經趨近完美,不過並沒有證據顯示螳螂已經走到了進化末端!

還有那些動物會同類相食?

黑寡婦蜘蛛和赤背蜘蛛都有這種習性,不過也不是所有的黑寡婦蜘蛛都在交配後吃下雄蛛,比如美國黑寡婦蜘蛛物種里,只有一種是在交配後表現出同類相食,這就是「南方黑寡婦」蜘蛛,而跳蛛比較有意思,雌蛛會在交配後嘗試吃掉雄蛛,不過很多時候都不會成功!

更變態的是甘蔗蟾蜍,比較大體型的蟾蜍會扭動後腿足趾來引誘幼年蟾蜍,然後將它們整個吞下。而這個同類相食從蟾蜍的幼年期也就是蝌蚪的時候就開始,先孵化的蝌蚪會尋找蟾蜍卵,並肆意捕食它們能找到的黑色滑溜的「球狀物體」,也就是蟾蜍卵,更有性格的是,即使有其它替代食物,蟾蜍卵仍然是他們的首選!

所有甘蔗蟾蜍最大的天敵就是它們之間,不過更詭異的是即使同類相食如此殘暴,但甘蔗蟾蜍還是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了,這是啥物種?估計是上帝派來占領澳洲的!


來源:網絡

免責來源:凡註明 「來源:XXX」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轉載旨在分享交流,並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僅供讀者參考,不用作商業用途。如涉版權等問題,請儘快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