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從哪裡來?

青海新聞網 發佈 2020-06-15T10:22:46+00:00

在那一整個下午的時間裡,這種感覺由淺到深,緩緩瀰漫在那間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子裡。39歲的德吉卓瑪是海東市樂都區人,2005年學校畢業後,她遠離家鄉,來到了果洛州。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這是一次讓人覺得幸福的採訪。在那一整個下午的時間裡,這種感覺由淺到深,緩緩瀰漫在那間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子裡。這種幸福感的來源,不僅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羊拉——一個在牧區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女人,還有帶我們採訪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德吉卓瑪。

39歲的德吉卓瑪是海東市樂都區人,2005年學校畢業後,她遠離家鄉,來到了果洛州。在這個平均海拔4000米的地方,一干就是十幾年。從國土資源和環境保護水利局到下貢麻鄉,再到如今的生態環境局,她的工作總是跟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在了解我們的採訪意圖後,自稱半個果洛人的德吉卓瑪很自然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不就寫寫水吧。受這個思路的啟發,我們決定聽一聽,黃河流經的甘德縣這些年牧民和水之間發生的故事。

就這樣,在那個中午我們出發了。出了縣城,車子一路向南,朝著下貢麻鄉的方向前進。到了挖蟲草的季節,不少牧民都已進山,路過的很多房子都空著。再往前走走看吧,就在我們心中有些失落的時候,山坡上一戶人家出現在了我們視線里。走近一看,家裡的女主人們正忙著洗衣服。

說明來意後,話題自然而然地展開了。與其說是接受採訪,不如說是聽羊拉一家人追憶往事。隨著主人公樸實而動情的講述,一幅幅畫面就像看電影似的從我們眼前閃過。很快,媳婦卓拉毛也加入了這場對話,婆媳二人共同還原了一個個鮮活的場景。羊拉摔傷了腿,我們替她擔心;卓拉毛站在井邊學著打水,我們跟著著急;等水通到了她們家門口,所有人都笑了……

這個跨越了幾十年的故事,羊拉講出了一種幸福的味道。這種幸福來自於越來越便利、越來越好的生活。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水從來不是件大事,但對於像羊拉一樣、常年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民來說,這是個難題。從河邊背水到門口提水,這樣的變化是她從未預想到的,所以才會覺得格外幸福。這種幸福感,是羊拉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產生的一種欣喜與愉悅。

這個跨越了幾十年的故事,德吉卓瑪聽出了一種幸福的味道。甘德縣高寒缺氧、環境惡劣,水的問題困擾著牧民,同樣也考驗著當地政府。在這樣的地方開展工作,箇中艱辛自不必說,但在羊拉講述這一系列變化時,德吉卓瑪的臉上也洋溢著一種幸福。這種幸福感,來自於工作中的成就,是對自己初心的堅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落實。

或許德吉卓瑪的表述更為具體。她說: 「這幾年通過實施農牧區人飲安全、水源地保護等工程,極大地改善了牧民群眾的飲水條件,讓群眾喝上了乾淨的水,減少了像包蟲病這種因為水不乾淨而引起的一些疾病。每次想到這些,我的內心就很踏實,覺得對得起自己的這份工作,對得起自己曾經在黨旗下的誓言。每次訪村入戶,聽到牧民的感謝,看到他們的笑容,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感覺工作條件再艱苦,也是值得的。」

聽完羊拉的故事已是傍晚。天空是藍色的,飄著幾縷白雲。羊拉站在山坡上,目送我們。走出去好遠,回頭一看,她還站在那裡,而德吉卓瑪的笑容也一直掛在臉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