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

中國綿陽新聞網 發佈 2020-06-15T10:35:33+00:00

近年來,全市發改系統統籌謀劃、科學組織,有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讓搬遷群眾的住房質量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脫貧增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搬遷群眾5436戶14624人

綿陽新聞網訊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也是「五個一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近日,隨著三台縣秋林鎮金樂村易地扶貧搬遷配套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標誌著我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工。

近年來,全市發改系統統籌謀劃、科學組織,有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讓搬遷群眾的住房質量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脫貧增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十三五」期間,我市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436戶14624人。

我市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全部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房屋多數年老失修,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我市多部門聯動發力,保障群眾住房質量安全,由市發改部門牽頭,自然資源部門負責房屋選址,住建部門負責質量安全監管,以項目縣(市、區)為單位,按照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的標準,採取統規統建與統規自建相結合、分散安置與集中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在搬遷戶戶均自籌不超過10000元的前提下,建設符合國家質量安全的易地扶貧搬遷住房5436套。

我市易地扶貧搬遷戶大多遠離縣城、中心鎮,交通較為落後,群眾就業就醫就學十分不便。如何改善提升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在建房選址時,各項目縣(市、區)依據「四靠近」原則,主要將搬遷群眾安置在靠近村相對集中居住地、城鎮、產業園區等地方。同時,在所有集中安置點建設了硬化公路、飲水安全等配套工程,在有條件的安置點建設了文化活動室、醫療衛生服務室等,使搬遷群眾出行難、就業難、就醫難、就學難等狀況明顯改善。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在著力抓好搬遷工程建設的同時,我市還強化統籌指導,助力搬遷群眾脫貧增收。截至目前,全市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脫貧6478人、就業扶持帶動脫貧2016人、資產收益方式帶動脫貧189人、社會兜底方式幫助脫貧2673人、其他方式實現脫貧3268人。全市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幫扶100%覆蓋,脫貧率100%。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市投入資金約7.85億元,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436戶14624人。同時,修建了97千米飲水管道、3.25千米電網、502千米硬化道路、11座塘堰、4座提灌站等配套基礎設施。

貧困群眾的住房條件改善後,如何提升他們未來的生活質量?「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認真落實好國家、省出台的相關政策,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高標準做好結餘資金使用,將結餘資金主要投向與搬遷群眾密切相關的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支持搬遷群眾就業、開展資產收益扶貧等領域。另一方面,對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做好動態監測預警及相關幫扶工作,確保搬遷群眾同全市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黃小芹 實習記者 周鈺)

編輯:李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