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板跑出好點子

人民網湖北頻道 發佈 2020-06-15T12:05:20+00:00

從實際出發,用好當地的資源、優勢,用好我們的頭腦、經驗,才能真正幫老鄉們土裡尋金,建立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對口幫扶不是照搬照抄,只有幫到點上,才能拔掉窮根,扶到根上,才能摘掉窮帽

三年前,我從家鄉江蘇常熟來到1600公里外的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掛職。來思南前,我信心十足,一心想把蘇南經驗「移植」過來:常熟尚湖鎮有140多家貨架企業,產品占據國內半壁江山,做好資源對接、產業「移植」,老鄉們脫貧應該就會水到渠成。

可到了這裡,我做調研才發現,思南的原材料、物流成本遠高於常熟,加上當地沒有完整產業鏈,我原來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這一經歷讓我意識到,對口幫扶不是把產業簡單移植,必須因地制宜,再用好東部發達地區的理念、資金、技術及市場,打造產業扶貧「硬核」,才能行穩致遠。

於是,我重新思考,思南的優勢在哪,短板是什麼,看清形勢,找准路徑,產業才能真正立得住。

思南「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雲霧」,這裡非常適合種茶,但當地茶產業技術相對落後;與此同時,常熟茶葉消費市場巨大,且茶企技術較為成熟。一個結合兩地優勢在思南發展茶產業的思路逐漸在我腦海中成形。

隨後,我邀請常熟茶商到思南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察,跑遍了大半個思南、翻過了無數座山。終於,有茶商決定紮根思南,成立公司並派駐技術團隊、引進優良茶種。

可接下來,又遇上了令人撓頭的事:經過考察,我們要在鸚鵡溪鎮翟家壩村建設1023畝白茶基地。翟家壩村山高坡陡,過去不少土地撂荒,村民收入微薄、村集體沒有收入,屬於深度貧困村。在這裡建白茶基地需要完成土地的規模流轉,可不少村民對此存有疑慮。

拉上村幹部,我們開始挨家挨戶做工作,講解茶葉基地不僅能帶來土地流轉的租金,還能有就近就業的薪金、參與分紅的股金。小小一株茶葉就能收穫「三金」,通過算帳,大家吃了「定心丸」。然後,我們從常熟請來農業專家,江蘇省科技廳又支持設立了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多方共同努力下,基地於2019年實現了春茶首采,產品全部銷往東部,全村也依託白茶產業順利實現脫貧出列。現在,村裡設立了名優茶加工中心,春茶就地加工,大大壓縮了生產成本。

隨著白茶產業落地生根,當地找到了脫貧致富路,我們的幫扶也真正實現了授人以漁。對口幫扶不能簡單地給錢給物,也無法照搬照抄,只有幫到點上,才能拔掉窮根,扶到根上,才能摘掉窮帽。從實際出發,用好當地的資源、優勢,用好我們的頭腦、經驗,才能真正幫老鄉們土裡尋金,建立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作者為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委常委、副縣長)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5日 11 版)

(責編:周倩文、關喜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