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敘校友情,共憶母校恩——廈門五中64屆校友返校交流

海峽導報大廈門 發佈 2020-06-15T14:07:26+00:00

2020年6月10日,我校高中64屆校友潘凱倫女士、高中64屆校友陳金錠先生、初中64屆校友潘世墨先生及夫人鄭力加、校友李金蓮女士一行5人,回到母校敘五中情誼,話校友情深。

憶崢嶸歲月,恰同學少年

2020年6月10日,我校高中64屆校友潘凱倫女士、高中64屆校友陳金錠先生(五中校友會理事)、初中64屆校友潘世墨先生(原廈門大學常務副校長)及夫人鄭力加、校友李金蓮女士一行5人,回到母校敘五中情誼,話校友情深。校長林雄偉、副校長李鴻榮、紀委書記黃鷺達親切接待了各位校友的到訪。

老校友們一回到母校,就開始急切的尋找老五中的印記。林校長感受到老校友對母校的思念之情,馬上帶老校友來到校史長廊,一起回顧了五中的百年歷史。

隨後,他們參觀了學校的校訓石和校友長廊,潘凱倫女士和潘世墨先生還在歷屆的優秀校友中找到了自己的父親——潘懋元先生,潘懋元先生曾經在五中任教地理,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作為他的兒女,潘凱倫女士和潘世墨先生也秉承父親的心愿,在五中刻苦讀書,不僅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更是在各自的領域有傑出的成就。

當校友得知思想石後的大榕樹就是從玉屏校區移植過來的之後,久久不願離去。隨後,大家一起走進了校史館,並在校史館內撫古追昔。老校友欣喜的發現了玉屏亭和碑林,爭相與之合影留言,並仔細查看玉屏書院石碑,在資料牆上尋找當年的同學和老師,饒有興致的一起追憶玉屏亭和大榕樹下的青春歲月。

在參觀結束之後,五中新一代的學子為曾經的老學長,送上了他們親手製作的紅船模型,寓意五中的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永不退色。

潘世墨先生向我們講述了廈門五中歷史和他就讀五中的淵源。他說五中的老師也是他政治的啟蒙老師,對他後來的人生髮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潘先生看到母校的輝煌歷史和現在的成績,為自己是五中學子而感到驕傲,他說:「學校最寶貴的就是悠久的歷史,學校有歷史感很重要,五中現在在厚重的歷史積澱上發展的很好,這離不開校長的帶領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五中現在辦學也很有特色,和合文化、部落共同體都是學校辦學的亮點。」 潘先生說五中「誠、勤、毅、敏」的校訓寫的很好,願母校在林校長的帶領下越辦越好!

陳金錠先生對五中的歷史是印象深刻的,陳先生回憶說五中58年有了高中,校風非常好,對母校的感情是很深的。回憶起當年在母校的求學時光,陳金錠先生觸景生情,即興作詩一首:

一別母校七八春,

留聞玉屏讀書聲。

同窗情誼長相憶,

最最難忘是師恩。

最後,潘世墨先生和陳金錠先生還為母校留下墨寶,以此激勵五中未來的代代學子,為母校增光添彩,為國家增磚添瓦,發揚五中人的勤勉、堅毅的奮鬥精神。



來源:廈門五中

0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