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下」到「雲上」 文化遺產公開課帶你探秘考古那些事兒

煙臺文旅發布 發佈 2020-06-15T15:04:08+00:00

6月13日上午10:30,在中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主場活動城市——煙臺文旅雲直播間裡,開啟了一場關於考古的科普直播,揭開原本神秘莫測的考古面紗,為觀眾們呈現了一堂生動趣味的文化遺產公開課。

6月13日上午10:30,在中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主場活動城市——煙臺文旅雲直播間裡,開啟了一場關於考古的科普直播,揭開原本神秘莫測的考古面紗,為觀眾們呈現了一堂生動趣味的文化遺產公開課。


  公開課分別由來自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董文斌、王龍和來自山東省古建築保護研究院的楊新壽,三位嘉賓為大家就《什麼是考古》《大韓墓地背後的故事》《中國古建築概說》進行現場講演。

  董文斌是濟南梁王遺址考古隊領隊,有著豐富的考古工作經驗。在直播中,他告訴大家,考古並不等同於挖墓、盜墓,墓葬發掘只是考古工作中極小的一部分,且屬於政府組織的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工作,對於了解民族歷史具有深遠的意義。並且在直播中還為大家講述了考古的緣起、工作方法以及考古工作者在工地發掘的日常生活等,為大家展示了考古工作最為真實的一面。

  作為大韓考古隊執行領隊的王龍,在直播中為大家介紹了大韓墓地的情況,並講述了大韓墓地被盜事件的經過、搶救性發掘工作等。王龍表示,大韓墓地發掘出的3000餘件文物仍在修復中,接下來考古隊會加緊文物修復和資料整理工作,讓這批文物以最好的面目展現到公眾面前。

  楊新壽是山東省古建築保護研究院的總工程師,他在直播中為大家介紹了中國古建築的特徵、類型、構造特點以及中國古代的建築設計等。在我們周圍,有許多古代和近現代建築,這些建築如何保護、如何利用,就是楊新壽此次直播的重要內容。

  不論是考古工作還是建築遺產的保護工作,如何讓考古走出學術封閉的象牙塔、走向公眾,是學界和社會的共同課題。近年來,山東省內進行了大量考古工作的宣傳,在考古工地舉辦公眾考古活動,設立公眾考古基地,實行考古工地開放月等等,縮短了考古與公眾的距離,加深了社會對學界的了解。此次文化遺產公開課,以什麼是考古學和考古發現背後的故事為題,介紹考古學產生、發展的過程,闡釋考古學的原理與方法,對於考古學都有十分重大的宣傳作用和社會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