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篩選出110多份小麥抗旱耐熱種質資源

農業科技報 發佈 2020-06-15T17:53:56+00:00

經過多年在田間進行的乾旱、人工模擬高溫環境實驗,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家篩選出110多份抗旱耐熱性突出的小麥種質資源,為小麥抗旱育種提供了堅實支撐。

經過多年在田間進行的乾旱、人工模擬高溫環境實驗,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家篩選出110多份抗旱耐熱性突出的小麥種質資源,為小麥抗旱育種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中國農科院位於北京市順義區的實驗基地可以看到,這裡展示的455份小麥種質資源已近成熟,高矮、胖瘦、青黃各不相同。這個基地集中種植了我國最大規模的小麥抗旱耐熱種質資源。

種質資源是攜帶作物遺傳信息的載體、育種的基礎材料。這些小麥種質資源是從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的5萬多份小麥種質資源中篩選出的。科學家歷時39年對其中2.4萬份小麥種質資源進行了抗旱性鑑定評價。

據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景蕊蓮介紹,這些優異的種質蘊藏著豐富的抗旱和耐熱基因資源。如,苗期強抗旱種質可以耐受約4%土壤含水量的水分脅迫,而一般的作物在土壤含水量低於7%的凋萎係數時就出現永久萎蔫。強耐熱種質在灌漿期高溫脅迫條件下的葉片持綠性強,功能期長,千粒重與非脅迫條件下相當。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說,小麥是我國北方農業用水大戶,旱地和非充分灌溉小麥約占總面積60%,乾旱缺水和後期高溫等嚴重影響小麥生產。選育利用抗逆高產穩產品種能有效提高小麥中低產田的生產水平,是抵抗逆境、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為提高對目標基因選擇的準確性,科研人員還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克隆了優異基因,開發功能分子標記。研究表明,利用功能分子標記選擇優異等位基因,將提高作物遺傳改良效率、提升育種水平。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編輯:張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