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除了「仁」,也有狠

九公讀史 發佈 2020-06-15T17:56:31+00:00

有個調查說,如果真的能穿越,很多人希望去的是宋朝。而繁盛一時的宋仁宗時期,應該是人們的最佳選擇。連續劇《清平樂》王凱飾演的宋仁宗,把人們迷得五迷三道的。(圖)迷人的凱凱和宋仁宗宋仁宗時,全國人口猛增到1.

有個調查說,如果真的能穿越,很多人希望去的是宋朝。而繁盛一時的宋仁宗時期,應該是人們的最佳選擇。

連續劇《清平樂》王凱飾演的宋仁宗,把人們迷得五迷三道的。

宋仁宗時,全國人口猛增到1.26億,比現在的日本人口還多,更是甩了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好幾條街;商業發達、物流通暢,稅收是開元盛世時的10倍。

宋仁宗在開封的龍廷做了42年太平皇帝,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仁」作為廟號的天子,「人君者,止於仁」,這是對皇帝的最高評價。


翻開厚厚的宋史,看起來他是「最窩囊」的皇帝,似乎誰都可以對他呲牙咧嘴地凶一頓,而他對誰都是和和氣氣客客氣氣的。

他寵愛張貴妃,被美人吹枕邊風,也想表達自己的愛情,準備提拔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做宣徽使,卻遭到知諫院頭頭、黑臉包拯等人的堅決反對,包大人情緒激動、言辭激昂、唾沫橫飛,噴了仁宗滿頭滿臉。

他只是默默舉起衣袖,輕輕抹去包大人噴洒在他臉上的口水,回去卻對張貴妃發了一通脾氣,說你只管惦記什麼宣徽使、宣徽使,你不知道包黑子的口水差點把我淹死!張貴妃不敢吭聲,張堯佐的宣徽使也就泡了湯。

和包拯一起反對仁宗的還有殿中侍御史唐介,仁宗忍受了包拯的口水,卻不想再對唐介的絮叨好脾氣,一怒之下要把唐介貶到偏遠地區去。

可是他很快又後悔了,怕性子耿直的唐介在路上自殺,特意派人一路護送唐介到貶謫地。過了幾個月,又急抓抓地把唐介調回京城,還親自接見他,對他好一通安慰。

唐介不買他的帳。對張堯佐,宣徽使做不成,仁宗又想讓他做節度使,在重文抑武的宋朝,這是個虛職。可是唐介也不同意。仁宗急了:節度使只是個粗官。仁宗急唐介更急:太祖太宗都做過節度使,您能說他們只是粗官?

仁宗不急了,也不吭聲了,張堯佐的節度使也做不成了。

仁宗貴為天子,並不只是被包拯一個人的口水「雨露滋潤」過。

一個炎熱的夏天,來自廣東韶關的御史余靖反對朝廷修開寶塔,和仁宗在朝堂上爭了好久,其實是仁宗被他「訓」了好久。

仁宗回到後宮,氣急敗壞地喊道:差點被一個滿身汗臭的漢子熏死,他還把口水噴到了我的臉上。大概余靖不愛洗澡。


樁樁件件,都顯示仁宗是一個十足的「受氣包」,一點皇帝的威嚴都沒有。可是,仁宗真也有「狠」的時候。

首先是對自己「狠」,這是修身、自律。

有一天早朝,仁宗的精神不佳臉色不好,抱怨說:昨兒個一晚上沒睡好。

大臣們會錯了意,說陛下您有三宮六院三千佳麗,可也有萬里江山億兆臣民,您得保重龍體啊!

仁宗尷尬地說道,你們想哪裡去了,我是昨晚肚子餓了,想吃烤羊肉,又一直沒吃上,餓著肚子怎麼睡得著?

大臣們更詫異了:您是一國之君,富有四海,想吃龍肉不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嗎?您叫御廚房做就是了。

仁宗嘆了一口氣:卿等有所不知。我要是這麼做了,以後就會形成固定的制度。我怎麼能因為一人一時的問題就制定一個制度呢

還有一次。仁宗和后妃們在御花園散步,走著走著,他就時不時地回頭往侍從人員那邊看,一直走一直看。

好不容易回宮了,仁宗突然對宮女喊道:快點拿水來,朕快渴死了!

宮女問道:官家在御花園散步,可以隨時叫他們進茶啊!

仁宗一邊咕嘟咕嘟喝水一邊上氣不接下氣嚷嚷:我一路回頭找供水的鐐子(宮裡負責茶水供應的服務人員),一直沒找到人,又不敢說出來,怕有人被處分。

仁宗這樣的「怕」不是一次兩次。

有一次用膳,吃米飯時突然咯噔一聲牙齒一疼,吐出來一看,原來是米飯里的小石子硌了牙。仁宗沒有聲張,把剩下的米飯默默吃了。他後來說,要是說出來,那得多少人挨打受罰啊!


仁宗的「狠」其次是對家人的。這是齊家。

唐太宗說,天子無家,以四海為家。可是天子也有皇后、妃嬪、兒女。仁宗把這些家人也管得死死的。

慶曆年間,廣州官府沒收了一批外國商人的珍珠,地方官把這些珍珠進獻給了朝廷,仁宗又賞賜給了寵愛的張貴妃和其他妃嬪。

因為數量不夠,好心的仁宗又派人到市場上去採購。皇室有的是錢,需求量也大,市面上的珍珠價格蹭蹭蹭地上漲,要買珍珠的尋常百姓可受不了了。

仁宗很快了解了這個情況。一天,他帶著眾多佳麗在後宮觀賞牡丹。張貴妃最後一個趕到,滿頭滿腦綴著仁宗賞賜的珍珠,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

遠遠望見她的仁宗卻做出了一個滑稽的動作,他用衣袖擋住自己的臉,不好意思地說道:滿頭白花花的,你也不知道忌諱!

張貴妃慚愧至極,趕緊換下滿頭花枝招展的珍珠飾品。仁宗高興地下旨每人頭上插上牡丹花一朵。

從此以後,後宮妃嬪宮女再也沒人戴珍珠,市場上的珍珠價格因此暴跌。

這還是和顏悅色的,仁宗也有勃然大怒的時候。

仁宗在張貴妃宮中看到一隻定州紅瓷。

這是當時名貴的瓷器,生活節儉的仁宗嚴厲禁止進貢到皇宮。

仁宗問:「你怎麼會有這種瓷器?」

張貴妃回答說,是大臣王拱宸送的。

一貫好脾氣的仁宗頓時大怒:「我曾經多次對你說過,不要和大臣們來往,也不要接受他們的饋贈,你怎麼把我的話當耳邊風?」

仁宗不只是說說,拿起柱斧把這個瓷器打得粉碎。

仁宗一直對張貴妃很好,突然變得這麼粗暴,嚇得她趕緊謝罪。


仁宗也對身邊人「狠」。

古人頭髮長,不剃頭,但要時常梳頭。有個宮女梳頭梳得很好,仁宗很喜歡,稱作梳頭夫人。

有一次,仁宗下朝,說道頭癢,叫梳頭夫人過來梳頭。梳頭夫人一邊梳頭,一邊把仁宗懷裡的奏章拿出來看。

梳頭夫人不看則已,一看就很生氣,原來奏章里寫的是要仁宗放出一批宮女。梳頭夫人撒嬌地說:大戶人家誰沒有三妻四妾,那些官員更是到處買進擅長歌舞的美女,倒來說官家的不是!

梳頭夫人接著發嗲:官家要是外放宮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