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百度人工智慧的「底層」實力

三聯生活周刊 發佈 2020-06-15T02:55:38+00:00

與5G早早布下棋子類似,另有一批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前沿的人工智慧領域,高瞻布局、持續推進,為趕超國外技術巔峰而不斷深耕。

半個月前,川普宣布延長針對華為和中興的供應鏈禁令至2021年5月。華為的技術精英通過5G等基礎架構,將西方技術城牆撕開一道巨大缺口,這被擁躉視為是「184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在關鍵技術領域上取得領先地位」。

與5G早早布下棋子類似,另有一批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前沿的人工智慧領域,高瞻布局、持續推進,為趕超國外技術巔峰而不斷深耕。

深謀遠慮的他們已經開始從娃娃抓起。

PART ONE

人工智慧從娃娃抓起

7歲的康康來自湖南中西部的小城邵陽。爸爸常年奔波於全國的高速路上,負責安裝監控攝像頭,媽媽則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夫妻二人對於AI(人工智慧)像我們這一代一樣,了解僅限於「聽過」。

飛機票太貴,高鐵票沒買到,為了參加首屆ICode國際青少年編程競賽決賽,媽媽帶著參賽的康康和哥哥,輾轉換乘了兩趟火車,顛簸了19個小時才到賽場。比賽現場,留著蘑菇頭的康康,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小一些,套頭衫脫到一半,卡在脖子裡,還要央求媽媽幫忙。

一上午的AI開發比賽之後,他和哥哥分別拿到了創意獎和潛質獎。

小朋友在人工智慧比賽上獲獎,這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人工智慧教育的觸手,已經觸達我們難以想像的地方。

這不禁讓人想起幾十年前的一幕:1984年2月16日元宵節,上海微電子技術應用匯報展覽會現場,彼時13歲的李勁在電腦前熟練地按動鍵盤,電腦螢幕上依次出現「熱烈歡迎」的字樣和造型生動的機器人形象。這時一位老人走到他的身後,並對同行者說道:「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

半個多世紀過後,剛剛上路的「人工智慧時代」也已開始「從娃娃抓起」。為了建立AI的人才梯隊,百度近一年舉辦了超過50場國內外AI賽事,覆蓋所有年齡層,推動AI在校園和年輕群體的普及。

其中,百度之星(Astar),就是百度面向所有年齡學生和編程愛好者舉辦的技術競賽,從2005年至今已經辦了15屆。創立了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的樓天城曾在05年、06年蟬聯百度之星大賽冠軍;第四範式創始人戴文淵、曠視聯合創始人唐文斌、數學和計算機雙料大神鄧明揚,都曾是百度之星的參賽選手。因此百度之星也被視為國內程式設計師的「黃埔軍校」和「造星工廠」,有編程界「奧斯卡」之稱。而新一屆的比賽湧現出了眾多優秀的中學生選手,成為「從娃娃抓起」的又一力證。

如今,在北京東城區,作為教育部2019年度「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區域之一,已有6所小學計劃在今年開展AI教育的相關探索——由30多位小學老師為1700多名二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開設人工智慧課,老師們也在同步編寫教材《小學人工智慧》。或許用不了多久,曾經年輕人教長輩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類似場景會重現:孩子要手把手教家長學習人工智慧。

PART TWO

捉住那隻蟲:用AI解決實際問題

人工智慧方興未艾,除了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在進行各種前沿研究之外,這些研究的成果如何轉化,人工智慧科技的落地與普及,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雖然人工智慧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開放的,但要真正實現人工智慧思維的轉型,將人工智慧普及到各種應用場景中去,還需要逐步拓展、逐漸深化。

章偉(化名)是北京林業大學的一名研究生,他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紅脂大小蠹」。這是一種源自美國的毀滅性重大林業外來入侵害蟲,蟲情嚴重的時候,本應是綠色的一片山頭,將成為觸目驚心的「紅海」。章偉略帶感傷地說,「看到『楓葉紅』的時候,你就知道,樹都死了。」

為了判斷蟲害,章偉等人需要把專門收集蟲子的誘捕器放到森林裡面,不光要趕在揚飛期(蟲子飛出來繁殖期)之前,其次要定期看誘捕器上的收集杯裡面有沒有害蟲,去判斷是否要採取防治措施,走完2個監測點,基本上天就黑了。

更讓章偉頭疼的是,收集到的蟲子並不全是有危害的紅脂大小蠹,同學們還要進行區分。這時北京林業大學智能感知實驗室主任孫鈺提出了一個辦法:「如果人工智慧技術能應用到森林病蟲害的實地監測中,也許能解決人不夠用的問題。」

於是,這個叫做「AI識蟲」的智能蟲情監測項目立項了。

剛開始,「AI識蟲」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比想像中的多,比如林區的傳輸信號較差,如果識別蟲子要靠拍下圖片,上傳雲端的老方法,顯然是不現實的。那麼, 「離線識別」是唯一的選擇。

基於百度飛槳PaddlePaddle開發的紅脂大小蠹檢測模型

團隊接觸了國內外多個AI開放平台,最終使用了百度的深度學習開源平台飛槳(PaddlePaddle)。飛槳平台不僅解決了蟲子的識別問題,還可以用一個像攝像頭一樣的小硬體PaddlePi, 把識別蟲子的人工智慧算法寫到嵌入式平台上,算法運行後,章偉只需要坐在實驗室里,在每年預計的蟲災到來前部署完畢,就可以等著攝像頭識別昆蟲,最終完成數據的上傳。「百度飛槳和PaddlePi的結合,將整個系統形成了一個閉環」,孫鈺感嘆這套系統的方便與高效。

據孫鈺描述,飛槳這個開源平台就相當於一個成體系的教學資源,不僅提供深度學習框架,還提供各種簡化調試和支持大規模訓練的模型、工具組件。自2016年8月底百度開源了飛槳後,因其靈活易用等特點,迅速成為全球開發熱度增速最快的開源深度學習平台,百度也因此成為國內率先將人工智慧技術開源的科技公司。

章偉則表示:「完全沒想到,我這樣一個林學院的學生,通過這個開源平台間接獲得了AI的能力。」「AI識蟲」項目的成功,代表了諸多領域試圖AI化的努力,正是很多團隊在不同場景中進行AI應用,讓人工智慧不光深入了民間,也深入了人心。

也正是因為此前的諸多探索,AI在疫情期間悄無聲息的「驚艷」了我們。在北京地鐵AI口罩檢測方案中,百度飛槳3天內快速部署,7天完成兩次模型升級,實現了在地鐵站實時視頻流中,準確地對未戴口罩以及錯誤佩戴口罩的情況進行檢測。這是在復產復工的關鍵階段,人工智慧為出行安全助力的一個典型案例。

這次疫情展示了高科技在不同需求下作出快速響應和迅速疊代的能力。AI測溫、智能外呼、疫情問答機器人等功能之所以能迅速上線,可進行大規模數據計算、擁有學習能力的人工智慧功不可沒。

PART THREE

點亮AI的傳燈者

作為新興學科,人工智慧自然存在著「人才荒」。也有很多人躍躍欲試:有人想要通過學習從事人工智慧相關工作;有的研究者則希望能快速突破技術的瓶頸。而中國的人工智慧想要真正走到制高點,除了娃娃們和年輕人,更離不開深入理解人工智慧的教師和高級人才。

一位來自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老師,在報名參加面向高校教師進行AI培訓的「百度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之前,一直是自己暗自摸索。他發現AI不光要從底層一步步學,也會涉及到非常大的參數變化,學校里的電腦很難處理得了這麼大的模型。這樣的經歷是學習人工智慧中的常態,高校人工智慧專業的老師們就像一座座「孤島」,他們使用的平台不同、教材不同,彼此之間信息也不流通,只能埋頭苦修。

作為首個「國家級」深度學習教師培養項目,「百度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他們的困擾。這個培訓從教師的角度出發,為人工智慧方向的老師提供系統性和方法論上的培訓,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讓大學老師們掌握人工智慧授課的方法論,回去就可以把AI課程開起來。

「不管在技術方面還是教育方面,人工智慧本身是由大數據的算力催生而來的,在中國,擁有這麼多的算力,尤其是很多應用場景都在企業里。在高校研究生教學中雖然也有這種大數據課程,但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論上的。」百度高校師資培訓的相關負責人在回答「為什麼企業在人工智慧時代無比重要」時說道。

雖然大學本科設立的人工智慧專業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AI人才荒」,但對於每個月都在企業應用中更新進化著的「新興技術」來講遠遠不夠。國內的AI科技巨頭正越來越多地與高校合作,共同在人工智慧領域中探索。例如,百度已與中科大、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AI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導致了種種問題:「傳統」編程者、程式設計師苦於來不及被學校重新「鍛造」,高校教師苦於尚未形成統一教學體系,大學生們苦於條件限制無法學以致用……此時百度的入局,目的就是從根源上解決這些「苦」。

面向行業開發者,百度還推出了覆蓋不同層級、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其中,聯合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的「黃埔學院-首席AI架構師培養計劃」已為十多個行業輸送近百位首席AI架構師。

PART FOUR

所有人都有機會

相信通過上面的故事我們都能看到,在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中,百度這幾年在非常鮮明地扛著AI的大旗。

早在1996年,百度的創始人李彥宏就提出後來被西方評為「統治世界的十大算法」的「超鏈分析」技術。「超鏈分析」專利與賈伯斯開創智慧型手機新時代、伯特·卡恩發明TCP協議等,並舉為影響計算機產業發展的關鍵事件。從百度誕生之初,就有著重視技術、探索科技前沿的基因,目前百度正通過百度大腦、飛槳、Apollo自動駕駛、小度助手等領先的技術和平台,行進在人工智慧的快速路上,在國內領跑、在國際上趕超。

百度率先看到了AI背後的人才斷層和行業痛點,並成為國內最早專注AI人才培養的企業。

2019年Q3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百度三季度營收281億元人民幣,高於市場普遍預期,一掃頹勢,證明百度技術突圍的長線戰略初見成果

5月20日,百度與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主辦了「WAVE SUMMIT 2020」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在這次線上召開的峰會上,百度首發了量子機器學習開發工具「量槳」,發布了一系列專注於AI人才培養和開發者生態建設的舉措,包括青少年AI科普教育「晨曦計劃」、「星辰計劃」開發者探索基金等。

根據峰會上發布的數據,過去半年,深度學習和飛槳課程開課教師數、學習開發者數和課程學習次數三項數據,分別提升了70%、100%和16倍。截至目前,百度已經培養了超過100萬AI人才,為新基建的加速推進輸送眾多有學之士。在可見的未來里,AI人才或許將出現「井噴式爆發」。

今年春天,我國開始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於傳統的「鐵公基」,新基建是立足於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人工智慧、特高壓等七大領域。

人工智慧將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在未來,創新將離不開「人工智慧」。不同行業的底層技術都將需要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這也是產業創新的基礎和核心邏輯。

百度CTO王海峰表示,「對於百度而言,我們既是AI基礎設施建設者,也是AI技術及應用創新引領者和推動者。以百度大腦、飛槳、智能雲等為代表的AI平台,已經成為智能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正在幫助國家社會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人工智慧未來可能在核心技術上爆發突破性進展,在此過程中,中國有望突破國外的科技封鎖,占領未來科技的制高點。百度等公司推動的AI教育,讓AI下沉到不同領域的技術場景、高校教室甚至是中小學生的課外課堂,培養出AI領域的千軍萬馬,他們正在將「人工智慧」的前沿小徑變成通衢大道。而這或許正是未來潮水的方向。

(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策劃:三聯.CREATIVE

監製:路瑞海

微信編輯/設計排版:王昊天

作者:嚴岩、方禾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