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宋詞三百首》詞人筆下的月亮,真的很美

古韻國學 發佈 2020-03-19T03:09:45+00:00

一、明月有光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張先《一叢花》:「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歐陽修《臨江仙》:「闌干倚處 待得月華生。」聶冠卿《多麗》:「休辭醉,明月好花,莫謾輕擲。」王安石《千秋歲引》:「楚颱風,庾樓月,宛如昨。

一、明月有光


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張先《一叢花》:「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

歐陽修《臨江仙》:「闌干倚處 待得月華生。」

聶冠卿《多麗》:「休辭醉,明月好花,莫謾輕擲。」

王安石《千秋歲引》:「楚颱風,庾樓月,宛如昨。」

晏幾道《蝶戀花》:「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

晏幾道《鷓鴣天》:「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晏幾道《六么令》:「不消紅蠟,閒雲歸後,月在庭花舊闌角。」

蘇軾《永遇樂》:「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秦觀《望海潮》:「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蘇軾《木蘭花令》:「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晁沖之《臨江仙》:「安穩錦屏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

周邦彥《風流子》:「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

周邦彥《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闌,轤轆牽金井。」

賀鑄《天香》:「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

李邴《漢宮春》:「微雲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

万俟詠《三台》:「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陸淞《瑞鶴仙》:「重省,殘燈朱幌,淡月紗窗,那時風景。」

范成大《霜天曉角》:「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辛棄疾《青玉案》:「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姜夔《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姜夔《八歸》:「歸來後、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瓏閒看月。」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顏色。」

張鎡《滿庭芳》:「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寶釵樓外秋深。」

史達祖《喜遷鶯》:「月波疑滴,望玉壺天近,了無塵隔。」

吳文英《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吳文英《鷓鴣天》:「殷雲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閒。」

吳文英《賀新郎》:「旋小築、吳宮閒地,華表月明歸夜鶴,嘆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

吳文英《唐多令》:「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

周密《玉京秋》:「楚簫咽,誰寄西樓淡月。」

張炎《疏影》:「喜凈看、匹練飛光,倒瀉半湖明月。」

王沂孫《天香》:「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采鉛水。」


二、明月有影

張先《天仙子》:「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張先《青門引》:「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周邦彥《夜飛鵲》:「斜月遠、墜餘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

周邦彥《尉遲杯》:「陰陰淡月籠沙,還宿河橋深處。」

周邦彥《西河》:「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賀鑄《浣溪沙》:「樓角初消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賀鑄《蝶戀花》:「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

葉夢得《賀新郎》:「漸暖靄、初回輕暑,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上有乘鸞女。」

汪藻《點絳唇》:「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陳與義《臨江仙》:「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張孝祥《念奴嬌》:「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范成大《憶秦娥》:「樓陰缺,闌干影臥東廂月。」

姜夔《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姜夔《翠樓吟》:「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

嚴仁《木蘭花》:「寶奩如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鏡子)

史達祖《夜合花》:「人扶醉,月依牆,是當初、誰敢疏狂!」

劉克莊《生查子》:「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淺畫鏡中眉,深拜樓中月。」

盧祖皋《宴清都》:「春啼細雨,籠愁淡月,恁時庭院。」

吳文英《浣溪沙》:「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吳文英《高陽台》:「半飄零、庭上黃昏,月冷闌干。」

朱嗣發《摸魚兒》:「朱樓外,愁壓空雲欲墜,月痕猶照無寐。」

劉辰翁《寶鼎現》:「紅妝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月浸葡萄十里,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周密《曲游春》:「正滿湖碎月搖花,怎生去得?」


三、明月有情

范仲淹《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歐陽修《蝶戀花》:「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柳永《戚氏》:「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

柳永《採蓮令》:「月華收,雲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

晏幾道《臨江仙》:「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虞美人》:「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晏幾道《滿庭芳》:「漫留得,尊前淡月淒風。」

蘇軾《念奴嬌》:「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洞仙歌》:「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攲枕釵橫鬢亂。」

蘇軾《江城子》:「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秦觀《八六子》:「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晁端禮《綠頭鴨》:「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

賀鑄《綠頭鴨》:「迴廊影、疏鍾淡月,幾許消魂?」

張元幹《蘭陵王》:「甚粉淡衣襟,音斷弦索,瓊枝璧月春如昨。」

曹組《驀山溪》:「月邊疏影,夢到消魂處。」

李玉《賀新郎》:「月滿西樓憑闌久,依舊歸期未定。」

魯逸仲《南浦》:「好在半朧淡月,到如今、無處不消魂。」

岳飛《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程垓《水龍吟》:「留雲借月,也須拼醉。」

陳亮《水龍吟》:「正消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辛棄疾《賀新郎》:「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辛棄疾《木蘭花慢》:「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姜夔《齊天樂》:「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

姜夔《疏影》:「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潘牥《南鄉子》:「應是躡飛鸞,月下時時整佩環。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吳文英《花犯》:「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認,睡濃更苦淒風緊。」

王沂孫《眉嫵》:「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

王沂孫《法曲獻仙音》:「已消黯,況淒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

四、明月有缺

柳永《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周邦彥《浪淘沙慢》:「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

周邦彥《應天長》:「正是夜台無月,沉沉暗寒食。」

劉一止《喜遷鶯》:「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

田為《江神子慢》:「玉台掛秋月,鉛素淺、梅花傅香雪。……落盡庭花春去也,銀蟾迥,無情圓又缺。」

辛棄疾《念奴嬌》:「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

姜夔《暗香》:「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周密《花犯》:「香雲隨步起,漫記得、漢宮仙掌,亭亭明月底。」

蔣捷《女冠子》:「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


圖文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