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廢品的老人收到1枚銅疙瘩,學歷史的外甥女看到後轟動考古界!

奇怪的小蜜蜂 發佈 2020-05-26T21:22:41+00:00

數千年歷史,有無數的人來到這片土地,也有無數的人埋入這片土地,而隨著人埋入土地的還有大量的陪葬品,尤其是帝王將相,他們的墳墓簡直就是一座珍寶館。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傳承至今沒有中斷過。數千年歷史,有無數的人來到這片土地,也有無數的人埋入這片土地,而隨著人埋入土地的還有大量的陪葬品,尤其是帝王將相,他們的墳墓簡直就是一座珍寶館。

1986年,黑龍江哈爾濱一個收廢品的老人家收到一枚銅疙瘩,如今,這枚銅疙瘩已經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當年,老人家還不算是老人家,從事收廢品行業已有多年。一天,他收到別人賣來的一枚銅疙瘩,銹跡斑斑、黑不溜秋的,本來打算把它丟到銅鐵廢品堆中。

但看到上邊刻著幾個怪怪的文字,覺著挺有意思的就留了下來。當時,老人家並未意識到這可能是一件歷史文物,留下來也沒說好好保存,而是用一根麻繩拴住銅疙瘩,綁在狗尾巴上逗小孩玩耍。

銅疙瘩綁在狗尾巴上,狗一跑起來,銅疙瘩刮著地面叮叮噹噹發出清脆的響聲,小孩們玩得不亦樂乎,直到有一天,來了一個識貨的主兒。

老人家有一個外甥女,叫王姝穎,當時是哈爾濱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一天,她遠道而來看望舅舅,不經意間看到了狗尾巴上綁著的銅疙瘩。

王姝穎畢竟是學歷史的,一眼就看出來這枚銅疙瘩不同尋常,看上去應該是古時候的印章,但究竟是不是她一時間也拿不准。

徵得舅舅的同意,王姝穎決定將這枚銅疙瘩拿給她的老師張泰湘掌掌眼。這一掌眼,就引發了歷史學界、考古學界的轟動。這枚銅疙瘩究竟是什麼呢?是金朝完顏阿骨打時期的官印。專家說,金朝的官印存世量非常稀少,但凡發現一枚,不管是哪個級別官員的印章,都是國家級別的珍寶。而專家判定這枚銅疙瘩是金朝官印的根據,就是上邊的怪字——九疊篆字。

九疊篆字最早見於歷史記載,是在北宋時期,而普遍流行使用開來則是在金朝時期。這種文字的特點是摺疊堆曲、均勻對稱,看上去給人一種古樸莊重的美感。九疊,是說它疊得多,實際上並非全是九疊,疊的數量依據文字的筆畫繁簡和多少來定,有三疊、五疊,也有十疊、十二疊。

那麼,這枚官印究竟是誰的呢?印面的九疊篆字,識別出來就是:迷里迭河謀克之印。也就是說,這是迷里迭河地區一個謀克官印(金朝的一種基層官職,管轄300戶人家,相當於現在的村長吧)。專家鑑定完畢後,非常希望王姝穎的舅舅能夠將這枚金朝官印無償捐獻給國家,但王姝穎的舅舅沒答應,他說:這是我花錢收到的,他們想要應該向我買才對。

此後,專家門做了王姝穎的舅舅很多思想工作,並且答應給王姝穎一些特殊照顧,最終才終於拿到這枚金朝官印。目前,這枚官印收藏在哈爾濱博物館中,王姝穎和她的舅舅想去看的話,還得自己掏錢買門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