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7億,叮咚買菜CEO說,生鮮電商春天來了

創業邦 發佈 2020-01-18T14:36:36+00:00

文 | 田甜編輯 | 尹茗頭圖| 受訪者供圖圖片設計 | 李斌才「過了冬至白晝漸長,但我們感知依然在冬季,大家都認為生鮮電商在冬季,後面還會越來越冷,生鮮電商其實在春天。


文 | 田甜

編輯 | 尹茗

頭圖| 受訪者供圖

圖片設計 | 李斌才


「過了冬至白晝漸長,但我們感知依然在冬季,大家都認為生鮮電商在冬季,後面還會越來越冷,生鮮電商其實在春天。」


剛進入2020年,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在其上海總部罕見地向媒體發聲,他以1月上海的天氣打比方,認為這像極了生鮮電商賽道。「春天來了,趨勢常常是大家感受不到的,需要特意去思考才能感受到。」


過去一年,生鮮電商寒冬嚴峻,鮮生友請、呆蘿蔔、吉及鮮等明星創業公司先後陷入經營泥淖;盒馬、超級物種、美團小象生鮮等巨頭資本加持的生鮮項目,一邊閉店一邊開店成為常態。叮咚買菜則是糧草充足一路子彈頻發,就連盒馬鮮生CEO侯毅都曾直言,「受到了叮咚買菜的威脅」。


據梁昌霖披露,叮咚買菜背後站著15家投資機構。2019年叮咚買菜走出上海大本營,攻占長三角,並且揮師南下深圳,但這不能掩蓋叮咚買菜整體客單價還難以覆蓋成本、需要補貼獲客的現實。


盈利之於生鮮電商像一門玄學,十萬億級別的生鮮賽道,資本站隊,卻「老大」難出。


不過梁昌霖對生鮮賽道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他表示,生鮮電商盈利的秘密在於「復購率」,起點不重要方向很重要,方向對,通過提升前端效率和用戶復購率,漸漸地營收就會呈指數級生長。


梁昌霖把生鮮電商競爭力模型看成一座冰山,外界看到融資與補貼、擴張與倒閉,那是海平面之上的喧囂;而決定一家生鮮電商能走多遠,則取決於數據算法能力、財務能力、組織能力,那是隱藏於海平面之下的「內功」。


換言之,效率才是生命力。

生鮮電商看似消費網際網路,實則產業網際網路


叮咚買菜於2017年5月上線,據官方披露數據,叮咚買菜2019年全年GMV超過50億元。截至目前已在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無錫、深圳6個城市開設近550個前置倉,日均訂單量超過50萬單,截至2019年12月,叮咚買菜單月營收達到7億元。


叮咚買菜起家於上海,那裡巨頭新貴激戰正酣。盒馬盤踞魔都根深蒂固,每日優鮮、美團買菜則對上海要地垂涎三尺,每日優鮮CEO徐正甚至親自坐鎮,欲追投10個億攻下上海灘。賣菜新兵叮咚買菜面臨內外夾擊,憑藉後方資本加持輕騎深入社區,成績斐然。


彼時,「風投女王」、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得生鮮者得天下」「電商的最後一個堡壘就是生鮮」等金句備受熱捧。今日資本是叮咚買菜投資方,徐新親自為其站台,叮咚買菜的商業邏輯也被外界作了這番解讀:利用蔬菜這一高頻低客單產品獲客,培育用戶消費習慣,之後再擴張品類,引入高毛利貨品。


但在盒馬地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作為阿里新零售標杆,盒馬品類、供應鏈更加齊全,一隻波士頓大龍蝦,一隻帝王蟹,就能為盒馬博來話題與流量,巨頭賣菜那叫降維打擊。


至於叮咚買菜,在外界看來只賣平價蔬菜則盈利無望;賣高毛利海鮮,供應鏈、採購議價能力,又是對資金和規模的嚴峻考驗。


盒馬若採用高毛利商品收割中產,在蔬菜等平價商品上發起價格戰,叮咚買菜將如何接招?說不定,這又是一場「資本的遊戲」。


果不其然,盒馬開出了盒馬菜市、前置倉模式的盒馬小站。2019年11月,杭州還出現了神秘的「菜划算」,據傳有阿里背景,完全以相同招數貼著叮咚買菜打。


有意思的是,菜划算甫一上線,侯毅就在公開場合表示,「前置倉是偽命題,是做給VC看的,前置倉最好的結果就是賣給需要本地化流量的公司。」倘若阿里為菜划算大股東屬實,侯毅上演的這場「宮斗劇」,足見生鮮賽道競爭之激烈。


面對過去一年來外界對叮咚買菜種種質疑,梁昌霖幾乎從未正面回應。


2020年伊始,梁昌霖站出來說,你們都錯了,叮咚買菜不是燒錢砸規模、網際網路流量的玩法,也從未考慮做全品類電商;相反,叮咚買菜乾的是慢活兒,是專注於解決國人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中「食」的問題。


梁昌霖與媒體交流「叮咚買菜的機會與破局」


梁昌霖生長於安徽農村,他坦言,窮鄉僻壤,「饑渴」基因早早地形成,直到今天看到美食就想吃兩口。梁昌霖於軍校畢業後進入部隊,轉業又創業,是一名連續創業者。他的上一個創業項目叮咚小區屬於社區O2O,一度陷入經營困境,但也為他日後All in 買菜奠定了社區基礎。


梁昌霖說,另一件事則讓他更加堅定要圍繞著餐桌做事。一次他請舅舅吃飯,白斬雞、板栗燒雞兩個菜舅舅始終沒有碰,為什麼?原來舅舅在老家幫人養雞,熟知一隻雞在到達餐桌前各環節慣有的操作,「外面的雞不能吃」。


「民以食為天」,種菜者卻不敢吃自己種好賣出的菜,梁昌霖覺得悲哀。


而另一方面,正是因為中國傳統農業兩頭弱小分散,中間冗長低效,導致這是一條「悲傷曲線」,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


生鮮表面上看是消費網際網路,實則是產業網際網路。有幸的是,梁昌霖看到了落後的農業產業正在慢慢被改變。

首先,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大型、現代化農業企業出現,萬科、聯想、碧桂園等大型知名企業也開始涉足農業,它們有能力提高生產技術和產品品質;


第二,生鮮新零售項目規模化增長,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質,倒逼上游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


第三,物流、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在進步,供應鏈在優化。比如,今天上海冬季吃到的蔬菜,據統計50%來自雲南,運輸只需33小時,運輸成本平攤到每斤蔬菜,不到2毛錢。


「生鮮產業處在轉型期,兩頭在變大,中間環節在變小,市場越來越講效率。」梁昌霖說。



在他看來,當下正是入局農業的好時機,「任何偉大的事業一定發生在轉型期。」

生鮮電商的秘密:復購率


很顯然,不只叮咚買菜一家看到了農業轉型期機遇。


生鮮電商玩家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盒馬傳統大店為代表的倉店一體模式;一類是以食行生鮮為代表的自提櫃模式;還有一類則是前置倉模式,比如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菜划算等,均為前置倉。


無論採用何種模式,或是兩種模式綜合體,本質都是各家基於自身對生鮮業務的理解算了一筆帳,以期降本增效最終盈利。


看好前置倉模式者認為,前置倉建倉成本低,而且深入社區,跑腿半徑短,能夠滿足忙碌的年輕用戶對於「吃什麼」的即時性需求。創業邦記者了解到,2019年初叮咚買菜在杭州開城,打的廣告就是「0起送費0配送費,29分鐘送達」。


但另一面,算法能否準確預測不同生鮮商品銷量,進而降低缺貨率與損耗率?此外,低客單毛利能否覆蓋配送成本?對前置倉模式的質疑聲同樣不絕於耳。


梁昌霖對此表示,叮咚買菜前置倉模式源自叮咚社區,從前置倉起步可「以假修真」,最大限度修煉自身供應鏈能力。


在營收方面,梁昌霖認為生鮮電商的秘密在於「復購率」,提升復購率則要變三重不確定性為確定性,即品質確定、品類確定、送達時間確定。



叮咚買菜內部有個「差評學習班」,公司高管每周輪流值班,需閱讀用戶所有差評,推動問題解決。有一回梁昌霖本人值班,他看到多名用戶反饋,下單時選擇了送小蔥,卻沒有送達。


上海居民的飲食習慣燒魚燒肉要加小蔥,所以在叮咚買菜APP購買葷菜,結帳時都會有「需要免費的小蔥嗎」這一選項,擴展至其他城市,叮咚買菜依然保留了這一贈送選項。追蹤原因,原來是大霧高速封路,延誤了小蔥自雲南基地送達上海的時間,工作人員只好去菜市場購買小蔥,長三角一帶冬天的小蔥偏黃,那些看上去嫩綠的小蔥多半是使用了農藥,質檢工作人員認為這樣的小蔥不能過關。梁昌霖緊急召集高管開會,遂決定再建小蔥基地。


「供應鏈基地南方北方都要有,南方一旦遇到颱風、暴雨、封路等不可控因素,北方基地仍可保證供貨。」梁昌霖說,「傳統的賣貨思維缺貨就不送了,但我們今天是要解決家庭餐桌場景,必須通過強大的供應鏈能力變一切不確定性為確定性。」


電商常見沖單、沖客單價、搞促銷,梁昌霖則表示叮咚買菜在營銷手法上「全程無亮點」。在他看來,過度營銷會影響用戶體驗確定性,單量上來後,供應鏈、物流無法跟上,品類、送達時間就變得不確定。


按照叮咚買菜的邏輯,消除三重不確定性以後,必將帶來用戶復購率的提升。梁昌霖向媒體展示了叮咚買菜計算營收的公式:V=(a+b+c+……)*d^n,V代表營收,a+b+c代表流量,d代表復購率的增長因子,n是購買次數。買菜是高頻行為,復購率提升以後,隨著n的增大,營收也將帶來指數級增長。

自來水哲學與低毛利率紅利


創業邦記者參觀了叮咚買菜上海浦東新區雲山倉。300平米的前置倉,陳列著1700個在售SKU,倉內分為常溫百貨區、肉禽區、水產區、冷凍區等幾大區域。


叮咚買菜前置倉內景


近期叮咚買菜APP上線了「火鍋節」,在雲山前置倉,火鍋食材則無論葷素都集中擺放到了一個區域。叮咚買菜副總裁張奕表示:「如何擺貨看上去是很簡單的事,背後卻有著深刻的行業邏輯,每一單揀貨時間快幾秒鐘,整個前置倉的效率將大幅提升。」


如上文所述,叮咚買菜的商業邏輯是以復購率驅動營收規模,那麼要實現盈利,營收還必須覆蓋掉成本。火鍋食材集中擺放這一微小細節,即為叮咚買菜降本增效的舉措。


此外,叮咚買菜前置倉在選址上也極大考慮了如何降本。雲山倉周邊是商業區和居民區,只好選擇臨街店面房建倉,事實上,叮咚買菜三分之二前置倉建在園區和廠房。


「叮咚買菜願景是,讓美好的食材像自來水一樣,觸手可得,普惠萬眾,但你不需要知道自來水廠建在哪裡,可以建在成本低、你看不見的地方。」張奕說,「不過只要你在家裡打開自來水管,水就會源源不斷流出。」


看好生鮮店模式者認為,算法難以準確預測生鮮銷量,過了當晚飯點,在生鮮店喊兩嗓子搞促銷,剩菜就能消化掉很大一部分,至於前置倉,賣不掉的菜只能自己承擔損耗了。


梁昌霖對於如何降低損耗有自己的辦法。首要當然是建立強大的IT後台,提高算法預測準確性。此外,「推薦」也降低了部分損耗。「95%的用戶打開生鮮電商APP是想解決今天吃什麼,當你還沒有想好吃什麼,我可以做推薦,我的推薦參考了我的庫存。」梁昌霖披露,目前叮咚買菜生鮮損耗率約為1%,這一損耗率遠低於超市生鮮的7%—10%。


自2019年9月起,叮咚買菜在上海開始對28元以下訂單收取5元配送費。創業邦記者了解到,在叮咚買菜調整配送費規則之前,上海生鮮電商基本都已設置免運費門檻,如美團買菜實行「滿38元免配送費」,京東到家則無論訂單金額高低均收取5.5元配送費,這應該給了叮咚買菜調整配送費規則的底氣。


目前叮咚買菜在杭州還是0門檻配送,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畢竟據傳有阿里背景的菜划算正在與之貼身肉搏。


梁昌霖說,經過對上海部分區域試點觀察,調整配送費規則後,平均客單價由50多元漲到了60多元。如果這兩項數據屬實,可見上海居民家庭買菜客單價處於全國較高水平,28元以下收配送費對於絕大多數用戶影響不大。


2019年4月,每日優鮮曾披露其在北京、上海等成熟市場客單價為85元。梁昌霖對此表示,叮咚買菜客單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大漲幅,公司也不會以客單價作為對相關員工的KPI考核,2020年核心目標是用戶平均月訂單量。


「一個普通上海家庭,一天吃菜就是60到70元的購買量,通過滿減等促銷手段拉高客單價,用戶吃不完放進冰箱,時間長了就不新鮮,這不是用戶思維,而是考慮短期內我要如何賺錢。」梁昌霖說,叮咚買菜以家庭基本需求水平來衡量客單價,同時倒逼自身做強供應鏈,如此才能長期跑贏。


在盈利方面,梁昌霖表示30%毛利率可能是叮咚買菜的天花板。在他看來,「衣食住行」中的「食」是低毛利率生意,但今天低毛利率有它的紅利。


「低毛利率比拼的是硬功夫,巨頭也不擅長,在低毛利率事情上今天做是有機會的,創業公司與巨頭基本處在相同的起點。」梁昌霖說,「叮咚買菜要做的事情是改造供應鏈,改造傳統農業悲傷曲線,硬功夫做到位才能構成護城河。」



據梁昌霖透露,叮咚買菜在上海已有部分滿一年的前置倉開始盈利。這符合他的預設的「指數模型」,即提升復購率,實現營收指數級增長;改造供應鏈降低與攤平成本,長期來看,毛利也將呈現指數效應增長。


經過梁昌霖的解析,叮咚買菜冰山之下一小部分浮出了海平面,但生鮮電商競爭遠未至終局,圍繞以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始終爭議不斷。梁昌霖本人也表示:「叮咚買菜一段時間內只做一種模式,但只要供應鏈能力強,將來可因地制宜,未必都採用前置倉模式。」


叮咚買菜依然在探路,冰山之下究竟還隱藏著哪些未知,或許此刻梁昌霖本人也無法完全解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