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魯迅的印

雲逸書院 發佈 2020-01-03T12:58:34+00:00

文人和印章,或者準確的說,印章和文人有著密切的關聯,文人善用筆,印人須舞刀,聽起來仿佛是一文一武,而實際上刀和筆,本就是一回事。

文人和印章,或者準確的說,印章和文人有著密切的關聯,文人善用筆,印人須舞刀,聽起來仿佛是一文一武,而實際上刀和筆,本就是一回事。

魯迅先生自用印:戎馬書生

魯迅先生作為一代文豪,不僅是一名先鋒的現代文學倡導者,同時也是資深的藝術研究者。他曾為紹興印人杜澤卿寫過篆刻作品《蛻龕印存》的序,僅用四百來字就講解了印章的傳說、起源、發展和審美價值。可見他雖刻印不多,卻具備了較深的藝術功底。少年時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便學會了刻印的本領。1899年,魯迅在南京讀書時,就曾刻過「戎馬書生」、「文章誤我」、「夏劍生」等印章。

《蛻龕印存》

魯迅的印章以石質者居多,另有水晶、牙角、玉和木質的。印章的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四方形、自然形等等。印文有楷、草、隸、篆諸體,其中篆體占大多數。這些印章,有的是魯迅請人刻的,也有的是別人主動贈送的,大多是當時一些篆刻名家的作品。

文史專家、掌故家鄭逸梅先生在其遺稿里寫到:「魯迅常用名章,委西泠印社代刻,十九出於頓立夫之手。」此外,陳師曾、張越丞、劉淑度、喬大壯、吳德光、陶壽伯等著名篆刻家都曾為魯迅刻過印章。

關於 陳師曾,是魯迅在南京讀完書後,跟他同一艘船東渡日本求學認識的,就是下面圖中的這位:

陳師曾畫像

魯迅跟陳師曾是南京礦路學堂和日本弘文學院的同學,是睡在魯迅「上鋪的兄弟」,後又同在民國教育部共事,趣味相投,關係自非一般。陳師曾的篆刻,師法吳昌碩,布局新奇,刻筆剛勁,氣魄雄渾,充滿金石韻味,一向為魯迅所喜愛。陳一輩子給魯迅刻印多枚,比如「會稽周氏收藏」、「會稽周氏」、「俟堂」等,皆是佳構,大家水準。

會稽周氏收藏 會稽周氏 俟堂

魯迅常用印章中,有兩方是由早期的西泠印人吳德光和陶壽伯所刻,吳德光為西泠創始人之一吳隱的長子,仿漢篆體白文「魯迅」二字用雙刀刻法,印文圓轉大方,篆勢舒展,氣勢厚朴。

民國三十五年(1946)初版《魯迅書簡》版權頁內貼有一枚魯迅的版權票,用的就是此印文。

另一方朱文「洛文」有陶壽伯所刻,與陳巨來、方介堪、葉露淵同為「趙門四傑」。

魯迅先生本人的篆刻到底是高是低,其實我們不用刻意去找,看看北大的校徽,正是魯迅先生在中國傳統瓦當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北大」兩字有如一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給人以「北大人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任」的想像,「北大」二字還有「脊樑」的象徵意義。

北大校徽

據資料所載,魯迅先生共有遺印五十六枚,其中有印章實物的五十方,留有印鑑而無實物的六枚。這一些印多為姓名筆名章、藏書鑑賞章和閒章等等。雖只有幾十枚印章,但歷數先生相交人物,所做事件,一代文豪魯迅與篆刻的緣份可謂深厚,由此我們大致也可以想見:文藝總是相通的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