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 我的鄉村教師生涯(32)

大眾日報 發佈 2020-01-29T10:53:54+00:00

放假期間,我到大隊宣傳隊玩,他們知道我在縣裡學文藝,讓我教節目。寒假期間,《人民日報》以整版的篇幅發表了陝西文藝工作者改詞、續詞、編曲的《陝甘寧邊區革命民歌選》,共有《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軍民大生產》《工農齊武裝》《翻身道情》五首。

我不知道他第二天買沒買褲頭,後來也沒問他。幾十年來,一想起這事我就內疚。

放假期間,我到大隊宣傳隊玩,他們知道我在縣裡學文藝,讓我教節目。我就將安老師教的表演唱《戰鼓催春學大寨》教給了他們。我用整張白紙抄了歌譜歌詞,貼在牆上將大家教會,然後選出四男四女,一句一句傳授給他們動作。他們學會之後,春節演唱會上就多了一個節目,讓我很有成就感。

寒假期間,《人民日報》以整版的篇幅發表了陝西文藝工作者改詞、續詞、編曲的《陝甘寧邊區革命民歌選》,共有《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軍民大生產》《工農齊武裝》《翻身道情》五首。與此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也播送了這五首歌曲。文藝班一開學,安老師就教我們這些歌曲,還把每一首都編成表演唱,讓全班同學都學。有一間空蕩蕩的教室是文藝班的排練場,我們每天都去那裡。安老師設計好了隊形與動作,給我們做了分工,除了組成樂隊的七八個同學,其餘的都當演員。五首歌曲中,《翻身道情》由一個叫曾昭玲的女同學獨唱,她的臉雖然黑,但嗓音高亢清脆,很有穿透力,將貧農婦女翻身後的喜悅表達得淋漓盡致。《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由滕華彩、李懷芬二位女同學領唱,她們的嗓音珠圓玉潤,聽著她的歌唱,我們仿佛看見了開遍陝北高原的山丹丹。我們這些普通男生女生,按照安老師的編排,連唱邊舞,變幻出各種隊形。

學完這五首民歌的表演唱,安老師又教了一些別的節目。那時流行一首新歌《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安老師寒假中回家,向他妹妹學會,又教給了我們。他示範的唱與演,有濃烈的朝鮮風味,有女性的婉約與嬌柔。我們男同學學不來,一些女同學則學得維妙維肖。劉鳳蘭擔任領舞,幾個月後她考進臨沂師範音樂班,又把這個節目教給了那裡的同學。

除了表演唱,安老師還教我們演戲。他組織我們先後排練了兩齣革命樣板戲的折子戲,一出獨幕話劇。

折子戲,是《智取威虎山》的第五場《打虎上山》和第六場《打進匪窟》。朱崇利長得像童祥苓,嗓子也好,楊子榮這角色非他莫屬。楊子榮打虎上山,有一個「騰空跨叉」的動作很經典,劇照在當時廣泛印發,被許多人當作年畫貼在家裡。安老師示範這個動作時,雖然穿著黑皮鞋,卻跳得很高,動作、神態與劇照毫不走樣,讓我們崇拜得不得了。匪首座山雕,由年齡較大的姜紹亭扮演。我是座山雕手下的八大金剛之一,台詞只有幾句,而且是「眾金剛」一齊說的。主要動作是彎腰仰臉,向英雄楊子榮作仰視狀,表情極其猙獰,內心卻必須極其虛弱。

獨幕話劇,叫《革命家風》,內容是一家人面對公與私的矛盾,經過一番思想衝突,最後選擇了大公無私。劇中三代女性,由女同學滕華彩、劉鳳蘭、劉志花扮演。有一個雷雨突降的情節,為了模擬雷聲,老師不知去哪裡弄來一塊像桌球桌那麼大的鋼板,立在地上猛然一晃,就是炸雷驟響的效果。

因為才藝一般,我在文藝班裡不顯山不露水,卻一直發奮學習。樂理與視唱,我進步最大,拿過一首新歌,不用唱譜子,可以直接唱出歌詞。再進一步,可以直接用二胡自拉自唱。一首新歌,到我腦子裡會立即轉化成譜子,我用簡譜能夠記錄下來。為了結業後能教給學生更多的新歌新戲,我拚命搜羅,有空就抄。當時有一出新的樣板戲《龍江頌》剛被推出,《人民日報》發表了整部劇本,轟動一時。等到《龍江頌》主旋律出版,安老師讓同學從北京買到一本寄來,我立即借到手,用幾天時間全部抄下,用了兩個十六開本子。抄完此書,我又把《海港》的主旋律抄了半本。

這時,劉善貴老師到班裡講,莒南縣春季運動會將要召開,莒南師範要出一支代表隊,讓大家報名。但是報名並不踴躍,劉老師就點了幾個同學的名字。從那天開始,從三個班選出的二十來名學員就跟著劉老師訓練,時間是早上和下午,有田賽、徑賽多個項目。訓練一段時間,劉老師讓十二位同學留下,正式組成師範代表隊。我是被留下的一個,參賽項目是跳高和四百米中跑。除了我,文藝班還有張文德、陳常亮、劉順運、胡懷美、劉鳳蘭、李克香六個。

(趙德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