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亞文化……Netflix的殘酷「青春物語」

毒眸官方號 發佈 2020-06-15T06:00:20+00:00

從2016年一炮打響的《怪奇物語》,到關注青少年心理的《性愛自修室》《去他*的世界》《十三個原因》《難以置信》《這樣不OK》,再到青少年犯罪題材韓劇《人間課堂》、西班牙劇《名校風暴》,這幾年不少頗有名氣的青春劇集都出自Netflix之手。

文| 武怡楠

編輯| 何潤萱


Netflix做青春劇越來越拿手了。

從2016年一炮打響的《怪奇物語》,到關注青少年心理的《性愛自修室》《去他*的世界》《十三個原因》《難以置信》《這樣不OK》,再到青少年犯罪題材韓劇《人間課堂》、西班牙劇《名校風暴》,這幾年不少頗有名氣的青春劇集都出自Netflix之手。

這些作品所涉及的題材也非常廣泛,「怪力」少女Eleven、青少年對性的探索、校園暴力事件、原生家庭問題、同學階級差異等等,基本覆蓋了青少年群體可能出現的所有面相。


更重要的是,它們不再是過去美式青春片常見的啦啦隊長式的明亮故事,而充滿著血腥、死亡和灰敗的人性思考。

毒眸發現,這一連串的青春題材作品背後,是Netflix在內容選擇上一個明顯的趨勢——在穩住了成人題材的基本盤之後,慣來不走尋常路的Netflix正不斷向青少年靠攏


關注Z世代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無論是正在國外走紅的TikTok,還是國內正俏的B站,都是因為抓住了年輕人的注意力。而對於正在尋找增量的Netflix來說,這一塊市場同樣非常重要。

確實,TikTok的強勁增長主要來自於青少年——據稜鏡報導,TikTok一季度全球新增了3億用戶,而TikTok粉絲最多的二十個網紅,三分之二的年紀不超過20歲。與此同時,2020 年第一季度Netflix新增訂閱用戶 1577 萬,目前Netflix全球用戶數接近1.83億。

但Netflix在美國本體用戶規模已經接近飽和,仍需要靠全球化戰略獲得新鮮血液,而青少年就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一部分未來增量。

Statista 2020年5月關於Netflix在美國訂閱的人群統計

慣來腥膻色的Netflix,是如何做到了今天的青少年布局的?跟其他巨頭崛起一樣,這不會是一種偶然。

青少年,到Netflix去

在網際網路浸泡下成長起來的Z世代,在看劇這個消遣上,不再喜歡手握電視遙控器,而習慣在電子產品上消費,2007年就開始深耕網際網路視頻的Netflix自然也觀察到了這一趨勢。

2012年時,只有32%的青少年說會拋棄電視(ditch cable),而到了2015年,58%的青少年已經開始在Netflix上看劇,這還是Netflix未在青少年領域發力的情況下。與此同時,一直主打青少年牌的MTV頻道,2015年第二季度的收視率卻同比下降了17%。

老年人越來越喜歡看電視了,但青少年不再手握電視遙控器

時至2018年,70%的青少年視頻消費已經不再由傳統電視提供。根據2018年7月的尼爾森報告,比起五年前,青少年觀看傳統電視的時間足足減少了49%。電視的熱門劇集總是吸引著年齡更大的觀眾——


比如《良醫》的平均收視年齡是58.6歲,哪怕CW電視台中觀眾群最年輕的電視劇《河谷鎮》,年齡也有37.2歲。

「老齡化」的傳統電視台劇集受眾

相比之下,2012年Netflix的用戶有40%是18到34歲的用戶,超過50歲的人僅占17%;到了2017年,使用Netflix的大學生高達92%;而2019年初的一項調查顯示,59%的16-34歲的美國人認為Netflix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對於59%的34歲以下的人來說,Netflix是最不可或缺的

青少年們用腳投票,是Netflix願意加碼青春內容的根本動因。

要知道,Netflix 幾乎所有頁面都是推薦算法驅動的,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內容支撐,算法再精準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Netflix來說,製作更多的青少年定製內容,可以在Z世代瀏覽時為他們推薦更多個性化內容,提升他們的使用體驗和用戶粘性。

在培養忠實的訂閱者之餘,青少年的偏好甚至可以影響他們父母的訂閱選擇。根據資料庫Cassandra報告,大約四分之一的7至17歲的父母說,他們的孩子對他們決定使用哪個流媒體訂閱服務的意見「非常重要」。

Netflix也確實心想事成,根據美國投行的青少年調查報告,2018年時,青少年每天觀看視頻的37.6%的時間都花在Netflix上,Netflix占據了他們最多的注意力。

雖然現在Netflix的青少年劇集順風順水,但它也經歷過自製青少年內容的曲折發展。


2015年,Netflix就敏銳地察覺到了青少年內容的稀缺。Netflix全球獨立內容副總裁埃里克·巴馬克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當時針對青少年的視頻內容很少,「在隨需應變的世界中,卻沒有一個平台在試圖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除此之外,2014年Netflix一整年在金融市場表現的低迷或許也可能是其決心轉型的原因之一。2013年的時候,Netflix的股票由年初的13塊一路漲到52美元,足足有300%的增長,而到了2014年年尾,股價則回落到48.8美元每股。資本的壓力驅使Netflix不斷向外尋找新增量。

Netflix尋找新增量的一大努力,是繼續增加內容投入:2015年Netflix原創和購買版權的費用高達109億美元,和2012年的56億美元相比幾乎翻了一倍。而引入青少年影視作品,以討好他們的娛樂口味,就是新增內容投入中重要的一極。

2015年,Netflix以YouTube的知名網紅為素材,製作了《Smosh 大電影》(Smosh:The Movie)和《糟糕的夜晚》(Bad Night),可惜口碑慘敗,IMDb評分都在3-4分——


這也是Netflix做青春劇的第一筆學費:YouTube網紅的人氣並不一定會轉化為電影、劇集的成功。

隨後的一兩年,Netflix自製了一批劇集——關於一群年輕音樂家的《失物招領音樂室》(Lost & Found Music Studios);關於青少年恐同、種族主義、藥物濫用等問題的《迪格拉絲中學:下一課》(Degrassi: Next Class)和90年代人氣情景喜劇《歡樂滿屋》的續集《歡樂再滿屋》。
這些關注青少年真實生活的作品的口碑有了明顯的進步,在IMDb的評分達到了6-7分的水平。Netflix乘勝追擊,購買了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經典劇集《緋聞女孩》《老友記》《吉爾摩女孩》系列,進一步吸引了青少年。


就如一位知乎網友所說,初高中女生才是《緋聞女孩》的觀眾群,畢竟那就是個做可愛的白日夢的年紀。

終於,Netflix等到了它的爆款之作——《怪奇物語》,自此,Netflix的青春題材開始進入主流視野。《怪奇物語》系列在IMDb上收穫了75萬人投出的8.8的高分,第一季在爛番茄獲得96%的新鮮度。如今該劇雖已開播四年,但仍在數據分析公司Parrot Analytics製作的美國流媒體劇集熱度榜的前列。

對29歲以下的人來說,有近70%的人多多少少都對《怪奇物語》感興趣

外媒有評論家寫道:「《怪奇物語》令人興奮、心碎、有時又很恐怖,它是個向史匹柏電影與80年代經典電視劇致敬、讓人相當著迷的作品。」

爆款青春,有方法論嗎

《怪奇物語》四年之後,Netflix的最新作品《真心半解》又再次成為美式青春片里的難得佳作。在IMDb上有近兩萬人為其打分,Metacritic 評分也有 74,並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豆瓣口碑榜的前三。有人評價它是近年來少有的純正美式青春片。

《真心半解》中的經典一幕

僅僅花了五年時間,Netflix就從敗北到找到青少年的命脈,中間都發生了什麼?

風險投資家David B. Pakman曾經主要研究青少年消費內容產品的習慣,以預測行業趨勢。2015年時他說:「我相信內容行業的大佬們,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了青少年如何消費內容產品。」

Netflix的關鍵秘笈之一,正是社交媒體。眾所周知,青少年們熱愛社交媒體,《2018美國青少年社交媒體習慣調查》顯示,77%的青少年經常會花時間在網上群組和論壇上。


該調查還指出,擁有智慧型手機的美國青少年,從2012年的41%上升到2018年的89%。超過一半使用社交媒體的青少年表示,他們正越來越依賴社交媒體,社交媒體甚至分散了他們做作業的注意力、減少了他們與朋友面對面交流的時間。

雖然社交媒體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卻很少有人將其當做分析內容偏好的窗口,而Netflix正是此間高手。


一直以來Netflix頻繁舉辦各種以社交媒體為導向的活動,在《十三個原因》第二季的首映式上,Netflix宣布為青少年面臨的自殺、強姦和欺凌等敏感話題提供電話熱線服務,這一舉動在社交媒體上頗為出圈。

而對寫青春題材的編劇來說,使用社交媒體了解青少年更是家常便飯。他們有時候會瀏覽演員的社交帳號,看這些年輕演員如何說話,然後儘可能的通過模仿他們的說話方式來寫作。如《十三個原因》的卡司基本都不超過20歲,這些年輕人都很喜歡發推特,給編劇提供了不少靈感。

同時,《怪奇物語》的成功,除了因為其對80年代元素的精準還原和引人入勝的故事邏輯,也少不了社交媒體的助推——這部劇最初火起來,就是靠大家在社交媒體上的「口口相傳」。社交媒體上不斷發酵的影響力,使得該劇第三季放出的前四天的播放量就達到4070萬,打破了Netflix的記錄。


瑞茜·威瑟斯彭(《律政俏佳人》《大小謊言》)曾在看完第一季後興奮地在社交媒體上發言:「好喜歡這些小演員,《怪奇物語》很棒。」 2018年11月1號,隨之第三季預告片的放出,當天成為「怪奇物語日」,推特粉絲紛紛使用#StrangerThingsDay#這一Tag來討論自己最喜歡的《怪奇物語》片段,並一起預測下一季的劇情。

瑞茜·威瑟斯彭和《怪奇物語》小11、Will的扮演者合影

當然,社交媒體只是打開青少年世界的一把鑰匙,要想吸引他們不在眼花繚亂的選擇中把螢幕划走,Netflix還是靠內容說話。在內容上,Netflix的策略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點:關注真實的青少年生活、不再刻板化人物形象

例如2019年播出的《難以置信》,根據一篇獲得普利茲新聞獎的真實報導改編,關注的是年輕女孩瑪麗被性侵之後的生活。據美國最大的反性暴力組織RAINN的數據,美國1/9的女孩和1/53的男孩曾在未成年時遭到成人性侵或性騷擾,而該劇也契合現實,引發美國民眾對於性侵問題的再度審視。


《十三個原因》則關注了校園欺凌,這同樣是美國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問題。據統計,美國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未成年人長期受到校園霸凌的侵害,該劇也加強了大家對霸凌現象的關注,在第一季播出後,關注精神健康的非營利性組織危機熱線(Crisis Text Line)收到了更多的來電。


《十三個原因》


而對於《性愛自修室》,Netflix則選擇用帶著關愛和幽默的態度來探討性這個話題,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紐約時報》《綜藝》認為,通過觀看該劇,青少年可以明白性探索其實是在探究真正的自己,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如何與他人產生連接。

Netflix對青少年生活真切的關注,讓青少年演員本身也感同身受。「如果一個國家的青年人沉默了,那麼這個國家也正在衰落。只有年輕人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展露自己的真實情感,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 Netflix劇集《諸事不順》演員賈西·迪阿洛·溫斯頓(Jahi Di』allo Winston)最近對外媒IndieWire說。


2004年出生的佩頓·甘迺迪(《實習醫生格蕾》《諸事不順》)也提到:「我認為Netflix之所以能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在為青少年製作內容,還因為這些作品有教育意義,能幫助我們成長。」 「Netflix真的是在幫助解決青少年的許多問題。」


不管是出於利益考慮還是藝術追求,Netflix確實反映了很多社會問題。而在激盪的社會思潮的當下,Netflix還試圖塑造新的青少年形象——

《怪奇物語》中塑造了一個擁有超能力的小女孩小11,從實驗室逃到人類社會後,她從「試管一樣透明的狀態」慢慢完善自己的人格;而《真心半解》中運動細胞發達、喜歡漂亮女生的「傻白橄欖球隊員」Paul,也從假裝成別人喜歡的樣子,明白了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人,人物弧光非常可愛。

《怪奇物語》第三季


佩頓·甘迺迪說:「(之前)成人對青少年總有種虛假的認識。他們總認為青少年沒有什麼可說的,他們只需要去上學、做一個孩子即可。」


而Netflix並不是這樣,正如有媒體所說,Netflix正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小眾爆款,針對部分觀眾打造「喪爽劇」。「喪爽劇」對青少年角色進行了重新塑造,他們不再是誰的孩子,而是有著獨立人格、看遍人生百態的複雜人物。

反觀主打「合家歡」牌的迪士尼,雖然招攬了大量的青少年明星,如後來大紅大紫的賽琳娜·戈麥斯和麥莉·賽勒斯,但當時她們兩位在迪士尼電視劇中扮演的還是「甜心」「公主」這樣的青少年形象,有對青少年「幼化」、扁平化之嫌。


而在越來越需要表達自我的現在,年輕人可能更喜歡被塑造成真實而不被定義的樣子。

當下,Z世代掌握著更多的注意力資源,而在搭上青少年這趟車上,Netflix已經先行一步,它的北美其他對手能否趕上?或許,追趕不及的話,青少年留給他們的目光已經不多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