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延明朝國祚200餘年,明英宗承認其是功臣,卻為何非要殺他?

炒米視角 發佈 2020-01-12T19:06:20+00:00

土木堡之變時,朱祁鎮23歲;奪門之變時,朱祁鎮31歲。朱祁鎮駕崩時38歲。放在現在就是一個容易犯錯誤的年輕人,他的一生是傀儡的一生。本來他坐擁明帝國最繁華最安定的時代,但是由於聽信了身邊人的話,親自出征漠北瓦剌,使得明帝國差一點陷入了萬劫不復。

土木堡之變時,朱祁鎮23歲;奪門之變時,朱祁鎮31歲。朱祁鎮駕崩時38歲。放在現在就是一個容易犯錯誤的年輕人,他的一生是傀儡的一生。本來他坐擁明帝國最繁華最安定的時代,但是由於聽信了身邊人的話,親自出征漠北瓦剌,使得明帝國差一點陷入了萬劫不復。

朱祁鎮一生為人寬容,身上有著明朝皇帝們難有的貴族氣質。但是也有著致命缺陷,那就是耳根子軟,容易被人利用。

他先是被王振利用;後被瓦剌也先利用,當「敲門天子」;然後又被徐有貞、曹吉祥、石亨等「奪門勛貴」利用。

對於于謙,朱祁鎮實際上是有評價的。

于謙實有功。于謙始終景泰朝,被遇若一身,死無餘貲。——朱祁鎮

但這裡面其實體現出來一個問題,明英宗朱祁鎮的確認為于謙是個大功臣,但是他不可能站在今人的高度去評價于謙。

他作為一個皇帝不可能看到,于謙擁立景泰此舉是避免了中原遭受「靖康之亂」,生靈塗炭。一個被放回來的時候,還問接自己的人為什麼不從宣堡把自己被俘前留在那裡的衣服給帶來的人。他只在乎一點,那就是丟掉了皇位。他認為于謙是景泰朝的大功臣而已,是哪個奪走自己寶座的那個人的大功臣而已。

因為此前他在大漠一年受過的苦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意識到皇帝這個寶座的重要。此後被放歸,又被幽禁在南宮整整7年。這使得他對景泰朱祁鈺的恨實際上是無以復加的。朱祁鎮甚至可以不恨也先,不恨王振,唯獨恨景泰。事實也證明如此,朱祁鎮復辟之後,很多瓦剌人最後成了從龍之臣;又開始懷念王振,並要給他修廟;唯獨對朱祁鈺上諡號曰「戾」。

其實即便對朱祁鈺恨入骨髓,最終也不過就是給上了惡諡而已,仍然是以親王禮下葬罷了。朱祁鎮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壞人,他只是一個軟弱的人,他臨終前還廢除了人殉制度。

總體上他是一個寬容的人。但是他還是對於謙下了毒手,因此很大程度上不是恨于謙,而是被人利用了。

有貞進曰:「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帝意遂決。——《明史》

「奪門之變」在很多人眼裡或許是個偽命題。朱祁鈺死了,又沒有兒子,所以他死後必然是朱祁鎮繼續當皇帝。是這樣嗎?其實還未必,因為可能是朱見深當皇帝,他繼續當太上皇。雖然朱見深是自己的親兒子,但是自己的親兒子未必能掌握在自己手裡。雖然最後他在李賢提醒下,誅殺了徐有貞、曹吉祥、石亨等「奪門勛貴」。

但是當初徐有貞等人給於謙安的罪名恰恰是扎朱祁鎮心的話。

于謙等人「欲迎立外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于謙等人寧肯到其他藩王裡面再去挑一個來做大明朝的皇帝,也不願意讓朱祁鎮復位。可見徐有貞才是真正掌握了朱祁鎮的內心啊!所以朱祁鎮或許也曾後悔過殺于謙,但是到朱祁鎮臨終前,都未曾給於謙平反。而明憲宗一即位便給於謙平了反,以此收復天下人心。

——炒米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