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大的敗筆,讓蜀漢走向滅亡,就是因為培養了三個人

談古論今說歷史 發佈 2020-02-22T03:12:54+00:00

那麼,諸葛亮無疑是非常優秀的,但是諸葛亮萬萬想不到,自己培養了三個人,正是這三個人,讓蜀漢走向了滅亡。


諸葛亮是歷史上最為人熟悉的謀士,在三國時期,劉備讓諸葛亮出山,從此之後劉備開始飛黃騰達。現如今看來,諸葛亮對蜀漢的貢獻是不可小覷的,更為重要的是,諸葛亮在後期有篡位的實力,但是直到諸葛亮病逝,都沒有這樣做。

諸葛亮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也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中,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假如諸葛亮沒有能力,恐怕劉備也不會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劉備第三次前往拜訪諸葛亮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了,便隨著劉備出山。


由此諸葛亮成為了劉備的頂級謀士。諸葛亮出山後,為劉備制定了隆中對,只不過後來的劉備沒有完全按照隆中對進行一統天下的規劃。有了諸葛亮的輔佐,劉備的蜀漢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蜀漢的地盤和實力不斷增強。


那麼,諸葛亮無疑是非常優秀的,但是諸葛亮萬萬想不到,自己培養了三個人,正是這三個人,讓蜀漢走向了滅亡。除了這三個人之外,諸葛亮為蜀漢培養了很多人才,但是其他人對蜀漢的影響意義不大。諸葛亮培養的三個人,每一個都是非常優秀的。


只不過這三個人的實力不行,綜合能力很差,同時為蜀漢出謀劃策也不行。諸葛瞻、姜維、董厥,這三個人非常忠誠,深得諸葛亮的喜愛。諸葛亮認為,自己去世後,這三人相互協作,共同分擔蜀國的內政和軍事,從這一點來說,諸葛亮的想法肯定是好的。


可問題是,諸葛亮病逝白帝城後,三人因為主張不一而起了分歧,他們並因此起了內訌。那麼他們有關主張的分歧是什麼呢?諸葛亮省錢進行了北伐,這是當時蜀漢的長期對外戰爭。諸葛亮去世後,姜維想要繼續跟隨著諸葛亮的前進方向,也就是去進行北伐。


諸葛亮生前的想法是好的,希望諸葛瞻、姜維、董厥三人齊心協力,讓蜀漢走向一個更為厲害的巔峰。可問題是,三人在是不是要繼續諸葛亮的北伐方面產生了分歧,由此三人開始內訌。這就造成了蜀漢走向下坡路。從北伐結果上來看,儘管北伐軍隊贏多輸少,但蜀國卻陷入了窮兵黷武的窘境。


姜維想要繼續諸葛亮的北伐,但是諸葛瞻和董厥不這樣認為,諸葛瞻和董厥認為應該放緩。諸葛亮當年實行北伐是想以此為蜀漢求得生機,卻不料繼任者姜維會如此頻繁地發動北伐。當時的老將廖化曾經警告姜維「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只可惜姜維不聽。


最終在曹魏發動滅蜀之戰時,姜維被鍾會所殺。更為重要的是,姜維是諸葛亮最為得意的弟子,可是在黃皓專權一事上,姜維卻無動於衷。《三國志·姜維傳》注引《華陽國志》曰:「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出。後主敕皓詣維陳謝。維說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內逼耳。」


通過這樣的記載來看,姜維竟然怕引禍上身。更為重要的是,姜維是主管軍事的,但是諸葛瞻與董厥兩人主管著蜀國政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對黃皓專權同樣沒有做出任何反應。董厥還好一點,他曾被諸葛亮評價為「良才之士」,在處理政務上面確實有過出色發揮。

問題是,諸葛亮死後,他萬萬想不到,自己的接班人卻因為北伐問題產生內訌。以董厥、諸葛瞻為首的文官反對姜維北伐,雙方長期爭執不休。由此讓原本就不強大的蜀漢變得雪上加霜。史書對此記載為「自瞻、厥、建統事,姜維常征伐在外,宦人黃皓竊弄機柄,咸共將護,無能匡矯,然建特不與皓和好往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