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賓陽秸稈綜合利用調查——送給農民的新款「致富寶」

廣西農業 發佈 2020-05-08T04:35:05+00:00

「收錢咯!」「慢走!」農戶們從收購秸稈人員手裡接過賣秸稈的錢,目送著裝滿稻稈的車子遠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每年稻穀豐收的季節,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武陵鎮留寺村秸稈賣錢的時候,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之為「雙收季」。

「收錢咯!」「慢走!」農戶們從收購秸稈人員手裡接過賣秸稈的錢,目送著裝滿稻稈的車子遠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每年稻穀豐收的季節,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武陵鎮留寺村秸稈賣錢的時候,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之為「雙收季」。

  賓陽縣是廣西農業大縣,2019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達200多萬畝,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長期以來,每到收穫季節,賓陽縣便「烽煙四起」,農民焚燒秸稈的現象十分普遍,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令政府十分頭痛。近年來,賓陽縣一改以往「田間冒煙」現象,露天焚燒火點數量明顯減少,得益於全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據了解,2019年賓陽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較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一幅碧水藍天圖正在全縣鋪開。

  雙拳出擊 硬手腕抓出實效

  「『雙掛鈎』機制對我們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起到了很大作用。」賓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韋靖雲說的「雙掛鈎」機制,是賓陽縣創新建立的將秸稈綜合利用與稻穀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進行掛鈎,明確具體執行辦法和補獎罰標準,對於違反環境保護、城市管理等有關法律規定露天燃燒秸稈的農戶,堅決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生態環境局成立了3個縣級巡查隊,對全縣各鎮進行分片監管,縣裡和鄉鎮、鄉鎮和村委分別簽訂秸稈禁燒責任狀,形成縣、鎮、村三級聯防巡查機制,層層落實責任。」賓陽縣農業環境保護站站長莫港清說,禁燒處罰權最開始在縣級,必須由縣級巡查隊現場取證確認後方能做出處罰。為了使監管力度滲透到各鎮各村,縣裡將處罰權下放至鄉鎮,由村干組成的村級巡查隊進行日常監管,一經發現露天焚燒秸稈情況立刻上報鄉鎮,鄉鎮級巡查隊及時赴現場取證確認後可做出處罰決定,取消該農戶次年補貼。

  為確保獎懲結合的制度執行有效,提高群眾敬畏心,營造人人自覺的良好氛圍,賓陽縣在各鄉鎮公共場所張貼《秸稈還田獎補公示》《關於因焚燒秸稈取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公示》和《關於對違反禁燒秸稈行為進行處罰的通告》,並公布違法焚燒秸稈農戶名單,令百姓有更切身的感受。「機制建立起來了,老百姓有了敬畏心,加上秸稈還田獎補政策,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就水到渠成了。」韋靖雲說。

  秸稈「小變身」 農戶「大增收」

  「以前秸稈收回來之後我們只知道當柴燒,現在實施了『五化』利用之後,才知道以前我們燒掉的可都是錢呢!」賓陽縣古辣鎮平南村農戶賴錦球說,政府為了引導收割機主加裝粉碎裝置,提高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率,對每台2200元錢左右的粉碎裝置給予近1000元的農機補貼,利好政策使賴錦球和許多農戶紛紛加入了收割機械「裝備化」的隊伍。粉碎後的秸稈通過腐熟還田技術,實現「肥料化」利用,每畝可以獲得100元補助;離田回收的秸稈賣給企業作為製作草蓆、草簾等的原材料,又能得到一筆附加收入。

  飼料化利用是賓陽縣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賓陽縣祥嶺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在賓陽縣4個鄉鎮設置了收購點,對群眾打包送來的玉米、甘蔗秸稈進行統一收購。「我們按玉米秸稈240元/噸、甘蔗尾葉200元/噸的價格進行統一收購,一天能收到20-30噸。」祥嶺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陸軍介紹,收購回來的秸稈會統一使用機械進行粉碎,製作成飼料用於養牛,每月能製造飼料700噸左右,2019年回收秸稈生產的飼料解決了當地1100多頭肉牛飼養,效益十分可觀。下一步將擴大秸稈收購和肉牛養殖規模,計劃在10個以上鄉鎮建立統一收購點並配備相應設備,將飼料加工鏈延伸到鄉鎮收購點上,大幅提高秸稈收購量和飼料月產量。「賓陽縣種植了幾十萬畝甘蔗,尾葉資源十分豐富,今年我們爭取飼料月產量達到2400噸,除去內部消耗量,能多產出1500噸,外銷給廣西其他地區的養殖場。」陸軍說。

  在賓陽縣古辣鎮,秸稈又是另一番模樣。「我們古辣鎮種桑多,以前桑枝都是用來燒水煮飯的,現在大家生活水平高了,都用電用煤氣,桑枝沒人用,丟了又可惜,我們就想著把它利用起來。」賓陽縣古辣鎮南陽村桑蠶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其傑介紹說,合作社從2013年開始,結合種桑養蠶產業,利用廢棄的桑枝秸稈發展種植食用菌,粉碎的桑枝能占食用菌生產原料的80%以上。用完的菌包還可以作為有機肥還田,用於種果、種桑,形成一條農業生態循環產業鏈。「我們的食用菌目前主要是在賓陽縣內銷售,鳳尾菇年均價3元/斤,菌棒3-4元/棒,一天能銷500-600斤,一戶農戶一年下來能有4-5萬元利潤。」葉其傑說。

  宣傳引導效果好 秸稈變成「香餑餑」

  「秸稈不用燒,還田得獎勵」近年來已經成為了賓陽縣群眾家喻戶曉的事情。縣農業農村局為了鼓勵引導農戶發展秸稈綜合利用,除了做好相關政策宣傳外,還免費為群眾提供相關技術培訓,組織有意向發展的農戶到宜州等地學習秸稈綜合利用相關技術、模式。群眾受到了觸動、得到了實惠,紛紛加入「秸稈綜合利用致富」的行列。

  武陵鎮留寺村致富能人盧樹寬近年來創辦了一個草簾製作廠,收購稻稈加工成草簾銷往廣東、海南等省及廣西貴港、崇左、南寧周邊等地。盧樹寬說,草簾在水果、蔬菜運輸過程中能起到防壓爛和保溫的作用,市場需求量很大,加上近年來政府出台了許多提倡秸稈綜合利用的政策,讓他看到了使用低成本秸稈作為原料發展產業的商機。「我最開始是一個人做,草簾銷售價格每張10-16元,扣除成本後,能有20%-25%的利潤。身邊的親戚朋友看到做這個能賺錢之後也心動加入了,慢慢形成了現在的中肥農業專業合作社,收購加工點也從原來的1個發展到了4個。目前生產的草簾一年銷量約有5000-6000噸。」

  盧樹寬說,隨著政府近年來在秸稈綜合利用的宣傳越來越深入人心,許多農民已經有了秸稈能夠換錢的意識,加上秸稈綜合利用的好政策,這幾年秸稈收購價格翻了一倍左右。「現在農戶們不扔也不燒秸稈了,三口之家光靠賣秸稈每年就能額外收入1000多元,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呢!大家高興得很。」盧樹寬笑著說。

  賓陽縣古辣鎮農民合作社還結合產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工作,聘用一些貧困戶從事桑園管理、養蠶、秸稈粉碎、高溫滅菌、菌棒製作等環節作業,解決了一批勞力閒置問題,也帶動了村裡貧困戶脫貧致富。

來源:農民日報 蘇瑩瑩 本報記者 孫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