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從"不識字閱讀"開始,閱讀能贏在起跑線

小鹿媽咪 發佈 2020-05-10T22:28:53+00:00

好作品在表達上都是出眾的,也許給人感覺跌宕起伏的緊張刺激,也可能運用了大量的辭藻修飾給人感覺如臨其境,有的孩子在表達能力上有所欠缺,說話磕磕巴巴沒頭沒腦,或者在寫作上寫出來的作品寡淡無味如流水帳一般,這就需要孩子多去閱讀,通過增加閱讀量,學習和模仿優秀作品的寫作方法和結構安排,在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樣的話語相信各位家長們也都耳熟能詳了。

關於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培養鍛鍊,帶給孩子成長教育的有利影響,不用說家長們也都心知肚明,當然在前期我也曾有寫過很多相關方面的文章。


我們總是說"不要輸在起跑線""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那我們在考慮到壓力施加上的控制,選擇適合孩子接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早教和知識基礎培養,對孩子後期正式學習肯定都是起到積極正面的效果居多。

單在閱讀這一方面來說,也是越早重視培養越好,但是很多家長提出疑問:年齡小的孩子,還不識字,有必要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麽?又要怎樣進行培養?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從不識字閱讀開始,閱讀能贏在起跑線!

一:儘早培養閱讀習慣所帶來的好處

書籍中記載的知識點是超乎人們想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精粹大多最後都是由文字方法所記錄傳承下來,放在平時的教育中,書本也都是知識點的載體,所以孩子如果有閱讀興趣,就可以從書籍中汲取到很多知識本領,提高眼界和見識面。

1.讓孩子獲得知識

不論是哪一領域的專家學者得出了新的見解發現,他們都會選擇整理成書面形式來進行對外宣傳,從書籍中,孩子不僅可以欣賞到古今中外歷史事跡的概括,也可以品讀到名人名家的優秀作品,還可能通過不同知識領域的相關科普,所有的書籍都是百科,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孩子讀的書越多,了解的也就越多,知識面也就越廣,即便沒有條件足不出戶,也能領略五湖四海的風土人情。


2.提高孩子表達水平

好作品在表達上都是出眾的,也許給人感覺跌宕起伏的緊張刺激,也可能運用了大量的辭藻修飾給人感覺如臨其境,有的孩子在表達能力上有所欠缺,說話磕磕巴巴沒頭沒腦,或者在寫作上寫出來的作品寡淡無味如流水帳一般,這就需要孩子多去閱讀,通過增加閱讀量,學習和模仿優秀作品的寫作方法和結構安排,在提高知識儲備的情況下,還能提高表達能力,寫得出一手好文章,還能在交流時侃侃而談。

3.提高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閱讀是知識的汲取,孩子主動閱讀來獲得精神世界的滿足,這其實也是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孩子如果能養成閱讀的習慣,就表明其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家長應該抓住契機,引導孩子往更高的階段進行突破性發展。

也是知曉閱讀所帶來的好處,許多家長都會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孩子在閱讀方面的興趣,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進行的方法卻表現出手足無措的狀況。

今天就要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要懂得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從而制定相對應的閱讀培養計劃。

二:不要再阻止孩子"瞎讀"

有家長說,孩子年齡小認識的字都沒幾個,可是會自己抱著一本書讀,你要問她讀的成果如果,總是個人感覺東拼西湊的,這種"瞎讀"的表現是否會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培養起到不良影響。

在這裡要說明,如果您的孩子對於純文字的書籍"瞎讀",還能津津樂道的,那麼家長們不但不要阻止,反而還要高興,這是孩子閱讀能力高的體現。


這是孩子略微認識一些字的"瞎讀"情況,家長們應該藉助這個契機促成孩子濃厚的閱讀興趣和學習慾望,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看純文字書,就像我們做英語閱讀習題一樣,有一些單詞我們是認識的,但也有不知道意思的單詞對我們閱讀解題造成了阻礙,但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通常都會告訴我們學會聯繫上下文,來猜出大致的單詞含義。

這種半懂半蒙的閱讀方法,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不僅能起到鍛鍊邏輯思維能力的作用,還能激發孩子想像力,讓孩子產生更加濃烈的求知慾望。

說到對文字的掌握方面,家長們所面臨的問題還有:不識字的孩子,能培養閱讀興趣麽?

答案是可以的,這也就是我們主要要說明的——"不識字閱讀"

三:不識字閱讀

看到這肯定有部分家長會驚訝的問,不識字怎麼能閱讀?


在常理中認為,閱讀就是看字,不識字就不能閱讀,所以很多家長在等到孩子四五歲的時候,教孩子學會拼音後才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其實等到四五歲的時候,已經是晚了,在之前的幾年時間裡,孩子都沒有機會建立起閱讀基礎,所以在一開始接觸閱讀這項活動的時候,就會產生牴觸心理,尤其是純文字的書籍,更是令其感覺到索然無味,甚至會產生反感心理,這也就加劇了閱讀習慣培養的困難度。

而很多人觀念中"不識字就不能閱讀"的想法是錯誤的。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中曾說:

讀書不等於識字。如果識字就能讀書,那麼只要是中文,再艱澀、再專業的書,我們應該都能從頭讀到尾。問題是,讀完整本書並不表示看懂了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才算是讀書。

也就是我們經常調侃的:字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後的意思就不知道了。


而"不識字閱讀"就是通過讓孩子以讀圖的閱讀模式,來幫助增強理解能力。

六歲之前的孩子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具體話的圖形圖像,把文字形象化的圖案就是孩子閱讀的重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繪本閱讀。

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在孩子不識字的年齡段,家長可以通過採取以下"不識字閱讀"的方法,讓孩子儘早的培養起閱讀基礎,贏在起跑線:

· 0-1歲調動孩子五感

一歲之前的孩子除了視力發育尚未達到一定程度之外,他的聽覺、嗅覺、觸覺都已經很完善。

在這一階段,家長需要做的講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觸摸書,甚至是聞書所特有的氣味。

充分調動孩子的五感,讓孩子玩書,在觸碰感知和遊戲中來"閱讀"。

· 2~4歲的繪本閱讀

1歲之後孩子的視覺發育逐漸成熟,身體發育也從大肌肉運動向精細運動轉化,也就意味著孩子能夠清楚地看到繪本上的圖畫,手指靈活度也提高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翻閱繪本。

注意,孩子活潑好動,我們做家長的就要想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一起進行繪本閱讀的時候,要生動形象。

· 4~6歲文字敏感期

在孩子4歲左右,不少家長夥伴會發現,孩子開始對文字產生敏感,即識字敏感期來到了。


孩子到了"識字敏感期"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他會在日常生活中去留意文字,並且指著有文字的地方,會主動詢問字的讀音和意思,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注意維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主要還是以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閱讀模式為主。

當然,在學齡前,文字閱讀都還不是重點,家長要注意給孩子一個不急不緩的過渡期,也讓他去適應從讀圖向讀字變化的過程,體會文字閱讀同樣可以帶來的樂趣。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