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期滿,他主動申請再干一年 劉濤:戰疫斗貧, 扶上馬再送一程

貴陽晚報 發佈 2020-03-02T18:23:37+00:00

2月 28 日早上 9 點,息烽縣小寨壩鎮下寨組防 " 疫 " 卡點,劉濤將頭一夜 " 通行記錄表 " 交給前來接班的隊員;喝剩的半瓶水在臉上 " 劃拉 " 兩下,稍作清醒,開車離開;按照計劃,今天,他要去回訪 " 貧困戶 "。

2 月 28 日早上 9 點,息烽縣小寨壩鎮下寨組防 " 疫 " 卡點,劉濤將頭一夜 " 通行記錄表 " 交給前來接班的隊員;喝剩的半瓶水在臉上 " 劃拉 " 兩下,稍作清醒,開車離開;按照計劃,今天,他要去回訪 " 貧困戶 "。


細雨中,劉濤的私家車在通村水泥路上時快時慢。張思吉的家在小寨壩村上壩田組近山頂的一處坡地間,水泥院壩,正三間平房,白瓷磚覆牆,進堂屋是鋁合金嵌玻璃四開門。


" 像這雨天,老張的腰還疼不疼?姑娘年後回家沒有?通知你護林員哪天去上崗?"。一見面,劉濤問了張思吉一連串的問題。張家門口從上至下貼著三個牌子,另有幾張海報。《二維碼門牌》《息烽縣脫貧攻堅干群結對聯繫卡》《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信息公示牌》《息烽縣就業扶貧政策宣傳》等。


" 你看,我們劉老師的照片還在這貼著呢,都兩年了。" 張思吉的右手指向身後的《息烽縣脫貧攻堅干群結對聯繫卡》。上面寫著,結對幹部:劉濤;單位:貴陽市中心實驗幼兒園;結對時間:2018 — 2020 年。

2018 年 3 月的一天,劉濤在三歲兒子的額頭親了又親,轉身遞給妻子,離開了他工作了十年的市中心幼兒園辦公室;拖著一個行李箱,前往息烽縣小寨壩村村委會報到。這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和崗位—— " 駐村第一書記 "。


" 老婆,我這裡條件很好,組織上信任我,我在這好好干兩年就回來,你在家多辛苦。" 初到村裡,劉濤給妻子這樣報平安。" 下村前,我看過不少電視新聞,對『駐村』的山路泥濘和房舍破舊印象深刻,但這裡顯然不同,高速、鐵路、國道都經過;全村也只有兩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且在 2014 年就脫貧了 "。


便捷的交通加上境內以 " 開磷 " 為首的眾多企業,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或外出或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雖衣食無憂但也談不上特別富裕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村串戶,劉濤在《工作日誌》上寫下這個初印象。除此,他還敏銳地看到 " 這個『後進村』村支兩委不僅組織軟弱渙散,人手都還不齊全 "。


" 當時小寨壩村加上我們駐村幹部共有 50 多名黨員,而掛有『黨員活動室』的房間只能容納十幾個人;雖然不能保證每次開會全到齊,但每次黨員大會來了要麼坐地上要麼站著聽;顯得組織很不尊重人 "。劉濤說村委會辦公大樓有三層,大房間空起的有幾間。劉濤想到了自己的 " 東家 ",貴陽市中心實驗幼兒園接到報告後,一次性購買了兩人桌 20 張,獨椅 40 把,外加一台電腦和彩色印表機,請廠家派人隨車直接送往村委會安裝調試好。


兩年里,在劉濤的牽引下,貴陽市中心實驗幼兒園除了對小寨壩中心幼兒園多次結對幫扶外,還走進當地殘疾困難家庭和困難黨員家中,精準幫扶。

" 駐村第一書記 " 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幫助建強基層組織,在小寨壩村和中心村,記者看到," 黨建在基層 " 的展示區圖文並茂,設計規範,主題突出。" 這些都是劉濤書記帶著我們一起干出來的,跟著他,我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中心村村支書李波,年後剛被選任," 在外面打工十多年,從沒想到回到村裡來工作;確實,駐村幹部來的這兩年,村委會變得『有呆法了』 "。


站在張思吉家院壩望向山下,120 畝的 " 龍蝦養殖基地 " 圍著水塘連片鋪開。" 土地流轉涉及四五十戶,辦理各種證照,村委會全程協辦,十天裡全部搞定 ",養殖戶張雨順提起村支兩委在 2019 年自己決定創業時的 " 給力 ",滿口信服。

" 傳統農業,靠種包穀類似的肯定是不行了,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向有限的土地『要經濟』。" 走在小龍蝦養殖的田埂上,劉濤語氣堅定,目視遠方。

鏡片背後,能看見他眼球的血絲,自正月初九回到小寨壩起,每隔一天,他都要在下寨組的路口卡點帳篷里,守防一整夜。" 其他駐村幹部年齡都大了,村委會幹部還要做春耕,我和李波書記就一對一天輪流來值夜班了 "。

" 濤哥,我和我的閨蜜都覺得你變得成熟了,考慮問題更全面了 ",離家 27 天,劉濤突然收到妻子的微信,一個笑臉,三個豎起的大拇指。


幾天前,貴陽市中心實驗幼兒園黨總支書記、園長冷小雪接到劉濤的申請:" 聽說我的駐村兩年滿了,可能要回來,能不能請求組織讓我幹完『脫貧攻堅』最後這一年。"

兩年里,由 " 客人 " 變身村寨的 " 主人 ",劉濤說一路走來,他最清楚無論戰 " 疫 " 還是斗 " 貧 ",他們這些 " 駐村幹部 " 都需要在服務地再發力—— " 扶上馬再送一程 "。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志紅 文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