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能做的只有靜待轉機,生活不會一直難下去

源集知識課堂 發佈 2020-05-07T12:22:01+00:00

「每個公司都在想辦法縮減開支,我找了兩個月的工作,都沒找到,失業在家的滋味,讓我一個大老爺們都快哭了。

01、「APP崩潰,生活更崩潰」

前兩天,BOSS直聘APP崩了。



雖然是短時間的出現故障,但還是令人意外。


因為,App崩潰的背後,是求職人員的倍增。


也就是說,疫情之下,失業的人員太多了。


就在昨天深夜,我一個男性朋友窩在自己的房間裡,微信向我哭訴:


「每個公司都在想辦法縮減開支,我找了兩個月的工作,都沒找到,失業在家的滋味,讓我一個大老爺們都快哭了。」


接著,他問我:


「你覺得,短時間內,這樣的情況,會改善嗎?」


我無奈的截了一組數據告訴他:


中國工業產出已下降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0.5%;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4.5%;出口下降17.2%。


這意味著什麼?


用《人類簡史》作者說的:


「我們要面臨的或許是這一代人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危機。」


多家外貿工廠倒閉,出口企業深受重創,而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27日,我國進出口企業數量達641萬餘家,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超過2000萬。


疫情帶來的後期動盪,結果可想而知。


包括,就像前不久爆出的影視行業至今已有5328家註銷吊銷在內,也會導致一大部分人沒有工作。



雖說,我想樂觀看世界,但事實告訴我,目前這個情況真不容樂觀。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未來賺錢的渠道會越來越少,工作也將繼續難找。


但就在這種形勢下,我依舊還是刷到了這樣的困惑:



「我不想上班。」


「職場奮鬥好辛苦?」


可哪一份工作不辛苦呢?特別是在眼下的節骨眼上,有工作其實是一種幸福。


就在剛剛,我看到世界最大的遊樂場,迪士尼也宣布從本周開始停止向10萬餘員工支付薪酬。



曾是寫童話故事最美的樂園,如今也進入至暗時刻。


連網友也紛紛表示,童話里果然都是騙人的。


所以,真心奉勸各位一句,無論你現在覺得領導多麼愚昧,同事關係多麼糟糕,職場奮鬥多麼辛苦,也請先忍一忍。


保住飯碗,最重要。


雖說經濟影響的寒冬終會過去,但這個過程,起碼你得先能撐住。



02、「兜里有錢,幹啥不慌」


另外,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最近文章里高頻出現的詞也變了。


精緻、儀式感、奢侈品、高消費等消失的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則是,報復性存款、消費降級等滿是讓人勒緊褲腰帶活法的爆款詞彙。


之所以能成為爆款,當然就是因為共鳴高。


這屆年輕人顯然都是很明白的一群人,已經從注重享受體驗,一步過渡到務實性的生活。


既能在繁盛的時代享受騰飛的經濟效益,也能根據實際來調整生活的節奏,適應能力極強。


4月17日,華商韜略發布了一篇文章,公布了一組數據:


全國都在報復性存款,每天有700億存向銀行。


這可跟我們最初的判斷完全背道而馳。


本以為,居家隔離2個月,會迎來報復性消費,沒想到,年輕人把口袋捂得更嚴實了。



有一陣子,豆瓣的#喪心病狂#小組,也迎來了很多新成員的加入,成為眾多自媒體爭相討論的對象。



「年存10萬的年輕人,都是怎麼存錢的?」


「喪心病狂,攢出100萬」


類似這樣標題的文章,頻頻出現,而且閱讀量都甚高。


為什麼,大家都開始積極存錢了呢?


那要先問這樣一個問題:


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你的錢能撐多久呢?


有數據說:在我們的可支配收入中,有73%來自於勞動所得。


也就是說,收入中有一半以上是來源於工資收入。一旦停止工作,收入就將會中斷。


然而,疫情讓失業危機赤裸裸的呈現在人眼前,以前覺得很小機率發生的事情,竟然也發生了。


在這樣的影響下,存錢就變得緊迫起來。


所以,還是那句話,成年人的安全感,是錢給的。


沒有錢,萬萬不行。


03、「持續成長,被淘汰的就不是你」


一個邏輯是,想要持續性的賺錢,就得持續性的有工作可做,可持續性的工作,就得你自己能持續性的成長。


大機率,疫情下沒被淘汰下來的人,都是有著他獨特的能力。


要麼無人能替代,要麼你的價值比別人更強一點。


就拿我自己所在的自媒體行業來說,前兩天就看到一個令我震驚的的消息。


曾經喜歡的一個大號,竟然在上個月解散了。


一時間,負責招聘的HR收來的全是那個號的編輯,正好一個朋友曾在那裡工作,我問他有沒有影響,他反而回,我升職了。


其實,我一點都不驚奇。


這個朋友,活該他升職。


很多新媒體小編,常規的工作就是採集文章,搜集諮詢,以及原創文章,但這個朋友不一樣,早就在1年前,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早早就學起了社群運營,以及研究數據編程軟體。


朋友圈也常常分享一些解鎖新技巧的方法。


自媒體市場已經成熟,那在這片領域深耕的人,就註定不能只停留在初創的水平。


所以,達到高階水平的人,才能被留下。



持續學習是終身要做的事情,並且要選擇正確的賽道。


因為,每一個想要學習的念頭,都有可能是未來的你在向你求救。


就像那句雞湯說的,當一個人持續成長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幫你。



04、「身體沒毛病,一切就有翻盤的可能」


持續學習,也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


有一陣子,一個曝光出來的數據,讓很多人震驚。


中國每年約有55萬人猝死,而且據相關統計,中國心臟性猝死年齡分布為18-80歲,也就是說猝死是不分年齡段的,誰都有可能遇到。



你以為你還很年輕,卻不想病魔對誰都公平對待。


你不愛惜身體,就要吃身體的苦。


這次疫情,宅在家的大段空白,讓很多人開始思考的重要一點,就是,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但坦白講,這一屆年輕人,好的一面特別好,差的一面也特別極端。


善良、勇敢,但也愛熬夜,愛放縱,特別是拼起命工作時,更把身體放在一邊。


當壓力倍增,熬夜晚睡便漸漸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


有機構做過調研,近42.6%的人群通常在22:00—23:00入睡,近33.7%的人群通常在23:00-24:00入睡,而凌晨才進入夢鄉和作息長期不規律的人群則占比達到了23.7%。


這一事實造成,熬夜猝死的新聞,越來越多。


身體都沒了,你還拿什麼拼?


到最後才發現,想拼的時候,年輕時熬夜,耗損了太多的精力,現在有機會拼,也覺得拼不動了。


正如那句話說,年輕時透支的身體,以後也會加倍奉還。


其實,機會大多都是經過沉澱而來的,年輕時候的機會,你沒能力抓住,等稍微成熟一點,有能力的時候,希望你也能有一個好身體抓住它。


別再熬夜了,真的會死。



05、「靜待轉機,生活不會一直難下去」


疫情雖導致失業,但不代表就此被打敗了人生。


現在你覺得難的時候,其實恰恰也是在提醒你需要改變進步的時候。


就像畫紙需要留白,這段時期也就當人生另一個留白的機會,好好思考下接下來的路。


還記得前段時間,#疫情過後,你最想做什麼#的微博熱搜嗎?


很多人都在認真思考:


有人答:要好好工作;


有人說:要好好去愛;


還有人說:要努力賺錢;


這才沒過多久,也請千萬別灰心喪氣。


生活的背面,翻開來看,還會有驚喜等著。


你一定要走,走到燈火通明。


當我們所有都理通,想通的時候,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靜待轉機,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