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豐:疫情過後人類能生活的更好嗎? (轉載)

張德禮教授清北博士後 發佈 2020-05-29T05:56:02+00:00

王元豐:疫情過後人類能生活的更好嗎?已有 1906 次閱讀 2020-5-28 08:30 |系統分類:觀點評述。

王元豐:疫情過後人類能生活的更好嗎? (轉載)

已有 1906 次閱讀 2020-5-28 08:30 |系統分類:觀點評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1235287.html

疫情過後人類能生活的更好嗎?

王元豐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七十多年,是人類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段時間世界上沒有大規模的戰爭,雖然有諸如地震、海嘯和瘟疫等災害,也沒有在全球造成特別大的影響。尤其是蘇東劇變後三十多年,在總體和平、穩定的環境下,人類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衡量社會的發展水平,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1990年創立的人類發展指數(HDI)是很好的指標。HDI由預期壽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質量三項基礎變量組成,可以用其來標度國家和全球的發展(HDI指數在0至1之間,越接近1表明發展水平越高)。UNDP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與指標:2018年統計更新》顯示,過去三十年,所有地區和人類發展群體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雖然全球人口在1990至2017年之間,從50億增長至75億,2017年全球HDI值為0.728,比1990年的0.598上升約21.7%。在世界範圍內,人們的壽命更長,受教育程度更高,生活機會也更多。人類平均壽命比1990年增加了7歲,超過130個國家普及了初等教育。


(Source:http://hdr.undp.org/sites/default/files/2018_human_development_statistical_update.pdf)

正是在人類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正式通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指導2015至2030年的全球發展。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以綜合方式解決世界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發展問題,使人類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出到2030年,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消除飢餓。這樣偉大的任務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人類在向更美好生活的路上前進著。

然而,進入2020年這個庚子年,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突然在世界肆虐,不但已經使全球數百萬人感染、數十萬人死亡,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受到影響,人們被隔離在家中,心懷恐懼。疫情還遠未結束,但已經引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很多國家的失業率上升到歷史少有的水平,全球各地大量人口生活非常艱難。這次歷史性的傳染病,對人、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在人類過去百年的歷史上是沒有的,甚至堪比世界大戰!

現在世界很多國家的政府和社會在積極抗擊疫情,也有很多專家和學者在探討疫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各種觀點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認為疫情是人類社會的一個轉折點,人類社會將從此劃分為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此前和此後不同階段。對這樣的觀點,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在這裡,我想問的問題是:這次疫情之後,人類社會能夠生活的更好嗎?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怎樣來衡量人類會不會過得更好?第一個就是這次疫情之後,未來還會不會再發生這樣的大規模的傳染病,造成大規模的死亡,給人類帶來痛苦和恐懼。如果總有這種事件,人類肯定就過得不會很好。但是比爾•蓋茨近期接受採訪說,新型冠狀病毒這樣大型傳染病,未來每20年左右就會捲土重來一次。

這就引出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人類社會以後會經常有這種傳染病呢?前些天,我發表了一篇文章「歷史性疫情需要反思人類中心主義」,就在探討這樣的問題。這裡很重要的是人和自然的關係緊張,這是當前人類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矛盾。這篇文章中指出了工業革命以來,由於科技的進步,人類獲得了巨大的能力,更容易在自然中獲得我們生存、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人們採用各種手段,利用地球上的動物、植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資源,地球成為支持人類發展的外部條件。

然而,人類社會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威脅!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染病被認為是人類捕食野生動物來的。聯合國環境署疫情之後發布了一個名為《新冠病毒,自然對人類敲響了警鐘》的視頻。因為,人類侵占了野生動物的棲息空間,獵殺野生動物,使人類接觸到了很多未知的病毒。而且,由於人類行為對自然界的破壞,使物種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不但使得平均每4個月就會出現1種新的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而且抗擊傳染病的能力也相應的降低。

目前,人們反思的是傳染病預警系統以及公共衛生醫療系統存在問題,將要進行大力建設,予以改進。但僅這樣還不足以防範未來的風險。就像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更好,你建房子,如果你僅僅把房子建得更加結實,但是未來外部的風雨雪更大,甚至發生洪水,能摧毀和壓壞你的房子,你的生活還能好嗎?所以,人類需要不讓外界的改變給我們帶來更多威脅!中國已經緊急出台了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法律。國際上有專家呼籲,全世界都應該禁止野生動物的交易,避免再有像新冠肺炎這樣的傳染病進一步發生。但是,僅僅不獵殺野生動物是不夠的,人與自然關係中還有另一個更大的矛盾,另一個全球性的威脅籠罩著人類。

這就是全球氣候變化!人類行為使全球氣候發生變化,在科學界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氣候變化不僅使未來氣溫升高,還會引發更多的如洪澇、乾旱、颱風等極端氣候,導致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農業等很多行業受到巨大影響,生物多樣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氣候變化將導致多種多樣的氣候災難,如果應對不力,人類未來面臨的危險和災難,可能不比這次新冠肺炎病毒小。

(Source: https://www.climate.gov/teaching/resources/impact-global-temperature-rise-4-degree-celsius)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聯合國主持召開了很多的談判,取得一定的成果。在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以及前面提到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兩個聯合國的文件,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巴黎協定》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這樣的話,才能夠使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威脅降到較為安全的水平。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人類社會的進展並不令人滿意。聯合國《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在氣候行動和生物多樣性等與環境有關的目標上,世界缺乏進展尤為明顯。全球在扭轉氣候變化方面仍需要「更具雄心的計劃和加速的行動」。這次新冠肺炎以後,由於大家居家隔離,很多生產和生活活動受到限制,人類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得到了5%左右的降低,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那麼,新冠疫情結束以後,會不會繼續這樣的勢頭呢?人類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是不是又會增高呢?新冠肺炎病毒說明人類是有能力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控制氣候變化的影響。現在關鍵就是看我們在疫情之後是否吸取到足夠的教訓,人類的行為是否真的發生改變。

影響人類社會能否生活得更好的還有另一個矛盾就是人類社會自身存在的矛盾。什麼意思呢?就是當前世界範圍內的人類社會所存在的不平等,正在對人類社會的美好生活造成影響。聯合國《2019人類發展報告》的主題是「超越收入,超越平均,超越當下:21世紀人類發展的不平等」。因為聯合國已經看到,人類發展的不平等成為人類進步的巨大阻礙,不解決不平等的問題,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就很難。不平等問題已經引起世界的關注,百分之一的社會精英,攫取社會大量的財富,而且,隨著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更加劇了這種不平等。

(Source:http://hdr.undp.org/sites/default/files/hdr2019.pdf)

雖然過去幾十年人類社會發展較好,但是,這種發展也積累了很多矛盾。一方面是收入的不平等,在不同人群之間收入差距巨大。此外,性別的不平等,不同國家和區域人之間的不平等,當然,還有代際不平等的可持續發展。這些不平等產生了很多問題,使得人類現在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同時,不平等使得在各種災難和風險面前,社會的抗擊能力變弱,造成更大的損失。 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死亡的人,很多是老年人,有基礎病的病人。在美國,非洲裔群體死亡的比例比任何群體都高。所以,不平等造成社會出現更多承受風險能力低的群體,如果未來再有風險,包括氣候變化、傳染病和地震等自然災害,很多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等弱勢群體受到的衝擊影響會更大。現在,很多人在討論疫情之後全球化、供應鏈的重新調整,但考慮怎樣減少人類社會的不平等還不多。未來人類社會是否會由於不平等造成國家內部的動盪,不同國家之間的衝突,引發諸如世界大戰那樣的衝突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疫情之後人類是否能過得更好,取決於人類能否將由於過去發展模式和人類行為,所造成的人與自然的矛盾、人與社會的矛盾很好地解決。這次疫情給人類提供了解決這些矛盾,重新規劃發展的機會。如果人類能夠在疫情之後,深刻反省疫情所帶來的問題、疫情發生的原因,對我們的發展模式進行調整,對發展目標進行重新設計,讓人類的行為方式改變,我們還有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未來。如果不能,人類社會的美好生活就會受到威脅,甚至被毀壞!

文章為作者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環球財經》雜誌上的專欄文章。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王元豐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1235287.html
上一篇:月亮與蛙聲

收藏

當前推薦數:7 推薦人: 鄭永軍 路衛華 遲延崑 孫頡 黃永義 武夷山 農紹莊

推薦到博客首頁

該博文允許註冊用戶評論 請點擊登錄評論 (2 個評論)

|

贊[2]農紹莊 2020-5-28 20:11今天,美國用超過十萬人的生命,驗證了這個代表全世界最高水平的西醫「最現代化」科學體系面對疫情的無奈。

|

贊[1]遲延崑 2020-5-28 11:41人類社會的進步總是不平衡的,跌跌撞撞。但是總的趨勢不容懷疑。
克服疫情要靠科學。人類的科學教育需要加強。但是反科學的勢力也很強大。
中國應當做好自己。而科學家應當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要事實就是地從實際出發研究解決面臨的問題。不要迴避不要空談,要從實際出發提出並解決問題。
比如我們現在似乎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特效藥和疫苗上。我覺得疫苗應當搞,但是也不應當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微不什麼不能從實際出發,找打更現實的方案?比如說中藥 在SARS和這次新冠疫情中否發回來很好的作用,為什麼不總結經驗廣泛推廣?這應當是中國對人類的一個重要貢獻。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有些過於曖昧過於自卑。我記得約翰霍普金斯的科學家曾經向中國專家詢問過中藥的作用,單思我們的張文宏先生說沒有明顯的副作用,但是作用難以評價。這顯然不符合實際啊?
再如,飛沫傳播和氣溶膠傳播本來就難以區分,但是我們一度否定氣溶膠傳播。就是因為覺得他2難以防備,這匯總鴕鳥政策與人傳人的糾結異曲同工。我覺得我們應當勇敢面對氣溶膠傳播,完全用可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創造一個充分限制這種主要方式的室內環境,這既是對空氣充分循環消毒,保證任何地方的病毒濃度都不至於達到致病的水平。這是有成本,但是彼其普遍限制人員流動來說是值得了。紫外線,肯定是一切病毒的剋星。希望大家認證對待這個問題。
請評論我的博客:《充分利用紫外線消毒創造一個安全的室內環境 》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7474-1233889.html
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