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華念博士——社會實踐篇

cathy的寫字檯 發佈 2020-06-08T06:17:33+00:00

清華大部分理工院系的博士生課程設置中會有必修社會實踐,大體內容是去企業實踐6周左右,對接的企業分為院系對接(例如像自動化系會對應機器人、網際網路等),或者校級對接(例如可以選擇基層掛職、政府部門相關工作等)。

清華大部分理工院系的博士生課程設置中會有必修社會實踐,大體內容是去企業實踐6周左右,對接的企業分為院系對接(例如像自動化系會對應機器人、網際網路等),或者校級對接(例如可以選擇基層掛職、政府部門相關工作等)。大家通常選在博士二年級或者三年級的暑假參加實踐,實踐地點可以是全國各地,有北上廣深,也有青海西藏,有旖旎的南方小鎮,也有壯麗的西部戈壁。

雖然一直知道培養計劃有這樣的環節,但當我得知要選課的時候心情還是超級雀躍,這是多麼好的服(you)務(shan)社(wan)會(shui)、報(chi)效(he)人(wan)民(le)的機會啊!


綜合考慮專業方向和地域因素,我心中的理想實踐是位於廣東佛山的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實踐,最終經過激烈的選課角逐(如果是大家廣泛感興趣的課題或者地區,競爭大概是1/6),依靠我驚人的實(yun)力(qi),過(bei)五(xi)關(tong)斬(chou)六(zhong)將(le),我終於選到了期待中的廣東佛山實踐!


【實踐課題】

我的實踐在廣東佛山南海區的一家初創科技公司,主營業務是計算機視覺,而我的實踐課題是「瓷磚自動檢測分類系統及算法研究」。這部分大家應該不想了解太多細節,所以我只粗略介紹啦。

由於我的實踐課題是為了幫助瓷磚廠解決實際生產問題、提高生產效率,深入了解瓷 磚廠的生產現狀、實際工作流程和實際需求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深入工廠車間一線、現場觀察流程後,在與流水線工人深入交流探討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項目的總體方案,從硬 件和軟體兩方面來實現瓷磚自動分類的功能:硬體方面搭建採樣設備,從流水線上自動採集高質量瓷磚樣本圖像,用於替代人工觀察瓷磚的過程;軟體方面,從監督學習和無監督學習兩個方面設計分類算法,用於替代人工挑選樣磚和瓷磚分類的過程。

公司的團隊氛圍特別好,老闆是武漢高校的教授(下面我就稱「姚老師」啦),員工多是剛畢業的本科生,整個團隊氛圍比起職場更像是學校裡面的師生關係。平時和大家相處非常愉快,還會和公司小夥伴一起聚餐、約早茶、看電影。實踐期間我也和大家組成學習小組,交流和探討技術問題。我覺得非常幸運在這樣的團體中和可愛的大家一起共事六周。


尤其最後實踐快結束的時候,有一個超級令我感動的小細節,為了給我送別,姚老師專程請我們吃飯、看電影,最後愚蠢的我在電影院樓梯把腳崴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崴的,可能有特殊的摔跤能力吧orz),姚老師和公司小夥伴們堅持把我送到醫院,陪我拍片、買藥,送我回家,最後連醫藥費都是姚老師墊付,說我是在實踐期間受的傷他來負責——前兩天因為參加比賽他們已經熬夜兩個通宵了,陪著我吃飯、看電影、去醫院到深夜一定非常累,但大家都沒有怨言,反而非常關心我。這份感動我會一直一直記得。

【區域文化與產業經濟】

佛山政府對於人才引進非常重視,也有很多相關利好政策。實踐之餘,當地政府也組織我們參訪了佛山當地的著名人文景觀,如西樵山、黃飛鴻紀念館、南海觀音、舞獅等,了解佛山的傳統文化幫助我更好地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

佛山也是廣東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聚集了大量企業,實踐過程中,我有幸借佛山電視台組織的機會走訪了典型當地企業,如健力寶、一汽大眾、海天集團、美的集團等,一方面了解行業發展的規律,另一方面也促進思考個人的價值定位。總體來說,佛山商品經濟活躍,但主要還是傳統的小作坊式經濟,有核心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很少有。這也是我國近年來發展的一個縮影,經濟騰飛主要依靠人口紅利,科技創新方面還是受到掣肘。現在經濟增速放緩,且遭遇中美貿易戰,以華為晶片戰爭為契機,如何讓科學技術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讓科技創新推動企業創新從推動整體經濟發展,是我們接下來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跨高校交流】

實踐期間,我有幸代表支隊參加了佛山市政府組織的「魅力佛山行」佛山文化體驗活動, 與來自全國三十多所高校的師生密切交流。在這次活動中,我認識了很多來自其他高校的小夥伴並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尤其還蹭到浙大小夥伴的茶點和電影,開心!


【其他吃喝玩樂】

本科期間因為實習在廣東生活了一年多的時間,非常喜歡廣東的飲食文化,尤其潮汕簡直是美食家的天堂。之前一直沒有時間去,終於趁這次實踐逮到機會,約了幾個也在廣東實踐的同學,一行六人在潮汕度過了逛吃逛吃的美好時光(可惜沒有存圖,google了幾張潮汕美食大家隨意感受一下;侵刪)。很多人一起住超大民宿體驗感也很棒(類似別墅或者大四合院的設計,每個人有自己的房間,中間share大廳),晚上還可以一起打德撲,以後也想繼續嘗試這種人多的旅行模式。




我個人認為社會實踐是博士生培養中非常好的環節——尤其對於理工科博士,帶我們暫時走出象牙塔,了解社會的實際發展與生產需求,學以致用。我一直覺得好的研究是立足於生產生活的,現在唯論文論的科研風氣使得很多研究和實際應用相隔甚遠,一旦遇到經濟環境不太好的時候,國家科研經費削減,無論是學科本身還是身處其中的個人處境都很艱難,博士生實踐也是給我們提供的一個反思窗口。當然,我們也不應該盲目推崇實用主義,我們需要仰望天空的人,也需要腳踏實地的人,理論研究必不可少,沒有理論支撐是不會真正的技術革新的。我覺得比較健康的模式是,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做理論和做應用的人,任何一個學科也都不該和產業完全脫節。

我的實踐是2018年的事了;今年由於疫情,聽說社會實踐要取消或者後延了。疫情之下大家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每個人都承受了很多壓力,希望大家都要好,一起共渡時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