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疫下歐洲華文教育:停課,不能停學

中國僑網 發佈 2020-06-13T17:25:13+00:00

據《歐洲時報》報導,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一座多元文化和語言聚集的城市。歐華漢語語言學校校長王肖梅和陳岩希望,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停課,不停學,疫情期間有所學」。

中國僑網6月13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一座多元文化和語言聚集的城市。這裡的學生大都掌握多門語言,中文對他們來說可能是第四、第五種語言。如果每周一次的中文課因為疫情停下來,對於孩子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都將產生很大影響。歐華漢語語言學校校長王肖梅和陳岩希望,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停課,不停學,疫情期間有所學」。

德國華人華僑聯合會主席、大唐華文學校校董李阿平表示,疫情之下德國華文學校面臨同樣的挑戰,需要通過在線課堂來保證學生每周的學習。

「非常時期的應對手段」

王肖梅介紹,歐華漢語語言學校從今年1月底開始停課,2月開始,學校就嘗試通過微信語音等形式保持學生和老師的基本互動和交流,並且組織教師開始進行網絡教學的相關培訓。

經過多次嘗試,歐華漢語語言學校決定自3月7日開始,通過ZOOM網上會議軟體方式,對13個班的學生進行網絡授課。王肖梅表示,教師注重在三個小時的授課時間內調整課堂節奏,讓學生勞逸結合。教師除了運用提問和舉手發言等傳統互動形式外,也增加了圖片、視頻、動畫、PPT文檔課件等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

圖為中文課轉到線上授課。(《歐洲時報》/受訪者供圖)

課後,教師會將相關課件分享給學生和家長,幫助其進行複習。王肖梅認為:「網絡保障了學生和老師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

區別於傳統課堂,教師需要面臨的技術和教學方式的挑戰,家長也需要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之中,家校配合成為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一環。

李阿平介紹,大唐華文學校學校從今年3月份開始開展在線教學,用她的話說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李阿平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迫使華文學校做出教學方式上的嘗試,但目前還存在諸多挑戰:第一,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還存在局限性。第二,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持續吸引其注意力,非常困難。第三,傳統課堂上,老師的肢體動作、神情等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同時老師也能直接了解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但是在線課堂無法達這樣的效果。

陳岩認為,網絡教學是非常時期的應對手段,它不能取代傳統課堂。「傳統課堂不僅是學習知識,也能夠培養彼此感情。藉助中文學習,中國文化,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一起攜手走過一段難忘的時光。」

中國快速發展,中文學習熱情被點燃

疫情會對華文學校產生怎樣的後續影響?王肖梅坦言,疫情增加了華文學校的危機處理能力。以前出現臨時情況,如下大雪等氣候原因,恐怖襲擊等人為原因,學校只能被迫停課,沒有想到要採取其它形式開展教學。「新冠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影響範圍頗廣,這讓我們意識到要保證教學延續,不能一味停課。」

「既然辦學校,我們就要時刻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王肖梅說。

「越是身在多語言、多文化交融的環境中,我們越希望華僑華人子女、華裔青少年能夠加深對自己祖籍『根』的語言的理解和應用,對祖(籍)國的了解。」陳岩介紹,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歐華漢語語言學校2008年得以創辦起來。

圖為學生與老師在線上交流。(《歐洲時報》/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十多年的時間裡,歐華漢語語言學校學生組成是華人、華僑家庭的學生占85%(包括混血家庭占一半左右),非華裔家庭的學生占15%(先後有十幾個不同國籍的學生在校學習)。

李阿平1995年在德國法蘭克福與幾位家長一起籌辦華文學校的時候,僅僅是從自己家庭和孩子需求的角度出發,「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種社會責任」。她所創辦的華文學校已經從法蘭克福拓展到「格林兄弟的故鄉」--哈瑙。她發現學校生源,不再局限於華裔家庭的子女,有越來越多的本地人因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而加入進來。「這背後其實與中國的快速發展息息相關,在德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業務上與中國掛鈎,越來越多人由此希望了解和認識中國。」

杜曉飛曾在第四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上榮獲「海外華文教師終身成就獎」,她既是歐華漢語語言學校的老師,又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從自己孩子身上的變化能夠感受到,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中文熱情的改變。

「兩個孩子出生在比利時,小時候他們不願意使用中國標誌的物品,不願意跟別的小朋友有所不同。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隨著中國發展越來越強大,他們自己認識到身為中國人非常驕傲。」杜曉飛表示,以前他們用法語簽名,後來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學習中文,練習中文簽名。「對於中國文化的認同,讓他們擁有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屬於自己的獨特氣質。」

被點燃的學習熱情,增強了華文教育從業者的信心。疫情只是一個「插曲」,當一切回歸正軌,李阿平希望華文學校能夠真正發揮平台作用,幫助更多有相同興趣和愛好的人溝通交流。

王肖梅和陳岩則在關注華文教育教材本土化,華文教育與中國以及各國學校的學分認證等問題。(凌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