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化旅遊發展的「右玉模式」

山西新聞網 發佈 2020-05-09T07:42:19+00:00

目前,我省抓住全域旅遊的發展契機,加快推進全域旅遊戰略部署,激活文化旅遊資源,實現文旅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近年來,依託特有生態優勢,右玉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體育品牌。山西右玉生態國際馬拉松賽。 (資料圖片)

開欄語:

2019年11月8日,山西被命名為全國第8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省級創建單位,這是新時代山西文化旅遊轉型升級的堅實印記。目前,我省抓住全域旅遊的發展契機,加快推進全域旅遊戰略部署,激活文化旅遊資源,實現文旅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以「三大品牌建設年」為主題,圍繞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以國際化、規模化、集群化為要求,建設一批提振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文化旅遊綜合體大項目,這是山西旅遊業發展的新定位、新要求。為了提高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知名度,從即日起,我報與省文旅廳聯合特開設《全域旅遊看山西》欄目,力求通過鮮活的文字、形象的語言、閃光的鏡頭,圖文並茂地詮釋全省各地在全域旅遊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真正叫響山西文旅新品牌,從而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注、支持文旅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右玉縣委、縣政府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載體,全面拓展「旅遊+」「+旅遊」的深度和廣度,全力推進重大轉型項目建設,以養心、養生、養老為主旨,打造「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右玉品牌,探索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化旅遊的右玉模式,已成為全縣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建設重點項目

增強區域活力

3月16日,右玉縣2020年重點工程項目集中開復工啟動儀式在城市會客廳項目工程現場舉行。當日,城市會客廳項目、古長城旅遊項目等3個文旅產業項目集中開復工,掀起了右玉縣生態文化旅遊項目的建設熱潮。

右玉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田心世說:「總投資7.6億元的集旅遊服務、交通樞紐、文化展示等為一體的右玉城市會客廳綜合體項目的開工建設,必將帶動全縣生態文化旅遊業發展。」

右玉印發《右玉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總體規劃(2017-2030)》,按照全省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戰略部署和全市「舉右玉龍頭、走生態之路、打長城品牌」的總體思路,打造全國唯一的西口文化和古堡文化體驗地、國際化馬產業和馬文化基地、北方油畫寫生和攝影目的地、晉蒙京冀生態後花園和避暑休閒養生首選地、綠色康養食品基地,以及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康體度假、休閒養老、特種旅遊等融合發展的生態文化體驗型旅遊目的地。

目前,示範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污水處理系統、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電商孵化中心等相得益彰,放眼右玉,綠滿新城。

發展全域旅遊

提升文旅品質

近年來,右玉縣打造了採摘賞花、休閒垂釣、民俗體驗、田園風光、生態度假等形式多樣的鄉村旅遊線路產品和鄉村旅遊目的地,尤其是隨著南山森林公園、蒼頭河國家濕地公園、殺虎口風景名勝區的4A級景區等生活度假日益完善,更是深受群眾和外地遊客的青睞。

2019年,成功舉辦第二屆右玉生態國際馬拉松、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山西右玉站)、城市足球超級聯賽小組賽B組第一輪(右玉站)、「弘揚右玉精神,唱響塞上綠洲——右玉生態文化旅遊消夏系列活動」、山西·右玉西口風情生態文化旅遊招商系列活動、右玉國際水彩藝術周等活動。在圓滿完成二青會聖火傳遞活動、二青會速度賽馬、場地障礙、越野障礙等賽事的同時,一座活力、文明新城提速升級。通過在「旅遊+」「文化+」上持續發力,右玉生態文化旅遊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加快產業轉型

構建新型格局

在加速右玉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中,近年來,右玉在旅遊景區景點公共服務配套建設,推進沿古長城旅遊公路等項目建設,提升小吃一條街建設水平,增強生態文化旅遊的承載力和吸引力等方面紛紛發力,形成了文旅業態多元化、文旅產品特色化的新格局。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旅遊+」「+旅遊」開啟了右玉生態文化旅遊「加速模式」。按照「旅遊+」的發展思路,右玉縣推動旅遊與生態、文化、體育、康養、美食等深度融合、一體發展,培育旅遊文化品牌。傾心描繪「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康養」「旅遊+美食」四大文章。同時,集全縣之力,構建「重大項目帶動、產業政策引導、融資服務支撐、產業基地承載」項目招商服務體系。

2020年,右玉縣新建玉龍馬園二期萬畝觀光牧場、金龍玉溪康養中心建設項目、中大科技公司年加工15000噸中藥飲片等5個新建項目;續建殺虎口文化旅遊區、青少年足球夏訓基地、南河灣生態提質工程等6個項目。

一筆筆民生投入、一個個民心工程、一座座生態文旅觀光區,凝聚了右玉建設生態文旅示範區的合力,加快構建以生態文化旅遊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切實把右玉

打造成為全國「兩山」理論示範區的核心區,成為右玉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本報記者栗美霞

(責編:馬雲梅、李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