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年收入7萬,老婆卻想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合理嗎?

攻城獅本獅 發佈 2020-06-13T17:40:09+00:00

最近某平台有個話題火了:我一年只有7萬的收入,老婆卻想要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她說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最近某平台有個話題火了:我一年只有7萬的收入,老婆卻想要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她說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看來來網友是如何回復的。

我就是那個上了圈子好的學校的人,特意轉學去的。

在我家年收入10多萬的時候,我上了我們這小城市唯一的私立初中,幾乎花光了家裡暫存的所有積蓄。

咳咳,雖然談不上自卑,但我說實話,能比別人要好的,唯獨只有自己的成績。

外教課上,某個同學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叫「LV」,大家哈哈笑,英國來的知名外教John講第一次聽到管自己叫「LV」的同學。

結果第二天,真就有一個女同學背了LV的包來上學——她自己的。

老師見到後打趣說:「今天沒背Gucci呀!」

我才知道她每天背著上學的書包也價值三四萬。

我家原先的代步車不到10w,咳咳,初中三年,我就沒見過第二輛售價在10w以下的車。

由於是新校區,離市中心有一點遠,好多人都是在學校門口的新小區新買了個房子+裝修。

平時不得不穿校服,鞋就成為了大家每天學習外熱議的話題,多貴的都有,往往某人穿了一次某款新鞋,第二天就有人買了一雙同款不同色號的鞋。

班裡的同學還會商量,我明天穿哪個,你明天別穿哪個,大家別撞鞋了。

我默默聽著不說話,因為我不需要考慮會跟他們撞鞋的事情——我的鞋子他們沒有,他們的鞋子我也沒有。

這些我都當不知道,也不會跟我媽講,我媽偶爾會跟我說:「咱們跟他們比不了家境,就只能比學習了。」

我雲淡風輕點點頭,然後繼續當別的家長口中稱讚的學霸。

初中確實總有土豪家長羨慕我成績好,家長會上誇我懂事省心,但我也會淡淡地羨慕他們吧,因為成績再好,未來最終畢業還是會為了生計勞累。

窮學霸唯一能風光的,往往就是上學期間。等二十年後同學聚會,誰有錢誰nb。

少說白手起家畢業十年家業千萬的學霸,自己生活里遇到過幾個應該都有數,之後只會更難有,原因是階層固化。

被誇學霸,這一點也不勵志,因為當年的我本身成績就不錯,沒轉學之前就是佼佼者。

我媽當然也知道我正常成績什麼樣,成績單在那擺著呢,可她除了努力工作,能給我講的話也只有這個了。

可能是因為巨額學費和家庭差異給了我媽動力,我媽在我上了初中後,幾年間工作業務能力突飛猛進,收入瘋狂增加,翻了幾倍。

初中我唯一不是頂尖的學科是英語,班主任友情推薦的英語班(沒收好處費,這個可以肯定,是另外一個學霸在上效果很好的),一年兩萬。

我媽給我報了一年半的。

老實講,我寧願我媽不報。

聽到我媽跟我說「周日去上課」那一句話時,我內心湧現的是淡淡的負罪感,我不確定我努力提高的三五分上限,值得那麼多 對我家庭來講 並非無所謂的錢。

初三的時候,家裡咬牙買了一輛奧迪a6l,脫離了學校最低端車序列。

我清楚,我爸媽是被刺激到了,本來他們換車的預算是20w。

嗯,現在我高中畢業都有一陣子了。

有時候會回想起初中。

同學家長,非富即貴,家裡做買賣的當官的都不少。

四五年光景,日常還有聯繫的同學,咳咳,不過五六十人的十分之一,其中還有兩個是我小學最好的同學。

認識了有錢的家長又怎樣?

人家開了個衣服加工廠能給你底價,你能買多少件?就買三五件好意思跟人開口?

人家是政府負責招標的頭頭,你連個施工隊的工長都不認識,一百萬保證金都沒得,能給你中標?

資源是給有能力使用的人提供的。

我媽的收入沒有因為認識了那些家長有半毛錢增長。

回到題主的問題。

我不知道為什麼,包括我父母在內的很多人,成天腦子裡想的都是讓自己的孩子,融入到更高層的圈子裡。

上好幼兒園不一定是為了早教,而是為了圈子。

上好小學、初中、高中不一定是為了師資,而是為了圈子。

上好大學不一定是為了大學,而是為了圈子。

你這僅僅是幼兒園,花費那麼多……

房貸一個月三千塊,一年三萬六,小城市的話,沒買過房子隨便猜猜哈,全款50w以上吧。

按你老婆的理念,都土豪幼兒園了總不能土鱉小學初中吧,幼兒園都是上流圈的,小學是工薪圈多沒面子,放心,頂尖價格圈子的教育,初中高中會越來越貴。

把孩子養大,20年,按幼兒園一年五萬這個水準,算上一切如課外課的花銷,不算複利,兩套房子不過分吧。

算上基礎複利,根據七二定律,不考慮房貸問題的話,三套。

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水平都不在一個level上,放進一個圈子裡,有個卵子用?

優質圈子的人認可你,絕不是因為你在優質的圈子裡,而是因為你本身很「優質」

把狼和山羊放進一個羊圈裡,山羊不會突然升華成狼,只會成為狼的腹中餐。

只有成為狼之後,你才有資格真正成為「狼群」的一份子

我講的是我初中的故事,初中同學關係湊合,還有些聯繫。

我想問問題主和題主老婆,你倆有誰能說出三個幼兒園的同學的名字?

評論區很多人有講我母親收入激增的事,這個的原因肯定不能單元歸結給壓力,她自身的積累、能力以及行業上限 都是更重要的因素,那些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有機會我會再講,還是蠻精彩的。

這些工作後的人自然明白,題主也可以略微想想,自己玩命幹活,收入能不能翻倍。

強調一點,我從未試圖否定私立初中給我帶來的成長,只是希望大家明白,這只是我認知蛻變的部分組成。

最後,成長告訴我的很珍貴的經驗之一,就是:

擠不進去,不要硬擠,就蒜擠進去了,也只是橘外人。


小編語:如果是你,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