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個圈圈詛咒你!漢武帝他兒子的精神謀反法

吾史無終 發佈 2020-01-06T03:23:36+00:00

導讀:顯陽殿中的酒在歌舞中緩緩入腹,廣陵王則將自己從前畫的那些圈圈變成了白綾,慢慢套上了自己的脖頸……要把自己勒死,廣陵王劉胥下了很大的決心。畢竟,勒死後自己不僅會耷拉著舌頭不說,還得用上翻的雙眼瞅著自己屎尿橫流,這樣的名場面對他這堂堂的大漢廣陵王而言簡直是莫大的羞辱。

導讀:顯陽殿中的酒在歌舞中緩緩入腹,廣陵王則將自己從前畫的那些圈圈變成了白綾,慢慢套上了自己的脖頸……

要把自己勒死,廣陵王劉胥下了很大的決心。畢竟,勒死後自己不僅會耷拉著舌頭不說,還得用上翻的雙眼瞅著自己屎尿橫流,這樣的名場面對他這堂堂的大漢廣陵王而言簡直是莫大的羞辱。

不過,劉胥就是要羞辱自己。因為他謀反了,而且還死性不改地謀反了四回!

當他為謀反所畫的詛咒圈圈被孫子輩兒的漢宣帝得知後,劉胥突然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所以,他不但要自殺,還要把自己活活地勒死!

廣陵王劉胥的幸福生活

劉胥上輩子肯定是拯救過銀河系的男人,所以他這輩子才能投胎給漢武帝當兒子。只是傍上了漢武帝這個雄才大略的天子做父親,劉胥心裡還有些不滿足。

俗話說,榮華富貴如過眼雲煙,身體好才是幹事業的最大本錢。所以劉胥在投胎的時候,還順便從輪迴道偷了一副能跟熊大熊二單挑的好身板。

老爹有本事、自己身體好,劉胥的日子當然有過頭。尤其是在被老爹分封到廣陵這個靈秀之地當大王之後,劉胥的小日子更是過得有滋有味。

自古江南多佳人,土大王劉胥自然不會放過這絕佳的美人懷、溫柔鄉,於是煙花絢爛之地總有廣陵王劉胥那佳人在側、沉浸於琴聲的身影。

而佳人雅樂也只是劉胥的幸福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心血來潮之時他還會叫上小跟班去遊覽這廣陵的名山大河。

按說有佳人相伴再加上名山大河的薰陶,劉胥應該也是個翩翩公子般的風流人物。只是蒼天也是調皮的,既然劉胥從輪迴道偷了一副好身板,它乾脆就讓劉胥成為了一個五大三粗的莽撞漢子。

劉胥這傢伙莽撞起來可是不要命的!

不知道哪個聖人曾說過:「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不僥倖。」

這句話意思,說直白點其實就是三個字——別作死!

而高大威猛、力能扛鼎的型男劉胥卻不管什麼狗屁聖人說過什麼。他要玩兒,就得玩兒些刺激的,要不然他總覺得會糟踐了自己的這副好身板兒。於是,什麼熊大熊二、豺狼虎豹,只要是個猛獸,劉胥都喜歡空手上去和它們摔跤撂跟頭。

要說劉胥這傢伙也確實命好,他雖然整日和猛獸打架幹仗,卻從沒發生過什麼缺胳膊斷腿的兇險事,這也許只能用「貴人命大」這四個字來解釋了

劉胥也認為自己是貴人,所以逍遙自在的廣陵王當膩歪了,他就想著能不能弄個皇帝來噹噹。因為在他看來,只有當皇帝,才不算委屈了他這貴人之命!

慾望是魔鬼!

尤其是想謀反當皇帝的慾望,更是會要人命的魔鬼。劉胥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即使認為自己命大,他也是小心翼翼地謀劃著自己的謀反方式。

如何能夠快樂地謀反,又能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的小命,這著實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劉胥揪了一大把頭髮之後終於是想出了一條安全謀反的妙計——精神謀反法。

畫個圈圈詛咒你

劉胥想出的所謂精神謀反法,簡單來說就是詛咒。詛咒當朝皇帝早歸極樂,詛咒其他繼承人早死早超生。因為皇帝連帶著其他人都死光了,他這個天命所歸的廣陵王才會成為當仁不讓的大漢皇帝。

只是這精神謀反法卻是一個慢功夫的勾當,不過慢就慢,劉胥才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這玩意兒到底有沒有效果。

藥,能不能治病吃了才知道;同樣,精神謀反法能不能將皇帝咒死也得咒了才明白。

於是劉胥就咒了他的小弟弟漢昭帝。

漢昭帝乃是大漢朝名正言順的天子,雖然年齡輕,但他也是有真龍護體的存在。所以劉胥要想成功地咒死漢昭帝,必須要規規矩矩地畫上一個大圈圈,還得帶上濃厚的儀式感

為了帶有儀式感地畫圈圈,廣陵王劉胥可是下了大本錢的。他從巫術盛行的楚國,請了一個巫師界裡會詛咒之術的行家裡手來替自己給漢昭帝下詛咒。

劉胥請來的這個巫師是個叫李女須的女巫,李女須雖然名字拗口,但她在裝神弄鬼的時候說的那些鬼玩意兒更加拗口難懂。

難懂不要緊,因為這些鬼玩意兒就是為了追求個神秘感。而且身為一名資深的影帝,李女須知道在說什麼的時候應該口齒清楚。

所以一頓騷操作之後,李女須哭了。她哭得肝腸寸斷,然後突然一個機靈,用略帶惶恐和榮幸的複雜語氣說了一句:「我被漢武帝靈魂附體啦!」

漢武帝靈魂附體!這可是嚇人的說辭。所以旁邊人一聽,也不管真假倒頭便拜。

觀眾是職業的,配合更是給力的。於是李女須暗中鬆了一大口氣,轉而模仿漢武帝那威嚴而清晰的語氣把這場戲的重點台詞說了出來——吾必令胥為天子!

不錯,就是這樣!劉胥很佩服自己的眼光,但更佩服李女須的演技。老爹一發話,自己的皇帝夢就不再是鏡花水月。

不管真假,反正老爹發話了就行,所以有些興奮的劉胥賞賜給了李女須大把錢財,更讓李女須趁熱打鐵去巫山禱告,以詛咒漢昭帝這小子趕緊去追隨先帝的腳步好給自己讓路騰地方

漢昭帝也是個懂道理的傢伙,哥哥劉胥這邊一詛咒,漢昭帝就麻溜兒地配合了起來,真的窮碧落下黃泉追隨老爹漢武帝而去了。

二十出頭的漢昭帝劉弗陵死得乾脆,但是以霍光為首的滿朝文武卻亂了陣腳。因為劉弗陵年齡輕,還沒來得及為大漢朝傳宗接代。所以霍光他們一時半會兒還拿不准該讓誰來接著干皇帝這個工作。

而這時的廣陵王劉胥也傻了眼,他沒想到自己請來的影帝李女須竟然有如此大的能耐,一開口就把自己的謀反大計干成了一大半。

不過傻眼也是一瞬間的事,回過神來劉胥的心裡就像燒開了的水,嘩啦嘩啦的翻滾個不停。因為他數遍了有資格接替大漢皇位的人選後,猛然發現似乎自己這個廣陵王竟然排在了最前面。

這一發現可不得了,劉胥就整日裡焦急地盼望著能從長安城裡傳來讓他當皇帝的喜訊。可是天不遂人願,雖然長安城的確有很多王公大臣提議讓他這個漢武帝的親兒子來繼任大漢皇帝,但卻被那個一手遮天的霍光力排眾議、硬生生地將皇帝寶座甩到了昌邑王劉賀的臉上。

劉賀當皇帝了,廣陵王劉胥有些失落,但他並不絕望。因為他有個大殺器——李女須。

既然李女須能咒死漢昭帝劉弗陵,那也必然可以咒倒昌邑王劉賀。於是劉胥就讓李女須繼續施展她的詛咒神功,要將劉賀這半路里殺出的程咬金拽下皇位。

而李女須也果然神通廣大,發功沒幾日,那屁股連皇位都沒捂熱的劉賀就被霍光給廢了。

這下子可把廣陵王劉胥給樂得合不攏嘴,因為他想著即使皇帝輪流做,這次怎麼也該輪到他了。於是他將李女須好好地封賞了一通,然後就悠哉游哉地等著霍光來請自己去長安城當皇帝。

劉胥的想法很美好,但那該死的霍光卻偏偏不按他寫的劇本來。那個在巫蠱之禍中僥倖漏網的漢武帝廢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竟然被霍光派人從掖庭接到皇宮中坐了龍椅。

這回劉胥的肺真的要氣炸了,他怎麼也想不通憑什麼自己辛辛苦苦詛咒來的繼位機會總是被人截胡。於是心裡氣不順的劉胥又讓李女須開始畫圈圈詛咒劉病已,只盼著早日把自己這孫子輩兒的小皇帝也給咒死、咒廢。

只是劉病已乃是能從巫蠱之禍中逃出生天的人,其氣運遠遠不是李女須那個影帝靠著機緣巧合就能咒得動的。所以當劉病已坐穩龍椅,又立了和他故劍情深的許平君的兒子劉奭做了太子後,廣陵王劉胥這才發現自己的精神謀反法在劉病已這裡不靈光了

精神謀反法不靈光,廣陵王劉胥也沒了脾氣。於是他只能安安分分地做他的廣陵王,享受著劉病已這個小皇帝賞賜給他的那些金銀財寶,從而不再讓李女須畫圈圈詛咒劉病已。

劉胥採用精神謀反法的原因

謀反之路千萬條,而廣陵王劉胥卻執著地選擇了精神謀反法。這種做法在現在看來很是荒謬可笑,但是若從當時劉胥這傢伙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是有著他自己的道理的。

而劉胥的道理,應該是有以下幾條:

1、前車之鑑。

漢武帝去世時將皇位傳給了還是個小屁孩的劉弗陵,而娃娃皇帝勢必懵懂無知,而這就讓其他覬覦皇位的人看到了謀反的機會。

有了機會,自然就會有人去試試水深水淺。所以漢昭帝初期的齊孝王之孫劉澤就打算舉兵造反,只是他出師未捷身先死,被青州刺史雋不疑來了個擒賊先擒王,後來直接被漢昭帝誅殺。

而之前就與劉澤共同謀反的燕王劉旦則在被漢昭帝赦免後仍然死性不改,之後更是勾結鄂邑蓋長公主和顧命大臣上官桀一同謀反,結果依然被霍光等人挫敗,落得個身死名裂的悽慘下場。

這兩起明目張胆的起兵造反都以失敗告終,說明直接舉兵謀反風險太大。再加上廣陵王劉胥和謀反作亂的燕王劉旦乃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他對直接起兵造反的後果更加心有餘悸。所以親兄弟的前車之鑑,是劉胥不敢選擇直接造反、轉用精神謀反法的一個重要原因。

2、強臣坐鎮。

漢昭帝雖然年幼,但是漢武帝給其遴選的顧命大臣霍光可是一個有大能耐的強臣。

霍光既然能挫敗劉澤和燕王劉旦連同另一位顧命大臣上官桀那等聲勢浩大的謀反,也就能降得住其他人的小打小鬧。所以,雖然皇帝年幼,但只要有霍光這個強臣坐鎮朝廷,大漢朝的政局就是固若金湯,想要起兵造反絕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故而,廣陵王劉胥再想當皇帝,碰到坐鎮朝綱的強臣霍光,他也只能選擇精神謀反法這種隱秘、又不用硬碰硬的辦法。

3、亂花迷眼。

亂花漸欲迷人眼,劉胥看到的亂花就是李女須的詛咒成功的詛咒到了他想詛咒的人。只不過劉胥看到的這一切,僅僅是一種巧合而已。

人有旦夕禍福,漢昭帝的死是其命中注定,不會因別人的祈福而延緩分毫,也更不會因劉胥的詛咒而提前一刻。

至於昌邑王劉賀僅僅當了二十七日皇帝就被霍光等人聯名廢黜,也不是因劉胥的詛咒有用,而是因為霍光等人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所做出的抉擇而已。

所以,在各種巧合之下,讓劉胥天真地以為是他的詛咒在起作用,再加上古人本身就比較相信這一套裝神弄鬼的玩意兒,從而讓被假象迷惑了雙眼的劉胥在精神謀反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4、魄力不夠。

俗話說「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要想謀反當皇帝就必須有謀反之心,更要有謀反之膽。但是從廣陵王劉胥一開始所選擇的謀反方法來看,他就是一個有心無膽的人。

畢竟,皇權爭奪自古就伴隨著腥風血雨。而劉胥則沒有不成功便成仁的魄力,只想坐享其成、等著天上掉一塊餡餅且還要偏不偏的落在自己的嘴裡。

所以劉胥這種守株待兔而又沒有魄力的人,就只敢選擇偷偷詛咒這種隱秘、風險小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春秋大夢。

5、實力不足。

常言道:一力降十會。謀反之事也是同樣道理,其他什麼原因都是次要的,要想謀反,最重要的還是要自身擁有足以支撐謀反的實力。

實力足夠,膽魄自然也就有了。這時,管他什麼前車之鑑也好、強臣坐鎮也罷,只需大手一揮,千軍萬馬碾壓過去,一切艱難阻擋都會於頃刻間灰飛煙滅。

只是劉胥沒有這個實力,所以他就需要顧東顧西、瞻前顧後,只能選擇精神謀反法這種自欺欺人的破爛玩意兒。到頭來白了青絲,也只剩空嘆一聲「蒼天不公」。

所以,種種原因疊加,廣陵王劉胥選擇精神謀反法,只是他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當皇帝的慾望而進行的一種自娛自樂的無奈之舉。

既是無奈之舉,劉胥心中也自然清楚此生將註定與帝位無緣。所以在漢宣帝冊立劉奭為皇太子之後,劉胥也曾一度放棄了他的詛咒神技。

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狗就一定會吃屎!劉胥就是如此,放棄詛咒謀逆也只是暫時的,一旦他心中產生不滿或者有了仇恨的念頭,重新拿起他的精神謀反法也是遲早之事。

最後的詛咒圈圈化成了自殺的白綾

劉胥的不滿和仇恨這次是源自於他那坑爹的兒子——南利侯劉寶。

劉寶這個二世祖不但胡作非為,而且也和他老爹劉胥一樣有著狗改不了吃屎的尿性。

劉寶因為殺人罪被漢宣帝剝奪了爵位,無處可去的他只能如喪家之犬一般重新回到廣陵跟著老爹劉胥混飯吃。

可是劉寶這傢伙雖然已經被罷官除爵,卻依然沒有收斂惡行、重新做人的覺悟。他在回到廣陵之後,竟然勾引起了老爹的妃子左修

左修這女人也是個餵不飽的貨色,名義上的兒子一勾引,自己就耐不住心中的慾望,和劉寶干起了有違人倫的齷齪事。

前腳殺人後腳就亂搞,早已在漢宣帝案頭掛上了名號的劉寶在齷齪事情敗露之後,就被漢宣帝下令下獄棄市。

兒子被漢宣帝拉到菜市口砍頭,劉胥自己則被牽連,丟了大量良田。賠了夫人又折兵又丟錢,劉胥心裡的小邪惡就再次蠢蠢欲動。於是,他又開始畫圈圈詛咒漢宣帝不得好死。

只是,夜路走的多了總會遇上鬼。劉胥這一次對漢宣帝的詛咒,不知為何竟然傳到了漢宣帝的耳朵里。

漢宣帝一聽爺爺輩兒的廣陵王竟然如此惡毒地詛咒自己,心裡就很不是滋味。想起自己之前還給這個便宜爺爺賞了那麼多封地錢財,卻換回了不得好死的詛咒,心裡失落的漢宣帝就不幹了。他冷哼一聲,便將此事交給了廷尉府嚴加查辦。

鍋蓋被掀開了,裡邊捂的陳芝麻爛穀子總會散發出惡臭的味道。劉胥眼見這臭味就要飄得滿天下都是,於是惶惶不可終日的他做了幾件事:

1、殺人滅口。雖然殺人滅口已經沒有意義,但是劉胥還是不想將自己幹得這些齷齪之事的細節公諸於眾。所以他選擇將參與話圈圈詛咒的人殺了好幾十,以將此事的荒謬之處儘可能的掩蓋。

2、痛快認罪。殺了知情人,劉胥自己卻並不打算狡辯。因為反反覆復地詛咒又詛咒,皇帝之位卻始終與自己失之交臂,劉胥自然有些心灰意冷。再加上漢宣帝既然已讓廷尉府查辦,自己再怎麼狡辯也是無濟於事的。所以他痛快地承認了自己之前畫過很多的詛咒圈圈,也算是給自己留個敢作敢當的名聲。

3、最後的夜宴。自知事情已無轉圜餘地的劉胥,也徹底放下了心中的執念。已決心赴死的他,在看破了名利的虛妄之後,將兒女、寵妃等與自己親近的人召集在一起進行了最後一次夜宴。夜宴中,兒女膝下承歡,寵姬愛妃載歌載舞,廣陵王自己也放聲高歌,歌唱這人生的欲與望、悲與歡。

4、赴死悔悟。雞鳴宴盡,廣陵王享受了一次人生的真歡。他放下了執念悟透了生死,於是囑咐太子劉霸自己罪惡深重,辜負了漢宣帝對自己的厚愛,自己當以死報之,並且不許太子厚葬自己,用以給後人留下警示。之後將白綾繞頸,決然赴死。

廣陵王劉胥死了,荒謬的精神謀反法也隨著他的死而煙消雲散。繁華落盡,皆是虛妄,而能在醒悟中身死,劉胥也算死得瞑目。

結語:劉胥的一生在荒誕中透著悲哀,精神謀反法也成為了後世笑柄。只是,歷史的意義在於它總會或多或少的為我們留下一些引人深思的東西。就像劉胥之事告訴我們的一般:做人做事要懂得自己的定位,不能好高騖遠;而且要想有所收穫,只能奮發圖強努力充實自身,守株待兔、寄望於天而坐享其成的想法只會讓我們辜負韶華、空餘遺恨!共勉!


吾史無終,持續奉獻精彩的歷史故事。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