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漫公園——一場社區公園的地形感知之旅

景觀設計100 發佈 2020-05-10T14:46:09+00:00

項目名:萬科金壇公園大道。漫公園,是一座以豐富的地形調動人們感知的社區公園。在公園的中軸上,我們把雕塑和戶外劇場融合在一起,它不僅僅是整個社區的標誌物,也可以是居民聚集舉辦活動的場所。

設計名:漫公園

項目名:萬科金壇公園大道

地址: 常州,中國

面積:2.4公頃

建成時間: 2019.1

客戶:無錫萬科

建築:都易設計

景觀設計: Lab D+H

主創設計師:鍾惠城、陳理揚

設計團隊:藍皓、梁嘉惠、劉志剛、凌齊美、陳志華、葉婉璐、鄧文欣、袁喆依、熊錚錚

業主團隊:余暘、祝逸、吳嚴霜、孫超然

施工圖團隊:中美園林

設計時間: 2018.8-2018.10

攝影:吳清山 山間影像

漫公園,是一座以豐富的地形調動人們感知的社區公園。漫公園的設計,是一次回歸空間的設計實踐,我們通過對地形的塑造,為身在其中的人們帶來多感的體驗乃至情感的交流。無論是盤旋的流水地形,還是摺疊的兒童樂園,無不在激發人的多重感受(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無論是微微起伏的草坡地被,還是橋下可通行的下沉劇場,無不在促進空間與身體的對話。下面,請隨著我們開啟一段地形空間之旅。

作為未來社區中心的商業建築,以東西向為軸線,向南北兩翼展開,兩翼100多米,中軸距離社區道路不到30米,形成強烈的古典對稱格局。對於這個狹長的建筑前廣場,我們希望景觀在空間尺度上與建築是平衡的,但它不應該只是一個附庸建築形式的景觀空間。

商業立面的展示要求與狹長地塊的尺度限制反而激發了我們去探索如何用純粹的「空間」來呈現空間,空間在這裡回歸到它的本質:尺度,高差,動線以及氛圍質感,「行為」自然而然地呈現在人與環境的互動中。

這種各維度整體融合的感覺,我們稱之為「漫」,它可以是行為上隨意洒脫的散漫,也可以是空間上不受約束的漫延。我們希望這個空間不要被功能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少一些目的性,多一些漫無目的的本能。

一座飛橋跨越場地,直抵商業中心,兩側下沉空間各有不同。一側是蜿蜒的步道伴著小溪,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引導人們在場地上穿梭漫步。另一側步道盤旋而下形成廣場和戶外坐階。無論是材質的選擇還是種植的塑造,都在強調空間整體的流暢感。

在北區摺疊公園的設計中,我們刻意減少兒童器械的使用。希望通過摺紙般的地形鼓勵兒童手腳並用,以身體感知大地。孩子們可以奔跑攀爬,可以躲貓比賽,自由自在地決定怎麼玩。

在公園的中軸上,我們把雕塑和戶外劇場融合在一起,它不僅僅是整個社區的標誌物,也可以是居民聚集舉辦活動的場所。它與公園一道宣示著一個社區開放與包容的決心。


萬科金壇公園大道項目位於常州金壇區華羅庚科技產業園,緊鄰濱湖新城。在具有前瞻性的規劃理念下,這個四十萬平方米的巨型社區,將通過一系列開放街區的形式與城市對話,而本項目將是這個空間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主要包括南側商業街的街道花園和北側的街心公園,前期作為先行區開放,後期將成為社區永久的公共空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