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旅行之後,我和另一半分手了

懷左同學 發佈 2020-03-01T14:04:31+00:00

01經常聽到很多人說,結婚前一定要和對象一起出去浪一圈,既然是奔著民政局去的,那必然要一起去旅行一次,給感情增添一些甜蜜的回憶。


文/懷左

前段時間,新一季《妻子的浪漫旅行》大火,看著一對對已經結婚多年的明星夫妻在旅行中再次呈現出熱戀的模樣,網友發出了感慨:

「天啦,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只有我,想和男朋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沒有談戀愛的想去艷遇,結了婚的想再次熱戀,旅行果然是愛情的靈藥啊。」

有人說酒是試金石,酒品見人品;旅行是愛情的潤滑劑,減少准夫妻之間的摩擦。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現實中有很多本來還不錯的感情,在旅途中卻談崩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那些奔著民政局去卻死在了途中的感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01

經常聽到很多人說,結婚前一定要和對象一起出去浪一圈,既然是奔著民政局去的,那必然要一起去旅行一次,給感情增添一些甜蜜的回憶。但很多人沒預料到的是,回來也許就是想看兩厭,原地解散。

我有一個同學就經歷了這樣的事情,他和前女友之前都覺得彼此就是那個對的人,兩人商量著也把結婚提上了日程。

結婚前夕,兩人約了第一次長途旅行,用他們的話說,這是徹底告別單身前的最後瘋狂。

但結果出人意料,旅行回來沒多久他們就分手了,一場奔著民政局去的戀愛,就這樣死在了旅行中。

當時二人都斬釘截鐵地要分手,我們也不敢多問,直到後來有一次喝多了酒,偶然聊起來,我們調侃:「浪一圈反而還把媳婦兒都弄丟了,你們可真有意思。」

他沒有反駁,而是無奈地笑著說:「其實不是死在旅行中,是死在了探索彼此的過程中,一場旅行真的暴露了太多問題。沒法說,可能從戀愛到結婚,大多數人也是死在對另一半的無數期待中了吧。」

出去旅遊前,也許雙方都抱著去一個美好的地方,享受一段悠閒的時光,用環境氛圍來促進感情升溫,又或者解決矛盾。

但其實風景大多不如期待的樣子,再加上旅途疲倦,兩人時時刻刻膩在一起相互抱怨,各種缺點便會被裝上「放大鏡」甚至「顯微鏡」,反而忘了最初的目的是一起去創造快樂。

只剩兩個人一起面對瑣碎的時候,落差感突然襲來,想要分開就成了必然。



02

很多人可能會問,一場旅行就能槍斃的愛情,也太不可思議了吧,但現實還真就如此戲劇化。

期待值過高,失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很多戀愛中的情侶為什麼會死於「旅行」中,其實這就是原因之一,帶著過高的期待值去認識對方,一旦有一點瑕疵,失望就是翻倍的。而奔著結婚去的愛情,則是在發現探索的過程中不能彼此包容。

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觸,就像網友見面一樣,如果你最開始不在對方身上添加幻想,那麼見面以後你也大機率不會失望。

但假設一開始你就設定了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從而期望值過高,那麼隨著兩人探索交流的越深入,你的滿足感也會越來越低。

當一段關係里,兩個人都發現越來越無法滿足彼此的需求時,基本也就可以斷定,你們走到了盡頭。一場只有兩個人的旅行,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解決,有可能這時你才會發現:

平時看起來精緻完美的他/她,也許在一起時完全不修邊幅;

以前總是在你面前乖巧可人的她/他,也許一言不合就會破口大罵;

你以為大氣善良的他/她,也許也會因為一兩塊錢斤斤計較。

正如《親密關係》里提到的那樣:當你們都深入對方的領域時,可能會發現,真正的你和他/她也許並不怎麼迷人。

當我們發現對方並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時,才是親密關係接受挑戰的時候,大多數被旅行槍斃的愛情多是因為過高的期待沒有得到滿足,反而還似乎在對方身上發現了新大陸,當然這個大陸上幾乎都是缺憾。

所以,玩完一圈回來後,大多數人都是拚命向兄弟或閨蜜吐槽:「她/他太讓我失望了,我以前居然沒有發現他/她原來是這樣的人。」緊接著就是拜拜。

一場本來期望著像蜜月一樣的旅行自然也就成了告別儀式。



03

有些愛情之所以死於途中,是因為彼此暴露出來的缺點雙方無法忍受,而有些則是因為一方過於優秀,讓對方產生自卑心理。

「一旦親密起來,我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去暴露自己最壞最丑的一面 ,像是在恐嚇。

你看啊,我就是這樣的人,並不是你期待的那麼好,你看清楚了還要繼續靠近我嗎?

你要無所畏懼地留在我身邊,我就會讓你看到我的全部,並不全是糟糕的,還有隻給你的,最溫柔的,最忠誠的。」

曾經在網易雲上看過這樣一段評論,我想這也是愛情死於途中的一個原因吧。

過高期待的對立面是不夠自信帶來的患得患失和試探。

每當一段感情開始親密時,我們好像就渴望著完全將自己暴露在對方眼前,希望他/她能夠接受最赤裸裸的自己。

但仔細想想奔著結婚去的戀愛誰會願意看到的都是缺陷而沒有美好。

正如那句話所言:最好的愛情,不是終日凝望彼此,而是共同眺望遠方。

其實真正的做法應該是看到對方優秀,努力靠近把自己變的更好,而不是一味的靠趕緊暴露自己的缺點並讓對方接受來獲得安全感。

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很多人也許是這樣想的,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不好的一面,又憑什麼能擁有我好的一面?

所以在對方的面前越來越隨便,與也來越肆無忌憚,毫無顧忌的試探對方,而很多感情正是在一次次的試探中趨於零的。



04

旅行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情緒,雞毛算皮的小事最能磨練一個人的耐心,很多人分手就在於無法控制情緒而選擇了放棄。

以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相愛的人以旅行結婚的方式出遊,戶口本都帶上了,準備回來就登記,結果還在途中就說了拜拜。

女孩抱怨男生什麼事都撒手不管,一路上都像個大爺一樣,找路線查攻略完全不主動,自己有脾氣了還一點不上心,感覺已經娶到手了一樣,完全不被重視。

而男生則抱怨,女生無理取鬧,隨時隨地都在提要求,稍有一點不滿足,就撂挑子不干,真以為離了誰不是過?

故事的真實性尚且不去懷疑,但其實這已經能夠從側面說明問題,兩個人越是到達結婚那一步,似乎就像有把握對方不會離開一樣。

理所當然的索取,心安理得的接受,卻從來沒有對等的付出,甚至無所畏懼的在對方身上發泄自己的情緒。

越是親密無間的相處,越容易把不好的情緒發泄在對方身上。

例如:在旅行過程中,可能就因為一個網紅小吃沒排上隊,又或者看日出錯過了時間,很多人就會無限放大自己的情緒,哪怕知道不是對方的錯也想要去對方身上獲得情感的宣洩。

本來一開始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堆積的久了,彼此越來越不願意將就和妥協,一段感情也就走到了盡頭。



05

聽身邊很多人講過他們5年甚至10年的感情最終沒有走到一起的故事,很多是因為現實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兩個人越來越不願意去經營。

時間越久越以為對方不會離開,又或者希望對方離開,以為會遇到更好的,但其實也許在身邊的就已經是最好的,只是因為情緒的爆發讓你降低了判斷力。

真正能走到最後的感情,雙方一定是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不僅僅是在旅行中,更多的是在生活日常中。

錢先生的《圍城》有這樣一句對白:「像咱們這種旅行,最試驗得出一個人的品性。旅行是最舟車勞頓,最麻煩,最讓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的苦旅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朋友。」

結交朋友是這樣的,談戀愛亦如是。

什麼樣的感情才能夠長久,不會因為一場旅行或者一點波折就走不到最後?

這也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如果非要說,那我想暫時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無論何時,兩人既是彼此獨立的個體,又是能合而為一的整體。

對對方有足夠的信任,不必通過隨時的試探來找存在感,也無需通過是否秒回消息來獲得安全感,更不會因為怕對方離開而隨時希望被唯一關注。

無論是什麼時候,兩個人都會覺得開心的感情一定是在一起的時候輕鬆、舒心,可以一起去做很多事情來創造幸福感;而分開的時候,又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有事情可做,有獲得幸福感的能力。

如果能夠達到如此地步,「旅途」中的摩擦又或者困難,也許就都能夠克服了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