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特色書店」「書店+」模式成亮點

北京廣播網 發佈 2020-01-14T06:40:52+00:00

面對電商衝擊和讀者新的消費需求,如今,「特色書店」、「書店+」模式正成為北京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發力點。

面對電商衝擊和讀者新的消費需求,如今,「特色書店」、「書店+」模式正成為北京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發力點。今年,北京將繼續加大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力度。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對書店發展提出了建議。

故宮摛藻堂書店

讀者:不局限於全部都是書,也希望有氛圍在裡邊,很藝術的;又能讀書、咖啡,還能有一點輕音樂,比較舒適

從書的品質、專業性,到書店的設計風格、咖啡、音樂……讀者用這些「指標」描繪著他們理想中的書店,而這早已超出了傳統意義上「書店」的樣子。

以書為媒,北京一些實體書店正嘗試用「書店+」的模式為讀者帶來新的體驗,刷新讀者對傳統書店的認知。不僅在特色上挖掘書店自身的個性,一些書店還以高顏值、綜合性文化業態、複合型空間的形象,虜獲了一批讀者的心。

pageone

近年來,北京大力扶持實體書店,「書店+」模式和特色書店建設成為亮點。2019年,北京投入扶持資金1.06億元,加強了房租補貼、獎勵和政府購買服務力度,239家實體書店獲得專項支持。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副處長滿向偉表示:

滿向偉:「對書店的轉型升級我們是重點鼓勵的。目前傳統老式書店已經被市場淘汰了,不適應特別是80後、90後這些年輕人的閱讀需求。書店從圖書品種方面不能和網絡相比,但是書店可以提供網絡無法提供的現場服務,比如說書店+裡頭現在是+了這種咖啡、簡餐、文創、教育、影視、戲劇等等,這個+可以無限」。

不過,實體書店轉型發展中的問題也開始出現。市政協教育界別委員范承玲通過調研認為,其中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定義新形勢下的「實體書店」,讓實體書店的扶持資金落在實處:

范承玲:「賣書不賺錢,它必須做點別的,我覺得其實讀書人都理解,但是書店是以書為主,書還要以書的品質為主。但是現在我覺得有點形式大於內容了,去看一下拍個照片走人,坐下來喝咖啡。什麼叫實體書店呢?我覺得一定要根據實體書店營收的收入占比例,至少不能小於40%。還有本身它是否有自己的特點,公共文化性質要占主要的。如果定不清楚,政府給的錢可能被投機取巧的人拿去,搭了這麼一個便車,實際上不是為書,不是為讀者服務。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

同樣,市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龍曉雯也認為:「『書店+』還是』+書店』,我覺得還是應該』書店+』,書店還是以書為主,書的品質。書店不單純是一個商業設施,還應該承擔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帶動全民閱讀的提升。最美書店如何轉化為美好書店,我覺得還是需要大家積極探索。」

此外,市政協教育界別委員范承玲認為,北京還需要培養書店的專業人才:「經營者人才匱乏,他在推薦書、選書,包括書不同區域的劃分,專業一定比一點基礎沒有的他的書店發展會好。我覺得如果給一些人才引進的特殊政策會非常好。」

未來,北京還將進一步推動書店建設。根據計劃,到2020年,北京將實現一區一書城,建設一批特色書店,並打造15分鐘閱讀圈。

來源:北京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 新聞廣播

記者:唐思萌

微信編輯:郭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