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立功了!半導體領域取得「突破」,國產晶片即將起飛

王石頭科技 發佈 2021-10-21T03:13:54+00:00

過去談起清華大學,網友們總是想起為大洋彼岸輸送的人才,因為從清華走出的人才沒有在學業有成之後回國發展,而是幫助美國發展高科技技術,比如清華才女高杏欣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過去談起清華大學,網友們總是想起為大洋彼岸輸送的人才,因為從清華走出的人才沒有在學業有成之後回國發展,而是幫助美國發展高科技技術,比如清華才女高杏欣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不少網友們眼裡,清華大學幾乎就是為美國培養人才的搖籃,因為有不少人出國留學後選擇加入了美國籍,為美國社會服務,另外,清華還培養出了像高曉松這樣的美籍華裔,確實令人感到難過。

不過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清華學子選擇回國服務,不再留在美國拿綠卡了,而且近年來,清華大學取得的一系列成績眾人也都看在眼裡。

日前,國內半導體行業就傳來了一則好消息,又是清華大學立功,取得了一項巨大的突破。

具體來說,就是清華大學路新春教授團隊研發的首台12英寸超精密晶圓減薄機,如今已正式進入到了集成電路大生產線,將應用於3D IC製造、先進封裝等晶片製造大生產線。

據了解,晶圓減薄機主要的作用是在進入集成電路封裝工序前,將晶圓背面多餘的材料去除,讓晶圓的厚度達到封裝工藝的要求。

因此,晶圓減薄機在晶片製造的過程中,是一套非常關鍵的設備,而清華大學取得這項突破,更是我國在這一領域實現從0到1的跨越。

在這之前,我國的晶圓減薄機一直需要依賴從海外進口,在晶圓減薄機市場上,全球早已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局面,僅日本Disco公司就掌握了全球73%的份額。

而中國企業在晶圓減薄機市場份額的份額幾乎為零,所以受制於人的情況相當嚴重,而且在美國的規則修改的背景之下,中國企業想買到這類設備更是難上加難。

但好在清華大學路新春教授團隊沒有放棄這方面研究,早在2000年開始,路新春教授團隊便開啟了化學機拋光基礎研究,並且成功地在CMP裝備及系列產品領域實現突破。

經過20多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如今路新春教授團隊聯手華海清科,終於實現了晶圓減薄機領域的突破,而且這款設備的超精密功能配置豐富,技術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齊平。

這對於我國的國產晶片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因為在這一環節,我們又不必再受美國規則的限制了。

事實上,除了晶圓減薄機取得突破以外,近年來我國還在刻蝕機、晶圓清洗機、等離子注入機等半導體關鍵設備領域,相繼取得了重大突圍。

這意味著,我國的半導體生產線越來越占主導權了,國產化率正在飛速提升中,相信未來總有一天,我們不會再受到美國規則的限制,像華為這些公司,也可以徹底擺脫國外半導體設備壟斷的限制。

短期來看,我國半導體產業與歐美依然有著很大的差距,畢竟這是多年來形成的差距,肯定無法一步到位。

但即便如此,我國依然有信心在2025年實現70%的國產晶片自給率,而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未來還需要有更多的人才投身其中,艱苦奮鬥。

筆者相信,背靠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才孜孜不倦地投身其中,屆時國產晶片也必將迎來新的曙光。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點讚、分享,談談你的看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