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開國形象黯淡,李世民指示:朕天生異象肇啟大唐

以禮觀書 發佈 2020-01-05T01:28:59+00:00

向敬之1由於李世民的強勢,作為一代開國君王,唐高祖李淵的光輝形象,卻顯得非常黯淡。其實,李淵應該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起兵前,擔任過禁軍頭領,幾個州府長官,深得隋文帝的喜歡、隋煬帝的敬畏,最後做到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一個大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向敬之

1

由於李世民的強勢,作為一代開國君王,唐高祖李淵的光輝形象,卻顯得非常黯淡。

其實,李淵應該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起兵前,擔任過禁軍頭領,幾個州府長官,深得隋文帝的喜歡、隋煬帝的敬畏,最後做到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一個大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他有足夠的政治經驗和社會關係,不然時年不到二十歲的李世民再有帝王之志,也斷然不敢慫恿其父李淵造反。李淵晉陽起兵,是通過了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如果沒有足夠的膽識和能力,他是不敢貿然起兵的。

《舊唐書·高祖本紀》對李淵的評價很高:「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李淵是一個有大胸懷的仁君。


但是,歷史把唐朝的建立與對天下的統一,都主要歸功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上。

李世民有大才不假,他也有清洗歷史的醜聞。李世民把對大唐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太子李建成,就洗得很乾凈。史上的李建成,並不是史書上隻言片語所描述的宵小之徒。他打下了西河,擋住了屈突通,率先攻入長安,在李世民討伐王世充時防禦突厥,在李世民征討竇建德時平定稽胡,為李世民迎擊劉黑闥不利後徹底戰敗劉部,且在治國理政上,設計三省六部制優化皇權,並大力推行著名的均田制,進行魏晉以來的土地改革,施行租庸調製保障了農民的生產時間,「為大唐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他有著李世民一樣強勢的能耐,李世民的武功大業中也有他一半功勞,可謂,他對後來貞觀之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兩個兒子都那麼傑出,都是曠世英才,那麼他們的帶頭人李淵也不會差多少。李世民對自己的父親,卻沒有手下留情。

他除了逼迫禪讓外,還進行長期幽禁,那麼他又怎會真實地反映唐高祖李淵的豐功偉業呢?

2

正是由於李世民的無情,所以後世只知道「唐高祖起太原,其謀發於太宗,諸子不與也。及克長安,誅鋤群盜,天下為一,其功亦出於太宗。蓋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歸向,其在太宗者審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長立建成,建成當之不辭。於是兄弟疑間,卒至大亂。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蘇轍《欒城集》卷五十)。

可以說,唐高祖李淵是所有史書都過分的貶低的一個君王。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在恃強凌弱的隋文帝、隋煬帝,能夠做到離京城不遠的一方諸侯,坐鎮太原,除了有外戚的身份外,主要靠的還是自己傑出的能耐。

真誠、寬容,使李淵又博大的胸懷,接納和對待天下英雄豪傑,為他最後的晉陽起兵、逐鹿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他的仁義過頭、優柔寡斷,為後來諸皇子紛爭導致玄武門流血事件,埋下了禍根。


至於李淵懼怕李世民之事,事出有因:

一、後來史家推崇李世民的英武豪氣,將他做了唐朝另一個開國皇帝,而使總決策反隋建唐平天下的唐高祖李淵只是絢爛一瞬。

二、在諸多戰事中,李世民軍功顯著,在天策上將府—親王府,聚集了一大批能臣武將,這些人對李世民死忠效命。凌煙閣二十四臣,就是代表。

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借大將之手幹掉大哥建成、三弟元吉,對李淵具有不小的震動和威懾。

四、李淵年事已高,精力衰疲,加之喪子之痛,而強勢的李世民以儲君干太子之事,事無巨細都一人獨專,李淵聰明,故而主動禪位退讓,遠離是非,希望得幾天明哲保身的日子。

五、李淵留給後世的歷史記載,都是李世民安排史官記錄,並認真篩選留下的。李世民對於自己的功過是非,都強迫房玄齡、褚遂良等刪得乾乾淨淨,自然也會做些抬自己聲望、損先帝名節的事情,讓後人看到他奪位乃迫不得已。當然,也要體現出李淵對他的虧欠。

3

太史公以降,史家都喜歡給開國皇帝和偉大君主,造一個天生異象的出生證明。

後晉史官修撰《舊唐書·太祖本紀》時,也給李淵弄了一個該是天下第一人的說法:「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謂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為人主,願自愛,勿忘鄙言。』高祖頗以自負。」

相人摸骨,摸過了一個帝王。

雖然此時的李淵,還必須膽戰心驚地對隋煬帝行三跪九叩大禮。

寫李世民時,史官們也不忘將其神化:「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於武功之別館。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高祖之臨岐州,太宗時年四歲。有書生自言善相,謁高祖曰:『公貴人也,且有貴子。』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高祖懼其言泄,將殺之,忽失所在,因采『濟世安民』之義以為名焉。」(《舊唐書·太宗本紀上》)

後來,宋祁、歐陽修撰《新唐書》時,在太祖本紀中沒造神,而在太宗本紀中,說:李世民「生而不驚。方四歲,有書生謁高祖曰:『公在相法,貴人也,然必有貴子。』及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書生已辭去,高祖懼其語泄,使人追殺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為神。乃采其語,名之曰世民。」

這感覺是父憑子貴。

結合上面三段文字,那位神奇的相人書生,該是同一人,即史世良,一個江湖術士耳。《舊唐書》稱李淵將為「人主」,即皇帝;而《新唐書》只是稱作「貴人」,李淵七歲襲爵唐公,自是貴人啊。

只是李世民,年近四歲,就出生有「二龍顯靈」,生了一副「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的異象,更是貴不可言。

若真的如此,在隋朝,李淵派人追殺史世良,是為了避禍而殺人滅口。待到他對隋朝取而代之,又怎麼不直接立軍功卓著的李世民為儲君呢?


李世民生得比李淵神異,長得比李淵神奇,治國也比李淵更能濟世安民,但是李淵立國,偏偏捨棄了這個天生異象、前程遠大的次子。

如此說來,這般造神,只有李世民後來居上、登上寶座後,安排人給他大肆造神,給後世史官們留了一個傳說。作為貴人之子,作為上天之子,他也要給李淵一個有些神奇但遜色自己的異象,不像司馬遷那般給劉邦安了一個貌似黑龍淫母、其實黑漢致孕的醜聞。

他是李淵的兒子,但出生時,有二龍護體。

他生有帝王儀表,李淵最早知道卻沒當回事。

待到他君臨天下後,一切的一切,均有他說。

即便李淵心有不滿,但也是噤若寒蟬。他還給李淵安置了一個殺人滅口的罵名和罪狀。

這些,都被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遮掩了。

公道自在人心,功過自有評說。

《劍橋中國隋唐史》說得很直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高祖是中國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他的聲譽之所以蒙受損失,第一是因為事實上他的統治時期很短,而且是夾在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突出的人物的統治期的中間:他前面的統治者是大壞蛋隋煬帝,他後面的則是被後世史家視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績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蓋了。實際上,唐高祖舉兵反隋時儘管已年過五十,上了年紀,他仍然不失為一個有雄心壯志而又生氣勃勃的和幹練的領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證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負,而且毫無疑問,恰恰是他策劃了太原起事,並勝利地引導唐軍進抵隋都。他對李密和東突厥人的外交攻勢使得唐軍能奪取大興城,並且使得唐軍能組織和加強在陝西的力量而無虞敵軍的阻礙。後來,他的大赦、封官許願和大加賞賜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戰場上的勝利,有助於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並且促成了全國的重新統一。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從任何現實標準來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從其結果來看,唐王朝已經打下了堅實的行政、經濟和軍事基礎。總而言之,唐高祖為他兒子的輝煌統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礎。」

李淵大多數歷史地位和政治作用,都被李世民過分地霸占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