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願意救百世?極兔會是白衣騎士嗎?

燃財經 發佈 2021-10-20T04:00:41+00:00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燃財經出品作者 | 閆俊文編輯 | 林文龍每年雙11之前,快遞行業的消息就滿天飛,今年也不例外,近來,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極兔速遞可能收購百世集團(BEST.US)旗下快遞業務的消息。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閆俊文

編輯 | 林文龍


每年雙11之前,快遞行業的消息就滿天飛,今年也不例外,近來,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極兔速遞可能收購百世集團(BEST.US)旗下快遞業務的消息。


根據外媒消息,百世集團考慮出售快遞子公司,估值或至多達10億美元,接觸方則是極兔速遞和字節跳動。燃財經從一位消息人士獲悉,兩個月前,極兔廣東省總部就已經告訴他,極兔將會收購百世的快遞業務,「廣東省總有外資快遞經驗,可能廣東這邊極兔做國際件,百世做國內件。」


一位已經畢業正在尋求工作的大學生說,極兔到他們高校宣講,其中就談到,極兔要收購百世快遞業務的消息。


對此,一位極兔速遞網點加盟商透露,內部沒有相關的消息同步,需要等待官方通知。但考慮到百世是上市公司,有相關消息百世那邊應該會發公告。


百世集團成立於2007年,於2017年9月20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目前市值為8.12億美元。快遞是百世集團物流業務的核心。財報顯示,2020年,百世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0億元,其中,快遞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4.18億元,占比接近65%。


而極兔於2015年在東南亞成立,2020年3月才進去大陸市場,在今年4月完成了新一輪融資後,目前估值已經達到78億美元。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燃財經,極兔「收購」百世快遞業務的可能性極大。「百世快遞業務管理混亂,越來越差,業務量下降,能出售給極兔,對雙方都好。畢竟百世的網點布局不錯,這麼多年,也積累了不少物流方面的人才。」業內人士醒醒介紹,雙方能否走到一起,阿里的態度,將是問題的關鍵。


阿里是百世集團最大的股東,也是公司的話事人,數據顯示,經過多輪投資後,截至2020年6月,阿里巴巴持有百世集團33%的股票,投票權占比也擴大至46.57%。2017年,京東以服務排名墊底為由,終止了與百世快遞的合作,也被外界解讀為,京東在拉黑阿里系。


而極兔的創始人李傑曾是OPPO印尼公司總經理,陳明永則是它早期投資人之一。由於OPPO和拼多多背後都站著段永平,在外界看來,極兔與拼多多關係不一般。雖然拼多多數次否認,但事實上,目前極兔90%的業務也來自於拼多多。


「拼多多是阿里電商業務的強勁對手,在以前,親近拼多多的公司,在阿里系中幾乎都不受待見。」醒醒說,此前,極兔是不在菜鳥體系內的,也幾乎接不到淘系的單,這對於極兔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阻礙。「如果通過收購百世快遞,可以順利接入淘系,極兔沒有理由拒絕。」


如今的網際網路,正在走向開放,按阿里CEO張勇的說法,「互聯互通是多個平台參與者的共同關切。」一方面,阿里業務渴望融入微信生態,另一方面,阿里業務也要對外開放,比如電商業務,在物流方面,也要逐漸對京東物流,甚至極兔開放。


燃財經觀察到,部分區域的極兔快遞員已經開始派送來自淘寶平台的電商件。此前,極兔速遞一直在謀求接入菜鳥網絡,菜鳥背後有國內最大量的淘系運單。一位知情人士說,在網際網路開放的大背景下,菜鳥體系鬆動是遲早的事情,雙方都很有默契。


「如果阿里判斷,網際網路開放是大勢所趨,那麼,把百世快遞賣給極兔,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醒醒表示,百世集團近幾年一直在虧損,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0年,百世集團分別虧損了12.28億元、5.08億元、2.19億元和20.51億元。「以前,基於戰略防禦的需要,阿里需要百世,如果以後,大家都可以用社會化資源,對於阿里來說,百世其實是一個包袱。」


在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看來,企業經營,各種情況都有可能。極兔和百世,有機會走到一起,但能否真正牽手,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不過,極兔顯然是很有心追百世的,極兔創始人李傑曾放言,要在2021年底實現日單量衝破4000萬票,2022年中衝擊上市,再用最短的時間成為位列中通、韻達之後的「中國加盟制快遞第三」。這說明,極兔的管理層對成為大公司是有預期的,而收購百世,顯然可以大大加快公司發展的進程。


通過收購或入股等方式,快速壯大自己,是可行之策。這種做法,在物流行業中並不鮮見,比如,2012年,申通收購天天快遞;2020年5月,韻達入股德邦物流,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20年7月,中通收購了海爾集團旗下的日日順樂家智能快遞櫃;今年9月28日,順豐正式完成對東南亞快遞巨頭嘉里物流的控股,持股51.8%;10月5日,匯森速運宣布與零擔快運企業壹米滴答宣布達成戰略投資合作,但實質是收購與單獨控制,而匯森速運與極兔速遞有著莫大的淵源。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是個重資產行業,投入巨大,玩家眾多,且大多是上市公司,早在2016年,中通、圓通、申通就先後完成上市,2017年,百世、韻達和順豐也先後上市,今年,京東物流也上市了。


在這個劇烈競爭的行業中,中小玩家生存環境堪憂,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2020年上半年,天天快遞營收5.61億元,虧損5.52億元,從2017年起天天快遞3年半時間內虧損超40億元。在此之前,青旅快運、國通快遞、如風達、亞風快運等公司都一度被爆業務陷入停擺或被強制摘牌。


極兔作為新手,想要活下去,並走得更遠,儘可能籌措更多彈藥,進一步鞏固核心業務,都是必然的選擇。對於極兔來說,百世是個不錯的標的,但是,極兔是不是百世的最好選擇?還有待觀察。醒醒認為,百世待價而沽的可能性最大,除了極兔,通達系還有字節跳動,應該也有意向。「除非收購條件特別誘人,否則極兔肯定不會是首選。」


百世難以為繼


近年來,動盪出現在百世快遞的每一層級上。


首先是末端站點的紊亂。至少從2020年4月開始,有關百世快遞基層站點無故關店、快遞員欠薪的傳聞就不斷見諸報端。石家莊、長春等地百世加盟站點頻頻傳出異常狀況,貨件無人配送,堆積在站點內。


在福建,一位極兔、韻達以及豐網的加盟商告訴燃財經,目前,百世快遞的網點很多是由「三通一達」等快遞員代派,根據他預估,這個比例有70%,代派意味著在派送的優先級要靠後一些,淘寶很多商家也很少選擇百世發快遞,原因則是百世快遞服務不佳。


「我們這公司的高層領導都是百世出來的。」某快遞公司的人說,京東在2020年成立眾郵之後,他們在廣東的中層與網點人員,大部分也都是從百世而來的。


在2020年4月,順豐推出豐網速運,這被視為順豐擴充「電商件快遞網」的努力,採用加盟制,此前,順豐推出了「特惠專配」業務來與通達系競爭電商件。2021年9月,順豐「官宣」豐網速運CEO周建,其之前曾任百世快遞總經理。一位接近周建的人士說,周建是位能人,他一手主導建立了百世的快遞網絡,伴隨著他的離職,一大批百世的精幹加入了豐網。


周建的繼任者是周少華,於2017年上任,但最終在2021年3月離開,據媒體報導,百世集團百世快遞原總經理周少華加入菜鳥網絡C2M物流事業部,花名草銘。目前百世快遞的總經理為王小青,王小青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關於2021年的目標時說,「不掉隊。」


2017年上市以來,百世集團一直在虧損,4年間百世虧損分別為12.28億元、5.08億元、2.19億元、20.51億元。在2021年上半年,百世淨虧損4.68億元。


根據最新披露的第二季度財報數據,百世營業收入為74億元,同比下降5%。其中,百世快遞單量達23億件,同比增長1.2%;百世快運總貨運量同比增長9.3%至244萬噸;百世供應鏈客戶結構調整計劃持續起效,訂單量超1.2億;其中百世國際東南亞包裹總量同比增長140.7%。


圖 / 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整個快遞行業大盤仍維持著高速增長。國家郵政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8個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73.2億件,同比增長40.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509.4億元,同比增長23.4%。


分攤到各個快遞公司,從8月份快遞業務量來看,順豐增長33.13%,韻達增長18.95%,圓通增長27.32%,申通增長15.89%。


快遞業務增長乏力,但百世旗下的快運業務可圈可點,財報披露,百世快運實現毛利轉正。2021年4月,百世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韶寧透露,百世快運正在融資階段,最快將於2022年完成上市。同時,他們設定了激進的增長目標,貨量超1100萬噸,同比增長32%,門店達22000個,同比增長25%。


但快遞業務仍是百世集團的核心收入來源,根據2020年財報,百世集團全年營業收入為300億元,同比減少7.3%,百世快遞和百世快運的收入分別為194.2億元和51.6億元。如果未來出售快遞業務,百世的上市地位將會面臨挑戰。在七大上市快遞公司中,百世作為墊底的存在,是被淘汰還是斷臂求生?這個痛苦的選擇已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誰能救百世?


百世的快遞業務風雨飄搖,誕生出一個問題,誰能救百世快遞呢?在諸多消息中,人們可以看到阿里巴巴、順豐、字節跳動以及極兔的身影。


字節跳動相關負責人表示,沒有收購百世集團快遞業務的計劃。


順豐似乎更有動力來收購百世的快遞業務,因為它的「豐網速運」需要更快起網、起量,但一位豐網人士說,豐網已經將百世快遞的核心人物周建挖來,連帶很多省代以及中層也跟著過來,在這種情況下,似乎順豐吃掉百世快遞變得不那麼迫切。


「現在豐網在廣東、貴州等東南區域的大部分網絡體系,都是建立在原百世快遞的舊人之上,他們過來,直接就可以起網。」上述人士說,一些地區掛著百世快遞的名頭,尤其一些省代,實質已經掛靠了豐網。


收購一家公司,很大程度上是看重對方擁有的資源,而人才則是最重要的。但毫無疑問,順豐已經獲得了它最想要的。順豐對豐網相當看重,有些地區豐網的加盟費已經到了100萬元,這顯示出順豐對於電商件市場的倚重。


百世快遞曾在阿里物流棋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曾在阿里巴巴物流徵戰中縱橫一時。馬雲以及阿里巴巴曾對百世快遞寄予厚望,百世創始人周韶寧與馬雲私交不錯,據悉,在2008年,馬雲、郭台銘和周韶寧一起吃了一頓飯,周韶寧打動了兩位大佬,獲得1500萬美元的注資。


圖 / @微博百世快遞


2017年上市前夕,在外界已知的8輪融資事件中,阿里巴巴至少參與了6輪融資。其中,在2015年1月,阿里巴巴投資百世約5.5億美元,獲得20.5%的股權。在2016年9月,百世物流宣布融資7.6億美元,阿里巴巴通過菜鳥網絡跟投。


強大的資本注入,讓百世集團發展迅速。在2017年時,百世匯通(後改名百世快遞)是營收最高的公司,營收199.9億元,同比增長126%;其次是圓通速遞199.8億元,中通快遞為130.6億元,申通快遞為126.57億元,韻達股份的收入為100.2億元。


斗轉星移,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百世營收為74億元,而「三通一達」總營收超過625億元,最低的申通110億元,而最高的圓通營收則是195億元了。


可以說,阿里巴巴是百世最堅定的支持者,就算在上市後,阿里也繼續增持百世。在2020年6月,阿里巴巴增加持股,A類從2418萬股增持至1.42億股,占百世A類股的比例為37.2%,占百世總股本比例為33%。阿里增持後,投票權占比將擴大至46.57%,周韶寧投票權減至45.75%。


百世集團堅定要做「中國領先的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物流服務提供商」,定位與京東物流類似,都是著眼於供應鏈服務。但京東物流背靠京東,且是京東的關鍵服務商,有強大的資源支持與試錯機會。百世雖然背靠淘寶、天貓,但三通一達,甚至順豐等,都是它的競爭對手,因此,留給百世的試錯機會很少,如果它跑不出來,淘系電商為什麼要給它更多機會呢?


京東物流為了匹配京東電商的定位,需要更快更好的服務,所以在商業模式上呈現出重資產、重投入、重運營的特點,而百世快遞選擇的是一條「輕資產」的道路。


百世集團的創始人周韶寧是個典型的技術人才,在2017年上市時,他堅定的說,百世不是以快遞公司名義上市,而是一家智能供應鏈服務供應商。在2021年10月,順豐、百世入圍2021民營企業發明專利500強,顯示出百世強大的技術底色。


百世快遞有技術、有系統、有發明專利,但速度、口碑等,卻是墊底存在,這可能歸因於百世最初期的發展戰略,「一切皆租」的輕資產加盟制度。在轉運中心這樣的核心資產上,百世也使用租賃場地加簡單改造的模式。根據二季度財報信息,百世快遞在全國擁有轉運中心85個,擁有一級加盟網點5200多個,末端網點超過55000個。


「他們除了擁有人員、場地以及證件之外,似乎在業務層面競爭中沒有了任何優勢。」一位行業人士如此評價百世快遞,服務淘寶、天貓時,做不過「三通一達」,服務其他快遞需求時,又做不過順豐、京東物流等,如今,甚至被極兔趕超。


極兔是白衣騎士嗎?


現在看來,最有可能充當白衣騎士的,就是極兔了。


極兔在2020年3月正式起網,以補貼、低價策略撕開高集中度的快遞行業格局,不到1年時間,其日單量已突破 2000 萬單,80%以上單量來自拼多多,這也是中國至今為止唯一一個不依賴阿里或者京東而達到日單量 2000 萬的快遞企業。


一位西南地區的極兔公司員工說,他近期除了極兔的擴展業務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招人,兼職與正職都在招人,在十一國慶期間,他每天都會招了50名小時工,他說:「日結白班15元/小時,夜班15元/小時,這都還招不到人」。


這說明,極兔的單量仍在持續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給極兔招聘小時工外,他也再給申通、圓通等快遞網點分人,「有錢一起賺,我們私下也會交流。」他說。


儘管發展速度驚人,但相較於2021年7月其他巨頭的數據,極兔仍有差距。數據顯示,順豐控股、韻達股份、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分別實現業務量8.51億票、15.53億票、13.97億票、8.93億票,日均訂單量約為2800萬票、5000萬票、4600萬票和2900萬票,中通在第二季度財報中披露,他們的日均業務量超過6000萬單。


圖 / 視覺中國


根據快遞專家趙小敏預估,極兔要想在行業站穩第一梯隊,日均訂單要達到5000萬票以上,他同時強調,現在的行業環境跟10年前不一樣,快遞單量並不是唯一的指標,他補充說,「現在極兔要做得是提升網絡競爭力以及穩定性,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以及提供更多的行業解決方案」。


「極兔要提供給市場新的創新,過去加盟制快遞的打法要深化,否則,市場就覺得沒多大意義或者價值。」趙小敏說。


業內有一個共識,快遞企業不可能單純靠電商件取得長久地競爭優勢。不管是順豐還是通達系、百世,在主營業務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之後,業務向著零售、電商、金融甚至房地產等行業拓展,比如,順豐發展出順豐房托(已上市)、順豐同城(計劃上市)、順豐支付、順豐優選等業態,但多元化的戰略目標很難實現,且容易拖累財報。


極兔在2021年初提出了「降本增效、提質增量」的目標。一位接近極兔的人稱,極兔在2021年致力於改善資金流以及改善人們對極兔「服務差」的刻板印象,這種狀況改善甚至到了緊急的狀況。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極兔無論在快遞服務滿意度還是時限準時率測試中均處於墊底位置。為改善此種狀況,極兔加強了對加盟商的管理。


但這種管理顯得很粗暴,比如,在取消補貼、提高派費的同時,這讓加盟商罰款增加,罰款的名目繁多,比如漏掃處罰、上傳不及時、退轉件不及時等。


一位極兔快遞員就抱怨,「管理層說是要改變依靠低價獲客的做法,而是轉為提升用戶體驗,但手段則是動不動就是罰款,罰完快遞員罰代理網點,之前罰款後經過仲裁基本都能返還,但現在仲裁基本無效,乖乖認罰。」


在廣西湛江,一些極兔的代理商說,極兔罰款歷來狠,去年(2020年)因支線任務沒成功,沒少被罰款,最多一次被罰過4000元。


極兔在業務量上的擴張是非常迅速的,但在公司管理上,則略顯幼稚和粗暴。一位地區分公司的人說,分公司在人事任免上有極大的自主權,除了區域負責人和一些關鍵崗位指派之外,中層和基層全部由區域負責人任命,這讓一些區域的政策有時候跟不上總公司的步調,山頭主義濃厚,員工離職率也很高。


「一線加盟商如果業務量達標,獎勵能有二三十萬,但對接公司的人獎勵很少,只有幾百元,從這個程度上講,極兔倒是很像一個銷售公司。」上述人士說。


如果在十年前,增長就是硬道理,只要單量規模在不斷提升,投資人和市場就會認可,但現在的投資環境變了,市場、投資人除了看單量規模之後,人們更希望看到合規的經營,良好的管理以及用戶體驗。


上述物流專家趙小敏說,快遞行業上下游整合的故事已經開始,投資機構對快遞行業的看法產生了很大變化,整個物流行業都會有一個價值重塑的過程。「接下來一段時間,甚至是兩年到三年,行業上下游會進行併購重組的全方位整合,市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一個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說,收購百世快遞,對於極兔的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一位接近極兔的人士告訴燃財經,百世集團的快遞業務除了其基礎架構之外,極兔看重的還有其體系內的人才。作為一家從東南亞起家的快遞公司,極兔在東南亞採取的直營模式,類似順豐,但在中國本土的業務,卻是加盟制,「兩個不同路線,極兔極其需要中國的本土化人才,才能增強競爭力」。


*題圖來源於@微博百世快遞,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文中醒醒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