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大神韋東奕對評委說「感謝聆聽」,評委真的會不高興嗎?

菊小醫育兒 發佈 2021-10-21T14:03:13+00:00

都說對一個人的欣賞往往是「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而我對北大「韋神」的仰慕之情已經超越了這個世俗定律。

文|菊小醫育兒,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都說對一個人的欣賞往往是「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而我對北大「韋神」的仰慕之情已經超越了這個世俗定律。


還記得韋東奕教授是怎麼走紅的嗎?就憑三個饅頭和一瓶白開水成為年度熱門人物。或許上一次走紅有一定偶然性,然而再次走紅,他絕對是憑實力。


數學大神韋東奕獲2021年「青橙獎」,實至名歸

這不,最近韋東奕獲得2021年達摩院「青橙獎」的視頻曝光後,很快便衝上了熱搜。


從今年「青橙獎」的名單來看,有10位青年「學霸」科學家上榜,而被稱為南北「數學雙子星」韋東奕和陳杲也同時入選,他們將共同分享千萬獎金,每人可獲100萬自由支配獎金。

之後,韋東奕參賽的現場答辯視頻也被曝光出來。我看了整個視頻,這次答辯不僅讓這位年僅29歲的青年科學家從365名科學家中脫穎而出,而且還實力打臉了那些質疑過他的人。


韋東奕雖然還是以往那麼樸素,但現在的他卻剪短了雜亂的頭髮,看上去神清氣爽了許多。

他在答辯中講道:「湍流問題和流動穩定性問題,是與航天航空等領域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這個圖從總體上概括了我在流動穩定性領域的研究成果,引入了預解估計方法和波算子方法這兩個原創性的數學方法,解決了流動穩定性領域一系列重要的公開問題。」


不是有人說韋東奕太年輕,除了得過奧數金牌,並無太大建樹嗎?其實,以上就是他目前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感覺每個字都認識,但連在一起卻如同聽天書


好吧,他說得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即便如此,我還是想多聽聽他的答辯過程,興許還能接受點學術的薰陶。於是,線性無粘阻尼、Oseen渦算子、三維Couette流、KoLmogorow流、最優增強耗散等密密麻麻的專業詞彙如同唐僧的緊箍咒,令我瞬間眩暈。


韋東奕參賽答辯現場被曝光,網友質疑其「用詞不當」

這樣看來,網友們一定挑不出什麼毛病了。然而,是我想得太簡單,還是有人提出了新的質疑(如果將這種吹毛求疵的功夫用在學習、學術上,估計也能多出幾個科學家)。


某財經領域的大V公開表示,韋東奕數學太好,語文卻不行就連北大林建華校長這樣的花甲老人也跟著躺槍。這又是為哪般?

原來問題出在韋東奕答辯PPT最後一頁中的「聆聽」這兩個字,大V認為他用詞不當,簡直就是鬧笑話。而理學教授林校長當年鬧笑話,則是因為他在北大120周年慶演講時讀錯了一個詞——將「鴻鵠志」讀成了「鴻浩志」,後來網絡持續發酵,林校長不得不出來道歉。


不過說句實話,我以前見到的90%的PPT最後結尾都是用的「謝謝聆聽」、「感謝聆聽」來致謝專家或領導。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統計一下。其實我也是在剛剛才意識到這個詞確實可能用得不對。

後來,我也仔細查閱了一下,原來「聆聽」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敬詞,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演講者自己用這個詞,就代表將自己放在了尊者、長者的位置了。比如「聆聽教誨」這個詞,就是蘊含著晚輩對於長輩的尊敬之意。


那麼,用「感謝聆聽」錯了,那應該用什麼詞合適呢?我的建議是用「感謝垂聽」、「感謝傾聽」,這樣用才是自謙之意。這讓我想起「拜讀」這個詞,很多人也將其誤用成了敬詞,實際上「垂閱」才是敬詞,「拜讀」是謙詞,完全給用反了。

拜讀您的大作!

感謝您的垂閱!


然而,現在很多人包括不少有學識的大學生甚至教授都將其誤用為謙詞了,這並非個例而是普遍現象。所以,當我發現韋東奕教授用詞不當時,我也不太驚訝,畢竟他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過英語考試很難,所以至今不願意出國。

其實,即便是一個天才,他也有認知的短板,而且面對如此坦誠的一位天才,我們為什麼要去苛責?


對於韋東奕的「用詞不當」,評委真的會不高興嗎?

嚴肅點說,你以為韋東奕教授對評委說「感謝聆聽」,評委真的會不高興?


我的答案是根本不會


首先,我認為評委們多半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數學領域的學術型比賽答辯現場,所以評委們都沉浸在數學世界和韋東奕的研究成果中,估計感嘆人才難得都還來不得,怎麼會不高興呢?

其次,很多人對數學大神韋東奕都有一些了解了,知道他為人樸素純粹、不善言辭,常常因為沉浸在數學世界而忽略其他很多細節,這一次也算親眼目睹韋東奕的「不拘小節」和「不善言辭」,所以評委們還會在意這個小錯誤嗎?


顯然,即便是有評委發現韋東奕用詞不當,也不會有什麼不悅,畢竟哈佛大學都願意為他打破傳統,可以直接免試入職,人家最後選擇留在祖國為國爭光,還想怎樣?


寫在最後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曾經我一直以為像孔子、老子這樣聖人一定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實際上我讀了《論語》、《道德經》後才發現他們的思想雖然博大精深,惠及後人至今,但依然存在認知短板,以及時代的局限性。


在我看來,很多人之所以會對韋東奕教授指指點點,本質原因還是在於人們已經將他「神化」,然而他根本就不是神,自然也會有各種「不完美」和「小缺憾」

韋東奕是否用詞不當,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全身心投入到數學的事業當中,沒有太多時間去考慮其他,連吃穿住行都可以不太在意的人,你覺得他還會有時間去研究如何跟人客套?


當然,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敬詞、謙詞該怎麼還怎麼用,否則用錯了確實會鬧笑話。但對於韋東奕這樣的人才,我們少些議論和打擾,才是正確的做法。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隻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願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小醫育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