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琴川書店能在如此艱難困苦之下開設,夏先生殊為不易

孔夫子舊書網 發佈 2021-10-21T14:50:07+00:00

作者 | 姑蘇枕河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談到琴川書店,不得不提到夏淡人老先生,正是他在1946年開設了琴川書店,說起夏淡人老先生開琴川書店的經歷,令人神往且不勝唏噓。

作者 | 姑蘇枕河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


談到琴川書店,不得不提到夏淡人老先生,正是他在1946年開設了琴川書店,說起夏淡人老先生開琴川書店的經歷,令人神往且不勝唏噓。


夏淡人老先生已故去數個年頭了,要寫夏先生的經歷對我而言殊為不易,為此,前幾天我特意請琴川書店的李彪幫忙,大意是請他給我找些夏先生開書店的回憶資料,以及最好能找到夏先生的一兩張照片。我發微信給李彪,隨後不久,李彪來了信息,邀我於9月26日上午可到琴川書店一敘,這天恰值周末,琴川書店新裝修後開張。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和老婆騎車按約定時間前往,因書店新開,特意到皮市街購了一叢蝴蝶蘭相送。見了李彪,也不客套,談話漸入正題,李彪已準備好三張相片,都是他和夏先生的合影舊照,作為夏先生的二弟子也是關門弟子,他們有很深的感情。


能夠把琴川書店這個老字號交給李彪承續,而不是夏先生自己的子女,這本身就考慮到和李彪的感情,或者說對李彪的信任。我對此的理解是,李彪對書籍版本的理解確已達到了夏先生的期望,夏先生和李彪復開琴川書店,這有託付心血的因素。琴川書店對夏先生老說,我理解為是一種情懷,說是他一生最主要的一份心血也不為過。


李彪把早已準備好的三張和夏老先生的舊照,以及和夏先生開琴川書店的兩份資料交給我,我感覺資料需要研讀理解吸收為我所用,也就是兩本舊書。一本是《文史資料選輯》,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蘇州雜誌》。照片有三張,都是和李彪合影的留念,其中兩張還有另外的兩個人,這兩人李彪還特意介紹,一位是武術家,一位是夏先生的大弟子。


我和李彪算是有緣,一經相識就有說不完的話題,當然都是我在問,李彪在答。要論蘇州舊書經營者最擅長聊天的,我認為非李彪莫屬。其它不少家舊書店經營者,我算是大部分都有接觸,能夠侃侃而談,肆意縱橫聊天者,李彪絕對數得著。所以在網上有一個舊書店方面的帖子,說來蘇州尋舊書店,要麼去鈕家巷文學山房聽江老爺子回憶往事,要麼來山塘街找李彪品茗侃大山,這兩者我都經歷過數次,都是比較有趣的事。


我感覺帶兩本資料回家參考是可以的,至於李彪讓帶的三張照片,我沒有帶,只是用手機拍了下來。隨後問他,我如果寫文章用到這幾張照片,是否允許,李彪回答,這裡的資料和照片你都可以用,是經我授權使用的。我很感激他的幫助,其實我一直有心寫一些蘇州的舊書市場、舊書店和舊書經營者,有時候感覺這不僅是在幫助這個群體,也是對蘇州文化的一個宣傳,當然所有這方面的文章,都來源於與書店交往的感受,都有他們的功勞。


在李彪所提供的這期《蘇州雜誌》裡,我了解了關於夏先生與書有交集而後開琴川書店的一些經歷。夏先生文化不高,他上學只上到小學四年級,因為家貧,而後輟學,十五歲經人介紹到常熟城惠記書店當學徒。夏先生是常熟人,常熟現在是蘇州大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自古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是國內不多的縣級國家文化名城。


當時惠記書店的店主是沈惠民,書店比較小,生意也很清淡,據夏先生回憶,一天中主要是補補舊書,空下來寫寫毛筆字。夏先生在惠記書店當學徒四年滿師後,到了第五年即1940年,夏先生經怡園存古齋主人嚴瑞峰先生介紹,去了文學山房當店員,實際上是個過堂學徒。


文學山房在蘇州當時的舊書行業里基本是大牛的所在,即是現在鈕家巷江澄波老先生經營的文學山房舊書店的前身,只不過當時的文學山房主人叫江杏溪,夏先生稱呼他為太先生,是江澄波老先生的爺爺。小老闆江靜瀾,是江澄波老先生的父親。我之前有幾次去鈕家巷文學山房時,也聽江老談到文學山房的往事,有關文學山房的歷史,韋力先生一本舊書店的介紹中有一篇專門提及。


當時文學山房業務繁忙,生意很好,夏先生在當學徒期間因接觸的古書較多,又得到不少專業版本專家的指點,雖然文化有限,但因為比較聰明好學,很快學到了不少版本學方面的知識。並且自身的主要工作就是補舊書,經過數年的歷練,也算學到了一技之長。


夏先生回顧這段往事,我估計是有頗多感慨的,因為家貧,總想利用所學自力更生,有想開個書攤或書店的想法,而後自己經營賺錢養家餬口,就是不想一輩子為別人做工,做工對於改善貧弱的家庭的經濟狀況比較吃力。這一點我是感同身受,我寧願吃苦勞力自己創業,也不願為他人作嫁衣裳。


但有一家自己的舊書店何其艱難,想達到這一步,首先得有書,有版本好的舊書,對於如何開好舊書店,李彪不止一次地和我說過。他說,舊書店之所以能夠做好,不是因為店主是誰,不是因為店牌有多響亮,也不是因為書店地址好壞,也不是說裝修起主要作用,其實關鍵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得有好書,好書才是舊書店能經營下去的關鍵。


夏先生是有心人,因為家境貧寒,做學徒工資也不高,但為了能夠出人頭地,能夠開個自己的書店,依然從牙縫裡省下不多的銀錢用以購買舊書。夏先生曾回憶這段往事,「但一身漂泊,總想自力更生,所以省吃儉用,節餘了錢就是買書。」


琴川書店能在如此艱難困苦之下開設,夏先生殊為不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