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材在建築上的應用推進低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河圖洛書院 發佈 2021-10-20T16:41:26+00:00

綠色建材,也就是生態建材或環保建材,它不是單獨指一種建材產品,而是對建材的一種評價。也就是被稱為綠色建材的建材在環保以及人體健康上評價良好,除此之外,它還具有消磁、消聲、調光、調溫、隔熱、防火、抗靜電的性能,綠色建材屬於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綠色建築材料是一個新的類別。

綠色建材,也就是生態建材或環保建材,它不是單獨指一種建材產品,而是對建材的一種評價。也就是被稱為綠色建材的建材在環保以及人體健康上評價良好,除此之外,它還具有消磁、消聲、調光、調溫、隔熱、防火、抗靜電的性能,綠色建材屬於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

綠色建築材料是一個新的類別。與過去的建築材料相比,理想建築材料具有降低能耗、減少廢氣排放、節約資源、可回收利用等一系列特點,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參考。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泡沫玻璃比普通玻璃具有更好的性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更少,減少了污染,綠色牆體不僅可以降低能耗,而且可以吸收有害物質,植物外牆也可以使人更舒適,廢棄物可以製成生態水泥,這大大節約了資源,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總之,綠色建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必將在未來建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綠色建材的基本特徵

1. 其生產所用原料儘可能少用天然資源、大量使用尾渣、垃圾、廢液等廢棄物。

2. 採用低能耗製造工藝和無污染環境的生產技術。

3. 在產品配製或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甲醛、鹵化物溶劑或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產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的顏料和添加劑。

4. 產品的設計是以改善生產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為宗旨,即產品不僅不損害人體健康,而應有益於人體健康,產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滅菌、防霉、除臭、隔熱、阻燃、調溫、調濕、消磁、防射線、抗靜電等。

5. 產品可循環或回收利用,無污染環境的廢棄物。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城市的擴張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居住空間的需求,導致居住空間的逐漸短缺。為了平衡工程量(即房屋總數)和效率,今天大都市的許多建築物在選擇建築材料時通常不包括「可持續性」,從而造成環境損害[1]。與此同時,工業化的建築材料由於其化學成分,也對居民的健康造成了隱患。但是建築物需要依靠具有可持續發展特性的環保材料來實現宜居性。通過對建築節能材料的可行性分析和應用範圍的研究,探討了建築節能材料在實現建築可持續發展中的可行性分析和應用範圍。

在城市與社會快速發展的態勢之下,各行各業步入了全新的發展新格局,其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在日益增多。基於此,相關人員就必須要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系統的研究,將其有效的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發展目標。考慮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科技、政治等的多方面發展趨勢。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地產發展的最終目標,通過有效的組合與優化來實現二者的統一與協調,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驅動,利用各種有效的方法與手段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綠色建築材料雖然尚未得到充分推廣和應用,但隨著綠色建築材料生產和實用技術的日益成熟,它們將逐漸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建築材料。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作為首批國家三星級綠色建材評價機構,從兩部籌劃國家綠色建材評價標識起,就深度參與相關 工作,並作為技術主導單位之一,編制了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等關鍵文件。從綠色建材評價向認證工作轉變開始,我院即深度參與相關政策編制,牽頭承擔《綠色建材評價 預製構件》等多項綠色建材評價標準編制工作。我院擁有國家建築工程質量 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化學建築材料測試中心、國家空調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建築節能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太陽能 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國家建築幕牆門窗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多個國家級機構,憑藉深厚的科研實踐積累,可確保在科學系統開展綠色建材認證工作的同時,為企業及其產品實現深度綠色化升級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2021年2月,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獲批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機構資質,成為國內首批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機構 之一。認證領域包括圍護結構及混凝土類、門窗幕牆及裝飾裝修類、防水密封及建築塗料類、給排水及水處理設備類、暖通空調及太陽能利用與照明類五個大類,是認證領域最全的機構之一。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認證中心研究決定開展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工作,並授權北京方正建研認證諮詢服務有限公司進行認證受理和業務開展,旨在推動我國綠色建材產品邁入高質量時代。

生態文明建設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之下提出的一種全新理念和模式,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和應對生態系統退化、環境污染嚴重、資源約束緊張等的問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考慮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當中的各種資源條件影響因素,確定具有導向性和可行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樹立全新的保護自然、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全新理念,在確保能夠滿足現階段的社會發展和人才需求情況之下,儘可能的為後人留出更多的可利用、可循環的有效資產。以確保能更好的催化可持續發展向綠色發展的過渡。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當中,相關人員必須要掌握綠色低碳發展的特徵與經濟實質,了解其集資背景和發展歷程,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和地域發展情況,對與綠色低碳發展有關的循環經濟、生態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進行透徹的總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