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國周邊發生2件事:日本火山噴發;印度農民封鎖鐵路

環球調查局 發佈 2021-10-20T17:10:43+00:00

10月21日這天,中國周邊便發生了2件值得關注的大事,與印度、日本兩國息息相關,同時也在凸顯著當前局勢動盪的動盪與不安。

世事如棋局局新!

對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而言,混亂與動盪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尤其是在「大變局、大疫情」來臨的背景下,動亂似乎來得更為猛烈了。

10月21日這天,中國周邊便發生了2件值得關注的大事,與印度、日本兩國息息相關,同時也在凸顯著當前局勢動盪的動盪與不安。

先來說說印度吧,近期真可謂迎來了一輪多事之秋,暴雨、泥石流等災害接踵而來之際,印度農民又開始抗議了。

21日,《印度時報》報導稱,在持續抗議了一年多時間後,印度農民抗議者再次「重出江湖」,進行了為期6個小時的抗議示威活動,主題還是要求莫迪政府撤銷有關損害農民利益的「三部農業法」。但不同以往的是,這次印度農民抗議的地點是在火車站。

當天,來自印度各地的數千農民,紛紛前往就近火車站,而後圍坐在了鐵軌上,舉行抗議示威活動。長達6小時的抗議活動,直接導致印度當天290多趟列車受影響,40多趟列車被取消,而各地火車站也被強行「封鎖」了大半天。

事實上,從去年10月底,莫迪政府頒布了三個農業改革法案後,便立刻引發了印度農民的抗議。

原因就是,這些法案取消了原有的農產品價格保障系統,表面上說是對農民有益,但實際卻只是擴大了一些中間商與農業寡頭的利益、損害了農民利益。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印度農民抗議者除了舉行有關「封鎖鐵路、道路」的抗議活動之外,還曾在印度閱兵期間、集體沖向新德里鬧事,期間還有大大小小數十次全國性或地區性的抗議活動。

最近的一次,就是本月3日,印度內政部長米什拉視察北方邦的一個縣時,車隊突然遭到了農民抗議者的圍堵,造成至少8名農民被車撞死、多人受傷。

並且,開車撞人的,還是米什拉的兒子。此事至今仍在發酵。

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印度農民抗議者這回是打算和莫迪政府「死磕到底」了。

截至目前,莫迪政府一共與農民組織舉行了至少11輪談判,但對於印度農民一貫的訴求——取消新農業法案,莫迪政府就是不肯讓步,導致談判破裂,抗議活動持續至今。

對此,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1,這場史無前例的農民抗議,正在深刻動搖並影響印度社會的穩定。

事實上,從抗議本身來看,莫迪只需要取消或暫緩實施性農業法案,就能緩和與印度農民的關係,也能在極大程度上避免「封鎖鐵路」這種極易引發全國混亂的抗議活動。

但問題是,莫迪政府做出妥協和讓步很容易,造成的後續影響卻是非常嚴峻的。

一方面,若被抗議者「逼宮」成功,莫迪政府今後的威信何在?政策還怎麼上令下達、順利實施?

另一方面,此次農業改革是莫迪一直想干、計劃了很久才幹的,背後必有布局,如今還沒正式實施、就遭到抵制,勢必會影響後續的計劃。

所以,莫迪政府如今也很糾結,一邊是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抗議活動,另一邊卻是複雜曲折的布局與政治因素,不論如何抉擇都是兩難,也必有損失。

不過,眼下印度農民舉行抗議的頻率、程度都在不斷增加,留給莫迪抉擇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2,印度內部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分裂與撕裂」,農民抗議只是其中一個誘因。

眼下,印度持續肆虐的疫情,仍舊低迷的經濟,以及邊境克什米爾地區頻發的不明襲擊事件,無一不在加劇印度當前的處境。

要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危機加劇印度分裂的同時,也在不斷打擊莫迪政府的影響力與根基。

長此以往,當初依靠民意走上台前的莫迪,沒準哪天就會被滔天民意一舉掀翻在地、黯然退場。

究竟何去何從,莫迪確實得考慮清楚了。

3,隨著印度持續陷入「內憂外患」的處境之中,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家也必須提高警惕了,防止莫迪政府為了對外轉移注意力,而向鄰國發起衝突。

不要忘了,去年6月,印度疫情爆發、確診人數激增之際,莫迪政府就袒露出了這樣的企圖。

如今,隨著美英日澳等國大力推動「重返亞太」戰略,並增加對印度的器重與青睞,令新德里變得愈發有恃無恐、底氣十足。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一個心懷「大國夢」、渴望成為南亞霸主且蠢蠢欲動的印度,非常有提高警惕與戒備的必要。

總之,山雨欲來風滿樓!印度的身陷囹圄正在深刻影響亞太局勢,我們對此不可不察也。

說完了印度,我們再來說說同樣迎來「多事之秋」的日本,最近不是頻頻發生地震、泥石流等災害,就是火山噴發。

20日上午,位於日本九州島的阿蘇山火山便突然噴發,噴出的煙塵高度達3500米,而在距離火山口約1公里的地處還出現火山碎屑流。

目前,暫未收到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報導,而日本氣象廳已宣布阿蘇山周邊地區進入3級警戒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阿蘇山是日本著名的活火山,並且近期還被認定為了超級火山,其在10萬年這一區間的噴發量、僅次於全球第二大超級火山:多巴火山。

更要注意,本月18日凌晨,日本小笠原群島突然發生5.1級地震;本月7日深夜,日本千葉縣則發生了6.1級地震,並且東京有明顯震感。

很顯然,近期日本地震發生的頻率不低,不排除近期地殼板塊發生碰撞或移動,是導致地震頻發以及阿蘇山火山噴發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必須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論地震還是火山噴發,往往都會伴隨著海嘯等一系列災害發生,不僅會造成龐大的人員、財產損失,還很容易引發核泄漏、核事故等危機發生。例如,10年前的日本大地震,就是教訓。

並且,本月17日,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還特地視察了大地震受災區,以及福島第一核電站。

這些舉動,無一不是在告誡和警醒日本民眾,面對地震與火山噴發等災害,任何大意與鬆懈都不可取,若不能及時未雨綢繆,後果將是極為慘重的。

不過話說回來,在經曆日本首相易主、國會眾議院解散並重新開啟選舉等一系列政壇動盪之後,地震、泥石流、火山噴發等災害又接踵而來,岸田文雄如今的處境,確實很不樂觀。

可見,山雨欲來風滿樓!考驗岸田的時刻,已經到來了。

最後,還是不免慷慨幾句。

這個世界並不太平,我們不過有幸生活在了一個和平、安寧的國度。尤其是在「大疫情」背景下,我們還能擁有這份幸福且一如往常的生活,確實來之不易,也值得加倍珍惜。

眼下,國際局勢動盪依舊,新的危機與挑戰也正接踵而來,並且還是不少虎視眈眈、蠢蠢欲動的國家正伺機而動,這再一次告誡了我們:

打鐵仍需自身硬!唯有不斷發展經濟、軍事等各項實力,才能捍衛本國利益與人民幸福。

屆時,朋友來了有美酒;敵人來了自然也有獵槍招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