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千年盡曉黑茶安化香

晨益陽 發佈 2021-10-20T11:38:14+00:00

生態茶園點綴於山水蒼翠之間。申興剛 攝熱鬧的安化黑茶直播間。彭宏偉 攝熱鬧的安化黑茶直播間。彭宏偉 攝熱鬧的安化黑茶直播間。彭宏偉 攝熱鬧的安化黑茶直播間。彭宏偉 攝樣品審評吸引攝影師鏡頭。 陳湘清 攝花卷茶規範陳放。 張瑾 攝天尖自動化包裝車間。

生態茶園點綴於山水蒼翠之間。申興剛 攝

熱鬧的安化黑茶直播間。彭宏偉 攝

熱鬧的安化黑茶直播間。彭宏偉 攝

熱鬧的安化黑茶直播間。彭宏偉 攝

熱鬧的安化黑茶直播間。彭宏偉 攝

樣品審評吸引攝影師鏡頭。

陳湘清 攝

花卷茶規範陳放。 張瑾 攝

天尖自動化包裝車間。 周雲峰 攝

益陽日報·大益陽客戶端記者周雲峰通訊員劉剛貴

「擇黑而優」「質量為王」。安化黑茶緊盯源頭品質,推進生產轉型,借力科技賦能,實現產品疊代升級,激活安化黑茶在市場競爭中的「興奮點」,演繹了「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傳奇。

安化茶香好在天然,源於稟賦

痴於茶葉的邵陽商人彭華,跑遍全國各大產茶區,2011年結緣黑茶後,他被安化黑茶魅力深深折服。從此,彭華如著魔一般,放棄深圳大都市的事業,隻身來到安化,用兩年時間訪遍安化茶園,熟悉安化地理環境,了解黑茶的製作工藝流程。「十年徜徉於安化山水間,問茶、做茶,沉醉於茶事,我願將後半生託付給安化黑茶。」長相帥氣、談吐儒雅的彭華態度堅定。2012年,他在田莊鄉雙文村肖家坳包下了700多畝茶山,2014年又在南金鄉將軍村承包1300畝,合同一簽就是30年。他在安化建起茶廠,創辦了三山兩溪茶葉有限責任公司。

地處北緯30度的安化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資水橫貫縣境,峰巒挺拔,溪流縱橫,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茶樹「山崖水畔,不種而生」。安化海拔落差大,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76.17%,世界上得天獨厚的冰磧岩地貌,為茶樹生長和茶葉加工,提供了不可複製的生態條件。「好茶,出自一片好原葉。」彭華說,安化獨特的資源稟賦,優良的生態地理環境,成就了安化黑茶的特殊優勢和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彭華走遍全國茶山而獨愛安化的原因。

綠色,茶的本色,更為安化發展底色。2006年起,安化縣決策者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認定安化黑茶這個產業,致力「四輪」驅動、綠色崛起,擇「黑」而優,舉全域之力把安化黑茶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來打造。

100多畝的馬路鎮黃毛嶺茶園,曾入選全縣「最美茶園」。幾年前,生物防控慢了一拍,導致病害嚴重,呈擴散之勢。當時,有人建議用化學農藥治理。「我不能砸安化黑茶的牌子。」茶園老闆堅定地說,隨即忍痛砍掉所有病害茶樹。「品質為上,是安化茶人的發展共識。」安化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茶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肖偉群介紹,安化近年在茶園基地建設上不貪大求全,堅持三個「特別注重」,即特別注重生態、特別注重品質、特別注重安全。運用政策槓桿調節,嚴格控制農用投入品,茶園基地採用生物防控,基本形成了小塊茶園、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態茶園「安化模式」。

走進安化,起伏的山巒、縹緲的雲霧、古樸的村莊、潺潺的溪流、如畫的茶園……36萬畝茶園基地,點綴在4950平方公里的梅山大地之間。每處茶山都是景,安化全面實行無公害化茶葉栽培管理,保護茶園生態環境,保證茶葉安全無污染。嚴格加強質量監控及檢測,建立和完善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安化茶香好在人文,源於造化

南方有嘉木,其葉有真香。茶是大自然對梅山最好的饋贈。《安化縣誌》記載,梅山古邑——安化,先有茶後有縣,以茶聞名,因茶而興。安化黑茶文化是湖湘文化和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化所生產的磚茶、千兩茶和其他簍裝茶,具有口感醇厚,香氣純正,能解油去膩、助消化、防滯氣等特點,一直是「儲邊易馬」的官茶,更是農牧民不可缺少的「生命之飲」和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這是清光緒年間陝西試用知縣劉翊忠的兩句詩,詩中所說的「茶市」就位於今天的安化黃沙坪。彼時的黃沙坪人口近萬,茶行眾多,茶商雲集,茶業興旺。

千百年來,安化黑茶與絲綢、瓷器等商品一起,沿著張騫出使之路,遠銷邊疆,直達中亞歐洲,黑茶暢行天下,經久不衰。可以說,與絲綢之路相仿佛,茶葉之路在中外交流和貿易史上產生了重大作用和影響。安化黑茶滋味醇厚,量多價優,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贏得了「無安化字號不買」的聲譽。「翻閱安化的歷史,每一頁都浸潤著濃郁的茶香。」10月14日,市委常委、安化縣委書記劉勇會在第五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推介安化黑茶時自豪地說。唐家觀古鎮等6處「萬里茶道」文化遺產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統成功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渠江茶園入選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化黑茶文化底蘊深厚,煥發出強大黑茶文化活力,安化黑茶成為中國馳名商標、世界十大名茶之一。

安化茶香好在工藝,源於傳承

安化黑茶產品齊全,分為三尖(天尖、生尖、貢尖)、三磚(伏磚、黑磚、花磚)、一花卷(千兩茶、百兩茶等花格篾簍緊壓茶),千兩茶和茯磚獨特製作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安化茶產業擁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64項,成為湖南省唯一進入「中歐100+100」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名單的地標產品,先後獲「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湖南十大農業品牌、湖南十大名茶」等榮譽,品牌估值達37億元。

「真正的安化黑茶,製作工藝力求精益求精,有深刻的文化底蘊。」黑茶製作技藝千兩茶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永泰福第七代傳人李勝夫說,弘揚工匠精神,精心對待每一款原料、每一道工藝和每一款茶品,依據茶葉品種和原產地的特點,生產出同一品種而不同風味的產品,展示安化茶的高品質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安化黑茶的獨特加工工藝,也讓它成為我國茶葉標準化生產的先行茶類。近年來,安化先後參與組織制定8項國家標準、17項地方標準,打造從種植、加工、生產、沖泡等涵蓋一、二、三產業的標準規範,讓黑茶生產有「藍本」可循。安化也成為全國首個制定系列茶葉生產標準的縣。此外,安化先後註冊了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兩茶等證明(集體)商標,以及天尖、貢尖、生尖、黑磚、花磚、花卷6個保護商標,創建了4個中國馳名商標、12個省著名商標,安化黑茶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發布了以湖南安化、浙江安吉、福建安溪為代表的「三安經驗」,提升了安化黑茶在業界的地位。「三磚」有較長的邊銷茶史。有人認為,邊銷茶粗枝大葉,生產清潔程度不高。安化縣茶旅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康勝良說,自安化黑茶吹響高質量發展號角後,他們將茶葉質量安全作為產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以鬥茶大賽、評選制茶大師等為平台,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傳承傳統手工制茶工藝。

安化加快行業優勢資源整合,重點打造一批產值億元以上的龍頭和骨幹企業,重點支持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轉化、新產品研發、實用技術推廣等領域。如今,在白沙溪茶廠,車間的手築茯磚智能化生產線,已將過去的傳統手築茯磚茶製作工藝,改為數據化程序。通過流水線生產,蒸汽自動控制,作業環境更加清潔,衛生標準更加規範。在八角茶業,自動化生產線從鮮葉投放到包裝入庫,全部數控。該廠是全縣13家高標準黑毛茶初制加工廠項目實施單位之一,實現了從茶葉採摘進廠,到毛茶歸堆,再到包裝入庫,生產全程清潔化。「用製藥的工藝與流程來做安化茶。」永州製藥大佬、原零陵地區製藥廠廠長的任秀江,自2011年被安化黑茶降血脂的神奇功效折服後,次年轉行投身安化黑茶產業。在安化建基地、辦茶廠,把製藥理念帶入安化黑茶的標準化生產。

2015年,任秀江斥資5000多萬元開發盛唐黑金黑茶飲。因市場調研不夠,鎩羽而歸。「山區獨特的生長環境,後發酵製作工藝,讓安化黑茶的茶葉多肽、茶褐素含量高,助消化、解油膩、降『四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功效特別明顯。」雖說產業投資失敗,但任秀江談起安化黑茶仍滿腔熱愛。十年執著於安化黑茶成份分析與科研,已取得「具有ɑ-澱粉酶抑制活性的黑茶飲品及其製備方法」發明專利和「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植物提取液的製備方法及應用」等5項發明專利申請。

10月21日,第五屆安化黑茶文化節開幕,任秀江已在節會展館定下118號展位,帶著他的新產品——安化黑茶深度開發產品「小茶珍」「小黑神」和「親在」重返安化。「做食品行業,品質是關鍵。安化傾注大量心血,投入大量資金,規範產業標準,嚴管生產環節。」肖偉群透露,2020年,安化出台《安化黑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保障茶農增收,大力推進茶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安化黑茶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

安化茶香好在產品,源於創新

「抓科技支撐,堅持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3月18日,劉勇會在安化黑茶發展大會上堅定提出,加快數字智能技術在茶產業中的應用,助推生產加工裝備的升級換代,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激活上下游、帶動產業鏈、穩定供應鏈,力爭用5到10年時間成功打造千億元產業集群。

前進路上,安化黑茶始終把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產業升級作為強勁「引擎」。與杭州茶葉研究院、湖南農大、湖南茶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聯姻,聘請陳宗懋、劉仲華「茶界雙院士」和王慶等5位權威專家擔任安化黑茶產業發展首席顧問。劉仲華院士領銜的《安化黑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其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落戶安化。安化黑茶的茯磚茶中獨有「金花」(學名冠突散囊菌),內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多種保健功效。

安化黑茶堅持科技興茶,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整合檢測、科研力量,研發生產黑茶飲料、速溶茶、保健茶、茶食品、茶多酚、茶飼料等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延伸產業鏈條。

在安化黑茶成果展示館內,記者通過電子屏幕,在室內可觀看29個茶園的實時直播,大部分茶企的生產車間、倉庫、茶產品展覽館等區域一覽無餘。康勝良告訴記者,安化極為重視茶產業的基礎建設,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傳感器、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已經應用在茶園和車間的生產管理中,有力助推安化黑茶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使其邁上智能化、生態化的發展之路。

安化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產業「窪地」,聚集大批茶葉加工企業,形成以茶葉深加工為核心,倉儲、物流、科研等配套服務平台為補充的產業聚集區。步入華萊公司,黑茶初制加工車間、晾曬中心、精緻加工車間、產品烘房、GMP黑茶深加工車間、產品研發中心(質量檢測中心)等一應俱全。全自動標準化清潔化的生產線,每條線只需6名工作人員,便可完成從投放物料到產品包裝噴碼的全生產流程,每分鐘可生產420袋茶。其中茯磚袋泡茶生產線和天尖袋泡茶生產線是集光、機、電、氣於一體的全國首條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可自動完成「物料輸送、產品包裝、產品檢測、產品標識、整體控制」五大板塊全過程,提升了品質和產能。

安化推廣「茶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現代物流」的創新運營模式,在長沙建起全國首個縣域經濟黑茶產業離岸孵化器,打通了網絡營銷渠道,安化黑茶在線上香飄萬里。

【來源:益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