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適,太醫診斷後面露尷尬,無奈寫下藥方:與皇后同住百日

評讀趣史 發佈 2021-10-20T12:37:51+00:00

《贈恆齋葛太醫》曾言:「素心皦皦恆如月,一寸靈苗手自耘。」雖醫生需對病人坦誠,然面對九五至尊,太醫所言亦需掌握分寸,避免致皇帝陷入尷尬。

《贈恆齋葛太醫》曾言:「素心皦皦恆如月,一寸靈苗手自耘。」古代皇宮內,太醫負責保障皇室貴族生命安全。雖醫生需對病人坦誠,然面對九五至尊,太醫所言亦需掌握分寸,避免致皇帝陷入尷尬。

人生在世,難免因各種原因身患疾病,而疾病的到來亦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一般來說,在人們患病後,便會及時求醫問藥,以求能夠更快恢復健康,可通過對不同的病症進行了解便會發現,部分較為特殊的病症,普遍會令人難以啟齒,這也為醫生的治療工作帶來阻礙。

清朝年間,乾隆皇帝便曾患上一令人難以啟齒的病症。當時,乾隆因身體不適找到太醫,可在太醫為乾隆診治後,卻面露尷尬。最終,他無奈寫下藥方。可其藥方中卻並無藥物,只有一句:與皇后同住百日。乾隆所患上的病症究竟是什麼?為何太醫會開出如此奇怪的藥方呢?

眾所周知,古代社會中,皇帝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這也使得他人在面對皇帝時,亦應做到百般謹慎,避免因自己的言行差錯,招致皇帝的反感,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

對於古代社會中的太醫來說,在他們為皇帝診治的過程中亦會做到謹慎行事。若太醫言行過於直白,則會導致皇帝的威嚴受到損害。

提到清朝時期的乾隆皇帝,想必世人都不陌生,作為一位優秀的君主,自乾隆皇帝上位以來,便勵精圖治,努力推動國家實現更好的發展。可正是長時間久坐處理政事的緣故,乾隆皇帝也曾意外抱病。

當時,正值壯年的乾隆身上長出了許多紅點。為了能夠儘快恢復,乾隆便令太醫為自己診治。可就在太醫為乾隆診脈後,卻面露尷尬,不願向乾隆說出真正的癥結所在。

見到太醫如此態度,乾隆皇帝非常納悶,畢竟他也好奇自己究竟患有何種病症。最終,在乾隆的百般逼問下,太醫無奈開出一張藥方:與皇后同住百日。

見到這樣藥方,乾隆皇帝感到非常納悶,可為了能夠儘快恢復健康,他也不得不按照太醫所言,與皇后同住。而令乾隆皇帝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在與皇后同住百日後,他的病症果然消失。

在後人對這段故事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同樣感到非常奇怪,通過相關專家的解讀,人們則會發現,原來,乾隆患上的病症正是痔瘡。現代社會中,受到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痔瘡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常見的病症,儘管如此,畢竟痔瘡生長之處較為私密,所以在人們提到痔瘡的時候,同樣會感到有些尷尬。

對於那位為乾隆診治的太醫來說,當他發覺乾隆的病症是由痔瘡引起,並導致過敏後,自然不願向乾隆講出實情。畢竟若讓他人得知乾隆皇帝的病症,則會導致乾隆皇帝在人們心中的威嚴受損,在這種情況下,太醫自身的性命亦難以得到保障。

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太醫便想到讓皇后照料乾隆。畢竟乾隆與皇后為結髮妻子,兩人之間有著較為親密的關係,若是乾隆能夠得到皇后的悉心照料,不僅能夠儘快痊癒,更能維護自身形象。

在為乾隆皇帝診治過後,太醫便找到富察皇后,並向富察皇后講明該如何照顧乾隆。基於富察皇后日日夜夜的努力,乾隆的痔瘡病症便被成功治癒,而基於痔瘡所引起的過敏問題,亦得到有效緩解。

正是基於太醫的如此處理方式,乾隆的病症方能很快好轉,而其君王形象亦未受到損害。在這種情況下,太醫保全自身性命,得以繼續在皇宮中任職。

經過此次侍疾後,乾隆皇帝和富察皇后之間的感情越發深厚,可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兩人的兒子接連夭折,在喪子之痛的影響下,富察皇后抑鬱而終,成為乾隆心中永恆的遺憾。

結語

從這位太醫為乾隆診病的經歷中便能感受到,古代社會中,受到身份的限制,人們對皇帝說出的每一句話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若是這位太醫未能想出如此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或許他早已身首異處。

現代社會中,隨著思想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過去的腐朽觀念越發排斥。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醫生們亦會以更加真誠的態度為病人診病,幫助病人儘快恢復健康。

參考資料:《清史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