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中國上千家農藥企業,產量全球第一,近9成常用藥被卡脖子

華商韜略 發佈 2021-10-20T13:27:07+00:00

頻頻被用來自殺的除草劑百草枯,曾躋身中國最優質原創農藥產品行列,惠及中國農民與中國農業,見證了中國化工產業反擊西方企業卡脖子的艱辛探索。

文 | 華商韜略 王寒

百草枯又上熱搜了!

10月15日,湖南株洲網紅小貓貓子在一場直播中喝下百草枯自殺,經搶救無效去世。

頻頻被用來自殺的除草劑百草枯,曾躋身中國最優質原創農藥產品行列,惠及中國農民與中國農業,見證了中國化工產業反擊西方企業卡脖子的艱辛探索。

其他農藥因環境影響被封殺,利國利民的百草枯卻因喝農藥的人而被封殺(被封殺的是水劑)——為維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百草枯著實很冤枉!產品是已按國家制定農藥產品的標準,加了三道防線——將無色無味的百草枯染成難看的墨綠色、添加令人難以下咽的臭味劑,以及添加催吐劑等等,各方面合規。

但無奈的百草枯沒有解藥,且致死率極高,每年因為百草枯中毒致死的人數約為萬人以上。

「百草枯這種藥,給你後悔的時間,卻不給你後悔的機會。」

作為一種劇毒農藥,服用中毒者百草枯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正在經歷一場漫長的「活埋」,最終因肺纖維化,清醒地窒息而死。

為什麼沒有解藥,按「中國百草枯之父」李德軍的話講,誰想到會有人拿去喝啊!

改寫中國百草枯依賴外國歷史的人也正是李德軍。

1962年8月,英國ICI公司(先正達前身)在Jealott's Hill國際研究中心等組織的多年研究基礎上,首先註冊並開始生產百草枯,並逐漸將其推廣至130多個國家。

自1984年起,中國就是百草枯的進口大國,直到12年後,李德軍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局面。

為了打開工作局面,想「搞點事情」的李德軍選中了百草枯這個課題。為了突破英國的技術壟斷,自1996年起,他便一頭扎在實驗室里,一熬就是8年,讓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個掌握百草枯生產技術的國家。

李德軍說:「當時感覺到相當厲害,我很自豪,感覺為中國的農業做了一件好事兒。」

2000年,專做生化農業的紅太陽找到李德軍,說服他轉讓專利,並告訴他會把百草枯做到上萬噸,讓中國農民都能用上最好的除草劑,李德軍答應了。

由於百草枯具備遇土鈍化的特性,使用百草枯的土地,比使用其他農藥的土地產量要高出4%~8%,關鍵是價錢還便宜,農民都用得起。

很快,上萬噸的目標實現了,並且還翻了番。市場迅速擴張,同時還拉動了上游原料之一吡啶的技藝攻克,整條產業鏈在全國範圍內快速發展,百草枯成了中國生產和使用量第二大的農藥品種。

隨著產量上升和渠道推廣,人們買到百草枯也越來越容易。很多人產生輕生念頭,也去買百草枯來喝。百草枯出現如此重大的瑕疵,讓李德軍產生了嚴重的負罪感。

2013年,李德軍開始研究怎麼把百草枯做成顆粒劑和膠劑,裝在結實的密封袋裡,遇水溶解才能使用。

這項技術難就難在把水溶性物質造成粒子要求極高標準的衛生條件,需要把車間粉塵控制在一個立方米0.01個ppm,在大規模工業化裝置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逾越的技術障礙,全世界也沒有人做得到,包括先正達。

但把百草枯視為孩子的李德軍選擇堅持。經過3年的努力,個人投入4百萬資金,他終於找到了一種能夠不產生任何粉塵的技術。

所有付出,只因李德軍看到一項研究表明:衝動型自殺的人想自殺的時間周期為13秒。

李德軍天真地認為,如果拖過了這13秒,這些人很可能就不會死,過了13秒,這些人也不會再自殺。

然而,費勁力氣,也攔不住那些一心求死的人。

2016年,農業農村部無奈宣布,停止百草枯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但百草枯從藥效到性價比,都是農民最好的選擇。需求在,百草枯依然在偷偷銷售。

對於中國農業,農藥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行業,但它卻與糧食、環境等問題息息相關,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尚未研發出其他綠色高效除草劑的當下,百草枯被封禁,也打擊了農業生產。

從數據上看,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農藥產量已達世界第一,年產值已突破千億元大關,其中一半出口到世界各地。

但事實上,中國農藥只是大而不強,常用的300多個農藥品種僅10餘個為自主創製。全國有2400多家農藥企業,大多規模較小,除了中化集團,年產值最多不超過80億元。對比鮮明的是,創製一個農藥平均需要11.5年,投資3—5億美元,這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所以,在原創農藥上,我國一度不足以抗衡歐美巨頭。拜耳、先正達、巴斯夫、科迪華等西方公司壟斷了農藥新品種的研發,中國、印度等位列第三梯隊,主要是仿製型原藥。

直到中化收購先正達,才使得中國農化產業與歐美分庭抗禮的資本,與杜邦、科迪華等集體鼎立。

2020年先正達集團全年銷售收入220億美元,超過了拜耳的215億美元和科迪華的142億美元,當仁不讓成為全球農化行業中的第一強。目前先正達集團在全球植保行業排名第一、作物營養行業排名第一,只有種子領域還是干不過老冤家,排名第二。

除了併購拿技術外,中國科學家也在積極探索農藥自立。

200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正名及其團隊自主研發創製的單嘧磺隆,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綠色超高效除草劑,填補了我國長期以來自主創製除草劑的技術空白,打破了發達國家的長期壟斷,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有獨立創製除草劑能力的國家。

事關14億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裡,而農藥的使用對糧食增產穩價至關重要!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