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澄清12個問題

一梭煙雨江湖行 發佈 2021-10-20T15:38:40+00:00

韓戰已經結束多年,各種爭論卻從未停息。這裡面既有不熟悉歷史的爭論,也有知道歷史故意使壞的爭論。1943年12月美英中三國開羅會議,根據中國的提議確定了「朝鮮應當獨立」的原則,蘇聯也表示同意開羅宣言的內容。

韓戰已經結束多年,各種爭論卻從未停息。這裡面既有不熟悉歷史的爭論,也有知道歷史故意使壞的爭論。趁著國慶假日的時光,與網友談談。

1、朝鮮獨立是開羅會議原則

1943年12月美英中三國開羅會議,根據中國的提議確定了「朝鮮應當獨立」的原則,蘇聯也表示同意開羅宣言的內容。因此朝鮮獨立建國,屬於大國一致商定的原則,不應該作為任何國家的附庸。該原則在雅爾達會議、波茨坦會議上得到確認,中國政府沒有要求恢復甲午戰爭之前朝鮮作為中國附屬國,實在難能可貴。

2、朝鮮分治是臨時措施

1945年8月蘇聯對日本宣戰後出兵中國東北與朝鮮,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時,美軍還遠沒能進入朝鮮半島。美軍年輕上校參謀迪安向國務院提出以「三八線」為界,隨即被美國政府接受,美國向蘇聯提出以「三八線」為界分別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蘇聯的同意,隨即9月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第一號指令中公布了以北緯38度為分界線接受日本軍隊投降。「三八線」劃分朝鮮半島,如同「十七度線」劃分越南,本是接受日本投降的臨時措施。1945年12月,美國公布了12月由美、英、蘇三國外長會議簽署的關於對朝鮮半島進行託管和建立臨時朝鮮半島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協定》。

3、朝鮮南北雙方在美蘇支持下分別建立政權

在北方,民族主義領袖曹晚植因反對託管而被蘇軍軟禁並被殺害,扶植金日成為首的親蘇勢力。在南方,左翼民主派呂運亨被暗殺,抗日戰爭時期流亡中國的金九臨時政府也被排斥甚至金九(後來被韓國確定為「國父」)也被暗殺,扶植起親美的李承晚勢力。1947年10月美國繞過聯合國安理會由聯合國大會確定設立聯合國朝鮮半島問題臨時委員會,負責觀察、監督分別在南北韓舉行的大選,組成全朝鮮半島的國民議會,由國民議會再召集會議建立國民政府。但聯合國的監督團受到美蘇的限制,結果1948年美蘇雙方分別扶植李承晚政府與金日成政府,南北雙方分別建立政權。

4、美國把朝鮮半島劃在美國遠東防禦圈之外讓蘇聯以為美國放棄朝鮮半島

1950年1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宣布美國在遠東的防禦圈「阿留申群島起,經日本直至琉球群島,直到菲律賓」,並說「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就是美國的安全」,該言論把朝鮮半島與台灣諸島排除在外。艾奇遜的這次表態,讓蘇聯認為美國人已經放棄了朝鮮半島,這也促使史達林最終同意金日成的建議統一朝鮮半島。當時朝鮮是「南北分治」而不是兩個主權國家,因此無論是李承晚要求統一全國還是金日成要求統一全國,都不能說屬於「侵略」。

5、美國總統特使杜勒斯視察三八線引起北韓警惕

1950年6月,朝鮮南北雙方都宣稱要「統一全國」,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特使杜勒斯視察三八線,被新聞記者拍攝照片後引起廣泛關注。北韓認為南韓有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戰爭的跡象,為了先發制人北韓要求主動出擊,得到史達林同意,但並沒有告知中國政府。

6、北韓發動韓戰

1950年6月,北韓發動韓戰,試圖統一全國。北韓軍隊得到大量蘇聯裝備,比起同期的中國軍隊裝備更精良。南韓毫無防備,迅速被北韓軍隊擊退。北韓軍隊中有3個師參加過東北解放戰爭,對由日偽軍改編而成的南韓軍隊完全是碾壓之勢。美國迅速決定出兵干涉,並得到歐美各國輿論幾乎一致支持。歐洲國家飽受英法綏靖政策之苦,1949年4月剛剛組成「集體防禦」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蘇聯成為另一個德國極為警惕。蘇聯缺席聯合國安理會,結果美國趁機通過決議派出「聯合國軍」阻止北韓對南韓的進攻。蘇聯代表缺席聯合國安理會這件事,後來中蘇關係惡化後成為蘇聯「坑害」中國的重要證據,中國認為蘇聯故意放任美國組成「聯合國軍」介入韓戰威脅中國東北,便於蘇聯趁機控制中國東北。當時大連、旅順與中長鐵路,都在蘇聯控制下。

7、中國認為美國侵犯中國國家主權

1950年6月美國決定出兵朝鮮半島,第一件事不是派兵朝鮮而是派出太平洋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這就引起中國的警惕,隨即中國成立東北邊防軍,未雨綢繆阻止朝鮮戰火可能殃及中國本土。美軍介入朝鮮半島戰爭後遲遲未能正面擊敗北韓軍隊進攻,麥克阿瑟提出在朝鮮軍隊後方發起兩棲登陸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根據韓戰態勢與麥克阿瑟擅長兩棲登陸作戰的性格特點,準確判斷出美軍會在仁川灣等地登陸。中國政府隨即將該意見轉給北韓,但北韓置之不理。1950年9月,美軍在朝鮮人民軍後方的仁川灣登陸,迅速切斷北韓軍隊的後勤補給線。此舉造成南下的朝鮮人民軍遭受嚴重損失,很快退出漢城。

8、美國決定「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

1950年9月底,美聯軍已經收復「三八線」以南南韓的全部「失地」,當時美國政府和軍隊出現了3種意見。第一是「聯合國軍」與南韓軍隊一起越過「三八線」,第二種是南韓軍隊單獨越過「三八線」,第三種是「聯合國軍」與南韓軍隊都不越過「三八線」,恢復戰前狀態就好。也許是仁川灣登陸後戰事過於順利,麥克阿瑟建議一鼓作氣完成朝鮮統一,該意見得到杜魯門總統批准。麥克阿瑟甚至認為中國軍隊不會出兵朝鮮,即使出兵也是保護鴨綠江水電站,中國出兵必然遭遇一場屠殺。美國的智庫幾乎一致認為中國不會出兵,只有蘭德公司認為中國必然會出兵,就像任何國家出兵墨西哥美國必然出兵一樣。「聯合國軍」而不是南韓軍隊越過「三八線」,就讓這場「抗擊北韓侵略」的「正當防衛」戰爭,迅速變成「聯合國軍」拉偏架夥同南韓進攻北韓的「防衛過當」戰爭。中國政府通過印度政府向英美傳達了「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必然出兵的警告,但美國置之不理。

9、美軍轟炸鴨綠江大橋炸彈落入中國境內讓中國最終決定出兵朝鮮

1950年10月,「聯合國軍」很快越過「三八線」並占領平壤,美國飛機大舉轟炸北撤的北韓軍隊並轟炸鴨綠江大橋。杜魯門嚴令美軍不得轟炸鴨綠江大橋的中國部分,麥克阿瑟極為憤怒並認為杜魯門不懂軍事,飛機在空中轟炸不可能停下來,炸彈因為慣性必然掉入中國境內。美軍此舉讓中國認為美國必然出兵中國,麥克阿瑟「大嘴巴」的一些好戰言論,也讓中國認為美國必然出兵中國。既然戰爭不能避免,則與其戰爭在中國境內打響打爛了東北重工業基地,不如在朝鮮境內打響「禦敵於國門之外」。周恩來甚至提出外交問題,一旦北韓政權崩潰了,南韓完全可以宣布中國入侵,那時中國就是想派兵都不可能,此時則可以應北韓政府邀請出兵。中蘇商量共同出兵朝鮮的最後階段,史達林拒絕提供空軍支援。中國政府決心不要蘇聯空軍支援,直接出兵開赴朝鮮。中國政府也是擔心美國控制朝鮮後,像當年日本一樣進攻中國東北再進攻中國內地,蔣介石也叫嚷著「反攻大陸」,還擔心北韓在東北組織流亡政權很容易把東北拖入戰火。沈志華說美國當時沒有進攻中國的計劃,但沈志華沒辦法解釋當時中國政府知不知道美國沒有進攻中國的計劃,也沒辦法解釋中國就是知道美國沒有這種計劃那麼中國政府相信不相信。此外,麥克阿瑟個人的好戰言論,究竟代表自己還是代表美國政府,中國也沒有把握。

10、前三次戰役奠定了朝鮮半島局勢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組織了「三次戰役」,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與南韓軍隊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甚至「三七線」,志願軍甚至攻占了南韓首都漢城。美國軍隊當時沒有發現中國軍隊的弱點,在中國軍隊靈活戰術打擊下迅速潰退。前三次戰役促使美國調整部署,擅長兩棲登陸作戰的麥克阿瑟被擅長陸軍作戰的李奇微取代,杜魯門總統還發布動員令徵調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參戰。此時蘇聯也看到中國軍隊的戰鬥能力,蘇聯援助的武器彈藥第四次戰役時開始裝備前線部隊,蘇聯空軍也開始參戰,但僅限於保障志願軍後勤補給線,而不是奪取制空權,更不是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11、志願軍「禮拜攻勢」弱點暴露後兩軍開始拉鋸戰

李奇微發現志願軍前三次戰役每次進攻的時間都是一周左右,他認為志願軍的後勤補給僅靠自身攜帶只能支撐一個禮拜,因此把志願軍攻勢稱之為「禮拜攻勢」。李奇微的戰術是「防守反擊」與「磁性戰術」,即志願軍進攻時美聯軍向後撤退,跟志願軍保持1天的戰鬥距離。等到志願軍「禮拜攻勢」結束時,美聯軍突然發起反擊。第四次戰役志願軍在「禮拜攻勢」過程中,發現美聯軍撤退了幾十公里卻沒有多少人員傷亡。彭德懷迅速做出判斷,認為是美聯軍誘敵深入,快速做出決定轉入防禦,幾十個師的志願軍從「三七線」成建制撤回「三八線」,這才是彭德懷這一生最高超的軍事指揮技能。第五次戰役志願軍再次發起進攻,李奇微繼續「防守反擊」,結果在撤退過程中志願軍3兵團60軍180師損失三分之二遭受嚴重損失,彭德懷認為這是自己的敗仗。其實這種撤退比起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撤退,比起蘇聯軍隊在哈爾科夫被曼施坦因反擊,表現要精彩得多。第五次戰役後彭德懷認識到志願軍在運動中不是美聯軍的對手,開始採取陣地戰,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12、韓戰可以避免,抗美援朝戰爭也可以避免

如果不是艾奇遜遠東防禦圈的的發言讓蘇聯誤以為美國放棄朝鮮半島,如果不是史達林同意金日成統一朝鮮半島,則韓戰根本打不起來。如果美國軍隊在收復南韓「失地」後止步「三八線」,或者美國軍隊明確不進入距離中國邊境100公里地區,那麼中國也無需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但美國軍隊既然越過了「三八線」,從「正當防衛」變成「防衛過當」,那麼中國出兵朝鮮「保家衛國」也就不可避免。中國通過韓戰顯示了自己作為一個大國的實力,蘇聯也開始大規模支援中國例如「一五計劃」援建的156個大項目。蘇聯支援中國的武器彈藥後來都要付費,這在中蘇關係惡化後成為被中國極為詬病,中國認為我們合夥參加韓戰你出武器我出人你已經占了便宜竟然還要我出錢。抗美援朝戰爭一洗鴉片戰爭以來的恥辱,中國不再懼怕炮艦政策。此戰不僅保障了中美五十年和平,更是中美之間最後一次戰爭。也有人抱怨中國出兵朝鮮沒有像蘇聯出兵東歐那樣扶植傀儡政權,更沒有要一個日本海出海口,這也說明當年的中國還是很講究仁義道德的,沒有「學壞」。美國出兵朝鮮半島,很快就與南韓簽署了《美韓軍事協定》接管南韓軍隊指揮權。1991年朝鮮南北雙方同時加入聯合國,1992年中國宣布承認南韓即韓國。「三國四方」都想統一朝鮮半島,都心有餘力不足,於是只能相互妥協。

今天許多人都用「上帝之眼」看待韓戰與抗美援朝戰爭,提出不少批評意見。當如果站在1950年10月中國政府的立場上,剛剛經歷過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飽受外敵控制朝鮮半島後向中國本土發起進攻,那麼中國出兵朝鮮就是必然選擇。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對於外敵控制朝鮮半島,都無一例外做出援朝戰爭的決定,就像英國從不允許任何潛在敵人控制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荷蘭、比利時,中國必然不允許任何國家控制朝鮮半島,中國需要「緩衝區」。戰爭分為侵略戰爭與反侵略戰爭,一些人不分戰爭性質全盤否定戰爭,他們不是蠢就是壞。抗美援朝保障了中美之間永久和平,甚至中蘇關係最緊張時蘇聯也不敢對中國輕舉妄動,不得不說這一場戰爭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我們對待戰爭的態度應該是「第一,反對;第二,不怕」,不好戰不求戰但也不懼怕戰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