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萬中國人在三天內遭謀殺」:美劇的私貨,真就讓人又氣又笑

雲納君 發佈 2021-10-19T17:21:21+00:00

其實你從劇中那一句台詞:「六千萬中國人在三天內遭謀殺」開始,就註定知道這美劇在爽文背後隱藏了太多私貨與價值觀。


美國利用其影視產品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通過價值觀念輸出,將本國的意識形態傳播至他國。用文化戰略配合實現國家利益一直是美國文化輸出的重要手段。

美國TNT電視台播出的戰爭劇《末日孤艦》把時間設置在「世界末日」後將中國作為假想敵,講述了一艘美國驅逐艦為恢復世界秩序,致力世界和平而與惡勢力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


這部電影,反映出美國的政治理念與社會價值觀在內的一系列主流意識形態的訴求,形象化地凸顯出美國國家核心價值,

並以某種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對「他國」形象進行「另類」書寫,救世主形象與民族價值相輔相成

其實你從劇中那一句台詞:「六千萬中國人在三天內遭謀殺」開始,就註定知道這美劇在爽文背後隱藏了太多私貨與價值觀。

01:四位一體的宗教道德主義

西方的民主思想來源於基督教文化,它孕育出平等、博愛、自由的基督精神。

美國影視劇經常把這種宗教道德作為區分善惡、懲惡揚善的道德標準。

而美國影視劇如何把個體生命價值、英雄主義、國族主義、政府命令進行四位一體化呢?

答案是宗教及宗教道德主義。

《末日孤艦》的主人公湯姆·錢德勒便是「四位一體」美國形象的代言人。

「致命病毒」抹去了地球上絕大多數人口時,美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內森 - 詹姆斯」 號因正在北冰洋軍事演練而躲過一劫。

艦長湯姆·錢德勒既代表了「和平、正義」的美國政府,又體現出一個普通美國公民 對國家忠誠和宗教道德主義的民主價值觀。

這種故事套路既保障了美劇一貫對於「美國精神價值」傳遞的不遺餘力。也充分考慮到了一個精彩而通俗的劇作故事所應該具有——

「壓抑與釋放」「跌宕與平和」「個人視角與先知先覺」充分融合的大眾心理接受機制。

更為重要的是,套路在「戰爭」與「災難」 的類型敘事中還隱含著一層更為深邃的意識形態,

即「世界秩序的極為不確定」與「西方價值觀的極度強悍」之間存有著不可調和的深刻矛盾。

這種矛盾符合西方對於「文明衝突論」 的推崇與反思,符合基督教文明對於「救世」的基本態度,也符合全球後工業時代對於「後冷戰」的歷史與現實語境 的文化認知。

02:拯救與被拯救的二元敘事

「拯救與被拯救」是美國戰 爭劇的常用的敘事策略「拯救世界」的正義性為美國文化輸 出和外海戰爭披上了合理的宗教道德主義外衣,

既是基督中傳教的宗教理念,也包含著美國意識形態的自我認同與擴張的欲 望結構。

在《末日孤艦》中,「內森 - 詹姆斯」號是美國形象 的代言人,更是世界和平與世界秩序的重構者,而每個地區的恐怖分子都想在災難後建立一個專制、殘暴的軍閥政權,欺壓人民,魚肉百姓。

導演每一季都會設置出一個假想敵阻撓美國拯救世界,通過建構「正義—邪惡」「拯救—被拯救」的二元 對立敘。

樹立起美國作為人類自由的守護者的形象,建構起美國充當「世界領袖」的意識形態修辭。

這種美國戰爭劇生產機制中的意識形態「隱含意義」凸顯 了「戰爭」與「災難」的政治與人文意義,而這是單靠資本與 技術的力量所無法達到的。

這裡面還直接關係到創作觀念與美 國戰爭劇生產機制的雙重解放問題,

而這也是美國戰爭劇的創意精神之所在,但這種創意精神正在變得日漸平庸而乏味。

美劇《末日孤艦》折射出的對於「文明衝突」的價值判斷呈現出普遍遵 從於「西方普世價值」的「一邊倒」,有著濃重的刻意逢迎全球主流傳媒娛樂市場的「資本作秀」的味道,也投射出劇作中 所自圓其說的「自以為是」的嚴肅理性態度。

嫻熟流暢的敘事 技巧也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此類「美國戰爭劇大片」難以掩蓋的蒼白的「西方中心」展演與價值觀說教。

《末日孤艦》透過「戰爭」和「災難」看「世界」的眼光,依舊讓人想起的是無數同類型美國影視劇的「救世英雄」的老套路。

而這種套路在人物與價值觀念上的書寫,已經開始顯得越來越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03:中國形象與中國威脅論

文明與野蠻的二元對立下的中國形象。美國戰爭影視劇中的中國國家形象是作為一種文化的「他者」出現在屏幕上的。

反映出美國意識形態的一種話語結構,以此確立美國為核 心的價值觀念。

《末日孤艦》第三季於 2016 年 6 月播出,劇中美國科學家研製出「致命病毒」的解藥,中國作為災難後亞洲地區的倖存國家擔負起向亞太區其他國家分發解藥的任務。

但中國政府似乎是一個黑幫與僱傭軍結合的軍閥,獨霸亞洲的納粹,中國領導人「彭主席」囤積解藥以挾制他國,向越南開戰, 用生化武器使日本亡國……

湯姆·錢德勒艦長帶領「內森·詹 姆斯」號重返亞太地區,保護受災人民、戳穿中國政府的陰謀, 消滅中國海軍,擊殺「彭主席」。

中國國家形象在《末日孤艦》 被醜化、異化,說明了美國在面對不同於美國價值觀的異域文 化時表現出的恐懼與仇恨。

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提出的「文明衝突論」在冷戰後 重築起帝國主義話語譜系,在文明與野蠻、西方與東方、自由 與專制的二元對立模式中構築野蠻或半野蠻的中國形象。

為西方現代文明自我認可提供意義,也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傳播提供了權利的合法性。

西方現代性想像世界歷史是文明徵服野蠻的線性進步過程,而非不同文明的並存、融合。

在二元對立模式下,構築影像世界裡政治專制、經濟落後、民眾愚昧、文化野蠻、邪惡的中國形象,陰險狡詐的華人形象。

中國國家形象的功能是在知 層面與想像層面上作為「他者」幫助西方現代文化完成自我認 同並確認西方中心的地緣文明秩序。

華人形象更是西方文化 的「集體想像物」,近百年來,美國影視作品中華人形象的嬗變從未停止,但從未反映出一個相對客觀的華人形象。

進入 21 世紀以來,好萊塢電影中的華人形象開始逐漸從負面轉向正面的拯救者。這不僅因為現實中國的崛起,也是中國飛速發展的電影市場迫使好萊塢改變華人形象。

救世主的角色里有了中國人的身影,但其中國人的外表下,宣揚的依然是「自由、 平等、民主」的美國價值觀。 經濟利益的驅使並不意味著美國人眼中華人形象發生了真正的改變

《末日孤艦》的華人形象依舊是陰險狡詐、詭計多端。 編劇把中國領導人「彭主席」塑造成一個黑幫式的政治野心家。

當「絕命病毒」在世界肆虐時,「彭主席」在封閉的地堡里殘殺了其他中國高官,成為中國政府的最高領導。

他陽奉陰違地答應幫助美國恢復亞太秩序,暗地裡計劃著暗殺湯姆·錢德 勒艦長,伺機侵略他國,獨霸亞洲。

導演在《末日孤艦》中建構出一個與現實頗為相似的現代化的中國圖景,卻並未放棄長期以來對華人形象的偏執與曲解。

因為美國塑造的中國形象更多地取決於美國人關於自身的看法,他們並不了解也不想去真 正了解中國的現實,只是按照自己的期望與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塑造中國。

在美國戰爭劇通過對美國形象的正麵塑造和對中國形象的歪曲想像,構造「拯救—被拯救」「文明—野蠻」的 二元敘事,傳播美國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並將這種美國訴求表達成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真是作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