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書店裡「淘書」的過程,像極了男女生找對象

孔夫子舊書網 發佈 2021-10-18T19:38:02+00:00

其實,書只是作為知識載體的一種表現形式罷了,喜歡新,喜歡舊的都沒錯,大家殊途同歸,都是奔著學習的目標去的。

作者 | 小武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


知識本無新舊之分:明白一個道理不在於它是寫在新書上的還是寫在舊書上的,逛舊書店的人常說:「沒讀過的書都是新書。其實,書只是作為知識載體的一種表現形式罷了,喜歡新,喜歡舊的都沒錯,大家殊途同歸,都是奔著學習的目標去的。


雖說 新書和舊書承載知識的任務是一樣的,但舊書店和新書店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新書在新書店裡售賣時商品屬性更強些,那一排排、一列列碼放整齊的書,其實和超市裡的陳列的普通商品如衣服、鞋子沒有太大區別,它們一樣都是賣完一件還有一件,可複製性強,可批量化生產。但舊書就不一樣了,一個舊書店裡同時有兩本一樣的書的機會是很少的,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沒有兩本完全一樣的舊書(愛抬槓的打住)。一本書的品相、版次,甚至一道摺痕都會影響顧客的購買慾望,要不人們常用「淘書」來形容去舊書店裡買書呢?沒誰聽說過去新華書店裡「淘書」。


其實在舊書店裡「淘書」的過程像極了男女生找對象,如若遇到喜歡的了,就會按耐不住的「怦然心動」,如若遇到合適的了可是終究還是沒談成的又會「悵然若失」,如若淘到了心儀已久的「寶貝」時,又一定難掩欣喜之情並在心底里高興的樂出聲來……


經常光顧我的小店 的朋友會時常懷疑我,有時會故意珍藏一些密不示人的寶貝而不願出售,更有一些朋友好奇心更強,專愛去你店裡面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翻找,仿佛只有那裡才更像是藏有寶貝似的……其實像我們這種小店也很難遇上啥能稱得上奇珍異寶的書,能收上來的書十之八九也都大多只能歸入閱讀類里,供一般閱讀者使用,偶爾有那麼一些勉強能歸入收藏類的書,也只是為了滿足那些有「特殊」藏書癖好的朋友們而準備的一些「特殊」書。


就大多數人來說,評判一本書好壞的標準就是價值,那些能值上萬甚至幾十萬的書絕對能稱得上是鎮店之寶,也常有一些朋友想到我家裡去一探究竟,可家畢竟是家,不是營業場所,陌生人不方便造訪,一次一位很熟的哥們來了,參觀完後有點大失所望,臨走時只用了「不錯,不錯」四個字表達了一下他當時失落的感受。


其實像我們這樣的舊書店每一家店的背後都承載著一個家庭,像一般普通生意人一樣,我們也要生活,也要消費,也要去保持資金的正常運轉,雖然經手過的好書不記其數,但我們並不一定真的都具備收藏家那樣的資金和實力,若都像朋友們想的那樣,我們把好書都留下,恐怕十之八九早都會因為愛書而歇業。


閱讀本身其實就是個寶,你讀了,你看了,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思想得到了滋養,你的眼界得到了提升,這才是一個人人生是最大的滿足,誰又何必去在意書本身的價值呢?


過去,買本牛津字典還是挺貴的,可一朋友為了學習硬是把新字典給拆了,撕成單頁,上班時一天拿兩頁,循環往復,就這樣硬生生地把好幾本字典都給撕了,終有所成就。還有學書法,學素描的,那把書撕開了學得多了去了,在他們眼裡書就是個工具,學會了,理解了,這時它才是真正是個寶。


我們也一樣,好賣的、值錢的早讓我們變成了孩子的學費,家庭的開支,只有哪些品相差點的,不太好賣的,不值啥錢的書陪我們渡過了那一段又一段看店的空閒時光,有些書可能後來又繼續出售掉了,而有些書我卻一直保存至今,家搬了幾次,它們也隨我一起顛沛流離了好長時間,但還是不捨得賣掉,雖然不值錢,但它們滋潤過我的成長,記錄著我的心路,它們都是我成長的功臣,都是我心中的寶,我會一直保存著它們,直到永遠。

關鍵字: